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时间:2022-05-29 04:01:13

图书馆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一、打造农业文化主题图书馆,推行全方位服务模式

当前,社会各界服务“三农”的各项举措已经很多,增收惠民政策也不断出台。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担当这一新角色,必须依托信息资源特色、专业学科服务和学院专家优势,打造主题文化,搭建信息、科技、社会与用户的桥梁和平台,以信息资源支农,以学科服务导农,以专家指导助农,通过集“资源、学科服务和专家指导”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服务农户,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

1.打造农业文明主题图书馆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成都,学院图书馆在收集区域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将图书馆打造成为成都平原农业文明主题图书馆。图书馆的一楼设计为“成都平原农耕文化馆”,集中展示成都平原地区的农耕文化,农业文明和农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宣传及未来的展望,是集参观、体验和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图书馆的其他馆舍的设计也以成都平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统一风格进行设计,利用走廊、过道等空间宣传农耕文化的知识,营造出独特而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为读者感受和了解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环境。

2.构建特色信息资源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图书馆在长期的馆藏建设中形成了与本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密不可分的文献体系,文献资源门类齐全、专业性强、富有特色、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还拥有具备专业知识的馆员,具有服务社会的天然条件和强大优势。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建馆50余年来,馆藏图书近50万册,其中农业图书占70%,同时设有专门的“农业信息资源平台”,为服务农业提供保障。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农村信息服务,除了购买纸质资源和商业电子数据库资源外,还应当注重特色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文化特色,结合学校的科研项目,依托本馆收藏的专业特色文献,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搜集和筛选出相关的文献信息,形成特色信息产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特色学科和专业领域,构建具有特殊价值的馆藏体系。同时,加强对电子资料和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料的收集和开发,突出地方特色,选择一批与本地区历史人文、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加以数字化,构建虚拟图书馆知识库,为图书馆服务农村经济提供强大而有效的基础保障。比如,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区域特色农业病害数据库”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保障[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将结合成都地区特色和学院专业优势,陆续建立“农业气象”、“园艺植物保护”“动物药理”等区域特色数据库,服务区域农业。为保证农户方便使用资源,“图书馆”应当走出学校,走到田间地头。图书馆可以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特点,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种养传统的图书,送书下乡,通过当地的农家书屋向农户提供借阅服务。随着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馆藏农业信息数据库向农户开放,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络上提供服务。

