农业发展不利因素思索

时间:2022-04-26 11:26:00

农业发展不利因素思索

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高纬度,即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哈尔滨市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在夏半年能种植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冬半年由于气温在0℃以下,不能种植任何作物,全年作物生长期约155d。现对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作一探讨,以期为其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1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发生频率高

按我国的气候带划分,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风较夏季风来得早且风力强。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冬季漫长;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温热多雨。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l1月至翌年1月。年平均温度3.6oC。1月最冷。平均气温一24.8—.13.2℃,7月最热,平均气温18.1~22.8℃。3—5月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且变化较大,温度升高或降低幅度可达10℃左右。6—8月为夏季,炎热湿润多雨,7月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9—11月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平均气温为10℃,1O月北部地区已低至0℃,南部地区2~4℃。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一30—15℃,最低气温可达一52-3℃。受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哈尔滨市农业在春季易遭受旱灾。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哈尔滨市发生春旱的频率越来越高,旱情越来越严重。2007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少48%,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的一年,旱情持续了将近1年。降水量不足导致水库和水塘蓄水严重不足,出现“库见底、河断流、塘干涸”的现象。全市水田受灾面积达到34.5%。虽然哈尔滨市通过大力修建农业基础设施使旱情得到缓解,农业损失得以降低,但越来越严重的旱灾仍然是制约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土壤退化严重。耕地贮备库存不足

据哈尔滨市农技推广中心调查,该市耕地退化和质量下降速度加快。坡耕地、漫岗地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黑土大量流失,“破皮黄”面积逐年增加;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耕作模式,使耕层变浅,犁底层增厚变硬,许多耕地变成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过度单一施用化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养分失调,土壤普遍出现氮肥少、磷肥多、钾肥不足的现象;基本农田等级下降,中低产田面积按国家划分标准已占总耕地面积的2/3,而且改造中低产田的基本农田整理进程比较滞后。此外,目前哈尔滨市耕地贮备库存量滞后于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建设用地增速已从每年400hm2增加到1000hm,由于近年来哈尔滨市土地整理项目多为部级和省级项目,整理出的耕地指标分别进入部级和省级耕地贮备库,该市补充耕地贮备库土地存量不容乐观。如果不抓紧整理出更多土地补充耕地贮备库存量,当出现存量土地滞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用地时,将影响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哈尔滨市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装备水平较低。目前,哈尔滨市虽然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对农业进行灌溉,但远远不能解决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控制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数量不足。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中小型水利设施还不完备。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老化失修或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设施建设不配套导致当地对水资源调配不到位。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低,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仍然较少。近l0年来的持续干旱气候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转变f2-7/。

4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哈尔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难度加大。哈尔滨市现在依然面临农业投资需求压力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为哈尔滨市农业进行投资的主要有政府、农民、集体合作组织、银行和有关做到原料基地开发、龙头企业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改善原料基地的生产条件,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基础性环境。

企业。2008年哈尔滨市累计争取国家和省投入农业农村资金5.2亿元。市级财政通过多渠道筹集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5亿元。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6.3亿元。但是由于农业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报酬率低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趋利性使投资流动方向的利润导向性明显,农业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障。在对农业进行投入的主体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份额很少。受财政收入的影响,当地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也较少。这种现象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农民本身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性最高,力度最大,但单个农民资金实力有限,投资仅仅能够维持简单农业生产,对大型农田基础建设没有能力进行投入I8-91。

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

目前,哈尔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形式有合作型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成立后,加强了农户之间、基地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农民权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缺少规范的制度和管理,农户间联系不紧密,覆盖范围较小,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农业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农业合作社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议事制度,财务管理不规范;农业合作综合实力普遍较弱,缺乏资金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市场信息了解较少,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农户对市场农产品供需变化把握不准,农业生产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在当前市场经济供需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农户需要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也要了解具体农产品的销售和需求状况,只有真正发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才能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