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

时间:2022-01-07 11:00:39

试议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的引导力度不够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做了许多工作,不断扩展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政府部门起着主导作用。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法规政策的制定及具体的实施步骤。然而,我国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只制定了政策,却没有将其落实好,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更愿意在城市的发展上加大投资而忽视农村的建设,这就严重影响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利用率关系到农业信息化的根本价值。我国有些地方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偏重于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了通信能力却忽视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采集、筛选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没有成熟完善的方案,这些问题导致了农业信息资源采集等相关工作效率低下,信息资源的重复率高,信息挖掘的深度不足,数据的有效性低。

(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但就其结构与设置情况来看,存在“倒金字塔”现象,即越到地(市)及以上一级,服务机构所占比例越高;越到乡镇一级,服务机构所占比例越低。这一现象与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是相悖离的。另外,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领导重视程度的差异,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有的缺少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硬件设备;有的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有的数据库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慢、质量不高、实用性比较差等等,所有这些都对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农业信息化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一般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在东部沿海省份较高,不仅发展速度较快,农业信息服务的渠道也很多,这些地区的农民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通过网络途径寻找市场信息;而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有些地区实现了宽带到户,但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途径仍然只是电话、电视、广播等。

(五)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批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而现有农业系统中信息人才总量相对较少,高层次人才紧缺,分布不均衡,越到基层信息人才就越少。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种养品种向精、细、杂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然而,农村复合型的信息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乡镇、村一级更为明显,在这一层次上的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很难保证其在信息服务上投入全部精力。同时,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向现代观念和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农业信息化绝不是简单的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的“告示牌”,它应该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决策,能随时提供各种服务的大系统、大平台。转变观念,首先要求政府运用更客观的决策主动去推进农业信息化,而不是被动地用机器去适应农业信息化。其次,要求政府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公开信息。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才能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地去推进农业信息化,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农业信息化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信息引导等多方面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当前农民信息消费能力较低,农业农村信息化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积极鼓励引导电信运营商、IT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合力。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做到“硬件”、“软件”一起抓。要保证充足的农业经费投入,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努力做到网络遍及乡镇,电脑入村入户,同时重视传统农业信息的传播,派农技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其次,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发展水平。当前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抓好信息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运行性规则以约束市场行为,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第三,引导农民应用信息服务。由于农民受传统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对一些新事物的认识及新技术的采用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要想让农民对农业信息化普遍应用,就必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到效果。因此,在引导信息咨询服务上,要结合不同区域和产品生产情况做好示范点,创造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变被动式推广为主动式应用。

(三)加大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影响到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败,特别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体系和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包含信息采集、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三方面的规范与标准。在信息的采集方面,要对已经形成的指标体系重新分类、整合,规范信息的采集渠道,设置合理的采集点,最终建立起专业的、标准的、规范的信息采集系统。在信息技术的规范方面,应采用前沿的先进科技,规范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等各个环节,保证信息资源的传输畅通无阻,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充分的共享。在软件开发方面,应根据农业的典型特征设置合理的开发标准,避免功能上的重复与浪费,应用软件要尽可能操作简单,功能实用。其次,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数据库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要不断丰富现有的数据资源,提高资源的质量。对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要分类整合,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应从上到下逐级兼容,方便用户的查询和资源共享。建立农业专家科技人才库,使各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可以交流和共享研究成果,农民和农业生产享受到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查询平台的建设。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查询系统,信息资源也就没有用武之地。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的查询系统可以使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各地区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中心,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并定期维护和及时更新。

(四)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让用户及时准确地获取其所需的最新信息是信息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最终目的。首先,建立良好的农业信息市场氛围。通过中介机构的联络推荐,允许跨地区甚至国外的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洽谈业务合作;建立农业信息咨询机构,让农民及时地了解市场的供需情况;建立大型的网上交易平台,开拓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对于农业来讲,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农业电子商务的初期发展应以原始生产材料的供应和农产品的交易为主。其次,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现今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种类繁多,如信息服务中心、数据中心、联合通信运营商开发的基于电话、电视的语音服务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数字服务模式、邀请资深农业专家参与指导的专题服务模式等等,这些服务模式都有其各自的服务范围和技术优势,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开拓新的信息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最后,做好信息化体系的推广工作。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农业信息化示范推广基地的规模,地址可以选在农业产业集中的地区,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易于推广工作的开展;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园区,进行现场示范与展示,通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达到推广农业信息化的目的。

(五)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与薄弱点都在中西部。改革开放以来,因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导致这些地区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当前,我国应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投资建立基于多种传媒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发展现代化的宽带、高速农业信息网络;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区域间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此外,还要根据各地信息化水平,结合农民的需求和习惯,探索出便捷、廉价、实用的信息进村入户途径。在经济发达、条件许可的地区,可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信息采集点,构建上行下达的网络硬件体系及信息采集体系;在农业信息设施不够发达的地区,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和手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

(六)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实现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农业信息化人才,是指精通农业及信息化知识,能够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各类优秀人员。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培训是当务之急,具体可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首先,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采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农业信息化高级实用人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其次,切实抓好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提高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和的能力。再次,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进一步加快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同时,农业部门要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站、专题培训班、网络学校、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最后,建立农业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农业信息化重大建设工程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咨询,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张梅单位: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