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1-28 02:33:59

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论文

1现代农业的概念与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1.1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1)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逐渐成为农业经营主体。长期以来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省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效益不断扩大,大多数小规模农户退出了种养业甚至农业,由农业经营者转变为劳务提供者或个体业主。农业经营主体由数量庞大的小农户向数量有限的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转换。例如湖南畜牧业是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十一五”期末有195万个养殖户,规模化养殖场仅52万个,散户型养殖的比重仍然很大。而到2012年底,养殖户下降至180万个,规模化养殖场上升至57万个,小户型养殖的经营主体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2)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农民非农就业和进城就业机会增多,许多农民不愿经营农业,或通过土地流转,或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土地资源的加速整合,由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种养向大规模集约种养业转变。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将其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突破口,自2006年起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换发工作,到2012年6月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达38.7833万hm2,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6%,涉及农户295.7万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20.9%,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稳妥有序推进。例如,福建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来到湖南省宁乡县投资建设“万亩(667hm2)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总投资1.7亿元,核心区面积800hm2,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目前,湖南省的有些地区实现了整村、整建制乡镇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到2012年,湖南省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82家。特别是粮食、畜禽、果蔬三大主导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23家,占比52%,为发挥全省资源优势,打造粮食、畜禽、果蔬加工三大千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900亿元(不含烟草),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40亿元,增长24.3%,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27万人,其中安置农村劳动力24万人,支付劳动者报酬33亿元,为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支撑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农业发展不同,现代农业发展不仅注重产品产量和质量,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目标,需要农业、物资、装备、信息、工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多领域、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当前,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涌现出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示范性强的科技示范基地,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湖南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集成应用推广的典型。目前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高于全国54.2%的平均水平。湖南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力争到“十二五”末,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5)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内涵更加丰富。传统农业主要是指种养业,基本上只有生产功能。随着大量现代资本注入和农业企业的发展,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企业化方式管理农业己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发展纵向向产前、产后延伸,横向向生态休闲及文化教育服务功能拓展。在现代农业中种养业是基础、转化在加工、增值在流通,三次产业的元素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备展示、教育、体验、观光和休闲服务功能,甚至把农业产业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体现历史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大大丰富了农业内涵,拓展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业效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到2012年底,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发展到4219家,其中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500多家,星级休闲农业企业481家;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15万户;全年接待观光休闲人员72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40亿元,带动建立种养基地5.4337万hm2,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多亿元,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4万人。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全省休闲农业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产值过百亿的新型产业,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6)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业发展转型加速。随着农村新型城镇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也在不断加速,相应的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速度也在加快。如表1所示,“十一五”以来,湖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从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除2007年略有回升外,一直是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到2012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2012年仍有高于2.5个百分点。其下降的趋势(0.48%/年)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0.17%/年)。一方面表明湖南的产业结构不协调矛盾仍然相当突出;另一方面也表明湖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将处在深度转型时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和整个农村社会正处于裂变重组过程中。

2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概念与任务

(1)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概念。农业职业教育,包括高、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对农民短期培训。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与之相关的论述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者田安国在《对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一文中,他认为所谓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指以教育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研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罗迈钦,何荣誉,刘芳:关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农业职业教育的思考

(2)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传统农业中的劳动者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称为“农民”,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民,称为“新型职业农民”,更多的是一种智力的载体,是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接受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具有先进的思维方式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就是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培养这种技术技能型人才,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业发展的转方式、调结构服务,为提升农民素质服务。具体一点说,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达到农业生产高效、安全、环保的技术技能应当作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学内容,为提升农民各方面素质的文化措施与技术措施均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努力方向。总体来说,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院校要以服务“三农”为特色,以“育人兴农”为根本,以“科技强农、服务惠农”为抓手,全面发挥国家赋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3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3.1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明确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根据前文对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可知,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在构成要素、目标和载体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如试办四年制农业高职本科教育;部分涉农专业可以提前招生、降分录取,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大学生村官计划向涉农高职学生倾斜,以吸引大批有识之士报考农科专业。在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如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拨款要高于其它行业职业教育的拨款,对涉农专业高职学生逐步实行免费教育。各级政府应把农业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使农业职业教育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其次,作为从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各级教育机构要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和目标追求,既要“顶天”(即: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也要“立地”(即:真正面向“三农”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要实现“顶天立地”的目标,必须在办学实践中树立五个中心的发展定位: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中心、农业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中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业农村发展决策咨询中心。

3.2瞄准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大农业高职院校的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而农业高职院校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农业教育体系、提高各级各类农业教育水平的龙头。所以,要想抓住机遇,办出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就要按照“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三大产业”模糊化的现代农业的需要。要树立现代大农业的教育观念,拓宽学科领域,将传统农业类学科置于食品生产、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国土安全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内涵中融入社会应用、社会效果与价值。进一步调整农业类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减少社会需求量明显不足的长线专业,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发展农工、农理、农经、农管交叉的专业和农业科技相关的新兴、边缘和高新技术专业。专业结构的总体格局,不仅由单纯农业产中生产技术向产前、产后拓展,而且要重视向适应性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空间延伸和海洋开发农业、新能源农业、文化消费型农业拓展,使学科、专业总体布局结构适应“三大产业”模糊化的现代农业的需要。

(2)改革教学模式,培养KAP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农业人才。农业高职院校要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内容,坚持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调整专业设置,改造传统学科,把阶段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农业高职教育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扩展,更加贴近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要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就业与创业意识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面推进院校教学改革,努力探索KAP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及方式,变单纯技术培训为综合素质培育。农业高职院校面向农民的培育内容必须是复合的,在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程中,随着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和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应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培训内容应坚持“能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易学、适用、度浅、面广”的特色,重视农民科技素质、就业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培训。所以,农业高职院的培训内容要由单纯的技术培训,转变为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经营管理、创业能力等的综合培育。

(4)加强科研工作,完善科教兴农运行机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农业高职院校要面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之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建设。巩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推进原创性研究,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使教学、科技、生产相结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农业院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科研人员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改革农业院校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机制与体制创新,整合科技与教育资源,挖掘科技创新潜能。农业院校在内部体制上,要注重解决重复设置建设与学科交叉渗透不够的问题,保持己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加强传统学科与现代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的结合,对具有潜力的新学科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科教兴农的运行机制,加大在政治上鼓励、经济上奖励、职称上激励的“三励”政策的实施力度,落实到位,激发广大科教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罗迈钦何荣誉刘芳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