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艺术中的农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11-12 05:08:08

生物艺术中的农业发展论文

一、生物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一)生物艺术的概念生物艺术,BioArt,它是指艺术家通过促进细胞变异和人工培养,组织培养、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等先进的生物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在中国,生物艺术可以归类于同样是新兴概念的实验艺术。

(二)生物艺术的发展及现状生物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1997年,美国当代艺术家爱德瓦多•卡茨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间胶囊》时,才首次提出了生物艺术这个新名词。在国外,人们对生物艺术这个新艺术门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热度持续升温,吸引了很多艺术家专门从事生物艺术的创作,并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生物艺术家及生物艺术作品。利用生物技术成功地将水母体内的荧光基因加入到一只兔子体内。于是大名鼎鼎的生物艺术作品兔子阿尔巴诞生了(如图1)。阿尔巴白天是一只普通的兔子,但到了晚上却能在黑暗中发出绿色的荧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不通过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有计划地制造出一个动物。随着生物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生物艺术以势不可挡之势持续向前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而大胆的生物艺术创作者。艺术家思迪克创作了惊世骇俗的生物艺术作品《手臂上的耳朵》(如图2),他大胆地将自身软骨组织在手臂上培育了一只耳朵;艺术家玛莉咏•拉瓦勒-尚泰则将马的血清及免疫蛋白注入自己体内,创作了著名的作品《愿马儿与我同在》;澳大利亚女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的人兽杂交生物艺术作品《年轻的家庭》系列关切伦理议题、构成“生命”的元素以及对变态形态形体的社会态度和责任,被认为“有力地讨论了基因工程的价值和所可能带来的灾难”;艺术家HunterCole则使用生物发光细菌创作画。受西方生物艺术的影响,中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生物艺术工作者,李山是中国生物艺术家的代表之一。1996-2003年间,李山在青蛙、螳螂、蜜蜂等生物本体上,置换、拼贴了李山mRNA讯息链上的遗传密码,虚拟出复合了人类嘴唇、皮肤或器官组织的新物种。2007年,李山与张平杰与上海农业科学院合作,完成了生物艺术《南瓜计划》,这些南瓜自国外引种,通过一些外界干预手段进行艺术改造,然后选种、定型,以达到转基因效果,并最终呈现出一种超越我们常识和认知范围的南瓜新形态,成为中国首次以生物基因工程制作完成的艺术品。2012年,李山推出了“转译的错误”系列作品,一百幅画稿中,李山运用不同的色纸与朴实的手绘风格,呈现昆虫与人类基因混种的各种变貌,或拥有人类五官与器官的奇异昆虫变体。

二、生物艺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物质需求越来越挑剔,所有行业都在不断改变发展着,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电脑越来越小,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食物的种类五花八门。农业工作者自然也不甘示弱,不仅仅从环保入手,或让农作物变得更美味,另外,还给农产品增加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漂亮地玩了一把生物艺术,很多农业工作者也不知不觉地变成了生物艺术创作者。2007年,日本瓜农改写瓜史,培育出了四方形西瓜(如图3),这种西瓜是在其刚结果时装进四方形的盒子里长成。2013年,台湾彰化一名果农花了3年时间研究,成功把柚子做成金元宝造型,上面还有浮凸字体,写着招财进宝4个大字,不但可以保存半年,柚子还会发出淡淡的香气,一颗就能卖到800元。有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更是异想天开地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书中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的人参果搬到了现实生活中来,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培育出来货真价实的“人参果”,这些人参果不仅有形同婴儿的造型,还有形同观音菩萨、美女的造型。消费者不得不为这些神奇的水果叹服,因此也成就了瓜农们促销的愿望。

三、结论

(一)艺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成功地将生物艺术运用到农业中来,不仅大大地促进了生产消费,也让消费者大开了眼界,在购买与吃的同时,更是一个欣赏、品味艺术品的过程;研究、种植这些农产品的科技工作者和果农也不知不觉地成了“艺术家”。生物艺术在农业中的介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与艺术修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二)生物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人员的艺术涵养得到提高,想要在生产中运用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时,便客观上要求人们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高度,能够将想象的画面变成现实。比如说,“人参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便需要创造发明出一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够让“人参果”得以长成。农业发展扩大了生物艺术的范围,充实了生物艺术,也为生物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个个惊人的拍卖记录不断刷新,百万千万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些诱人的数字不知燃起了多少人艺术暴富的心理,殊不知这光鲜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泡沫,固然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家,他们的背后又经历了多少辛劳与汗水?在浮躁地向往着一日成名的同时,是不是应该也留些时间来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不是换钱的工具,也不是名利的阶梯,更不是人们眼中的笑柄。艺术需要接地气,也需要脚踏实地,它不只是皇亲贵族拿来炫耀身份的摆设,它可以更加贴近人民的生产生活。

生物艺术应生物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但它涉及到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在生物艺术的创作中,似乎危险重重,生物艺术家过多地干涉生物自然生长,甚至通过基因改造来完成,这挑战着社会伦理和承受底线。纯粹的生物艺术有着不可逾越的道德标准,比如说克隆技术的运用,便不能随便用于人体上。而农业对生物技术的运用,同样有着一个道德标准的约束,比如说对于肉类的生产,一般情况下是通过饲养,倘若通过克隆动物的器官来进行贩售,不仅道德上难以接受,心理上也难以适应。当然这其中的道德尺度究竟应该有多大多宽,还需要慢慢地规范。

作者:唐武军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