3.提供专业学科服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地方开展的服务主要有文献共享、馆际互借和科技查新,基本属于传统的情报信息中介的角色。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农业的学科服务,必须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组建专业学科服务团队,走出围墙,将服务的阵地移到用户一线[3],将学科服务融入农村一线,以专业的学科服务为支撑服务农业。普通农户由于受经济、交通和知识水平等原因的影响,信息来源主要还是电视、广播或亲戚、朋友等。他们接触的图书和报刊比较少,即使能上网,也很难通过网络获取有效信息。他们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最新的种养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供求营销信息,外出务工信息,以及维权信息。他们更容易接受服务到户的简单直观的信息服务,比如专业图书,图书导读,宣传单,小册子等。涉农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一些大型涉农企业甚至拥有自己的图书馆、情报部门和资料室,而大部分中小型涉农企业条件有限,主要通过社会机构和网络解决,但也存在成本高和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他们对市场、行业、政策和消费者信息和专题情报调研方面有很大的需求[4],这正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势所在。即将陆续形成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会有不同的信息服务需求,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用户。图书馆应以馆藏资源为基础,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组织专业的学科服务团队,形成服务农业的专业学科服务。和常规的学科服务相比较,服务农业需要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学科服务。第一,及时采访信息需求:安排专人负责调查农户的信息需求;通过农家书屋反馈、农业专家推荐等方式收集农户信息需求;利用学院的地方农村学生的地域优势和其与农户的天然亲和力,吸纳为联络员,负责收集当地农户的信息需求。第二,资源开放服务:送书下乡,将最新书目的索引提供给农家书屋,同时张贴在村委会或社区的公告栏上,还可以通过短信发送到农户手机上,让农户及时了解新书资讯;定期采访农户对图书的满意度和最新需求;为农户提供免费电子资源服务。第三,信息导航服务:为专业图书提供导读,为当地农户需要的种养项目提供信息简讯。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特色种养,项目主要包括“青白江区福洪乡种植优质杏”,“金堂县淮口镇帽顶村林果地散养生态土鸡、蔬菜新品种台湾苦瓜、甜糯玉米”,“双流县牧马山二荆条海椒”等,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这些项目,为当地农户提供相关的专业图书、信息简讯和图书导读。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电子资源导航,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就在网站上单独设立了“农业信息资源平台”,方便农户使用。第四,信息咨询服务:定期派学科服务团队下乡,直接解答农户的疑问;或者通过设置网络服务客服,在线解答,及时解决问题。第五,信息定制推送服务:结合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选择农户关注的领域,摘编农村科技简报和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种养技术、农药化肥、饲料兽药、婚姻家庭、务工、法律维权等方面,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在服务农村的工作中,收集地方涉农法律案例,捕捉热点,组织编写了一本普法小册子《案图说法—农业法》,为农户了解《农业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针对地方涉农企业,应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企业信息需求,建立涉农企业信息档案,进行定题跟踪,提供专题情报调研服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中,选择了地方企业,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地方企业的路径。第六,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定期介绍图书馆馆藏,指导农户如何科学阅读。进行信息检索培训,帮助农户掌握通过网络查找有效信息、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组织致富信息、农民就业、农村普法等方面的主题讲座,帮助农户了解先进的致富技术与信息,就业信息,惠农政策和合法权益的维护。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提供服务,推广信息。第七,科技查新及推广服务:为进行科技研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主要是专业大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代检代查、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等专业服务,帮助农户了解行业动态,转化科技成果。收集地方农业生产生活的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地方农业的最新技术与成果,搭建产销交流平台;调研地方农业信息,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专题情报;宣传和推广地方农业特色,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第八,联合服务:通过参与学院的“服务农业”活动,积极融入农村一线,了解农户信息需求,宣传农业信息资源和服务。同时,加强同当地图书馆及农业部门的联系,注重收集地方农业特色文献,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地方农业发展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目前开展的项目主要有“科技专家大院”、“科技扶贫”、“三下乡”、“服务基地”等,图书馆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深入一线,掌握最新动态与信息需求,开展学科服务。

4.专家服务团队

图书馆服务地方农业的优势,除了丰富的资源、专业的学科服务之外,还依托于一支强大的专家服务团队。目前,已有许多农业科技团队活跃在服务地方农业的战线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团队通常是由学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组建和启动,为地方农业提供科技服务。图书馆为区域农业提供服务的优势是信息服务。在集“资源、学科服务和专家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中,专家服务团队具有更新的模式和功能更为强大的平台。图书馆在本学校的农业专家教授服务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联盟等形式,将本区域的农业专家教授组织起来,形成区域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在图书馆搭建的平台上,共同协作为农户解决问题。农户可以通过图书馆主动寻求专家帮助,并且还可以自主选择专家团队,预约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这种由农户启动的服务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户主动寻求图书馆和专家服务的意识,及时解决问题,也能使区域农业专家通过协作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结语

图书馆是学院和社会的共同财富,服务社会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图书馆的使命。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当围绕农业发展这个主题,依赖区域优势打造出特色,主动把图书馆的服务推向农村,把图书馆的资源通过专业的学科服务送到农户手中。搭建信息、专家、农户与社会之间的平台,帮助农户掌握现代科技,解决问题。不断丰富农业信息资源,加强服务能力,探索服务区域农业的新路径,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区域农业现代化。

本文作者:童俊李南兮李征珍工作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