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建设论文:粮食区的建设可行性论述

时间:2022-02-26 10:28:09

粮食建设论文:粮食区的建设可行性论述

本文作者:杨铭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安阳市建设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存在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安阳市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表现在:资金缺乏,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严重且被盗被毁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使农田水利建设投劳不足等。目前,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22.87万hm2,仅占安阳市总耕地面积的56%。2009~2010年,安阳市受灾总面积约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其中,旱灾、大风、冰雹灾害面积要占到灾害总面积的88%以上,因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7亿元[5]。尤其是随着高效农业的兴起,全市发展了许多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也培养了一批种植专业大户,但避灾抗灾的能力十分有限,一旦遭灾,农户损失惨重。资源不足,农业发展的空间有限首先,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耕地质量不容乐观。安阳市人均耕地0.073hm2左右,而且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农田的灌排渠系不配套,农田用养制度不甚合理,重用轻养现象较为普遍,土壤有机物含量减少,质量退化。其次,水资源紧缺,分布不均匀。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6.4亿m3,人均占有量322m3,只占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7和2/3,其中,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1.94亿m3,年用水总量为16.2亿m3(农业灌溉用水12.2亿m3),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94.6mm,但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0%~65%[5]。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今后水资源的紧张局面还将进一步加剧,农业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缺水危机。此外,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新的污染源。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普及不够,增产有一定难度一是农业科研与推广脱节,一些先进适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推广应用。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有利于调动农技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还未建立起来。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安阳市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9%。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在48%左右,远低于国内国外先进地区水平(发达国家一般在70%至85%左右)[5]。致使农作物田间管理不科学、病虫草害防治不到位,盲目施肥、过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市场意识淡薄,影响生产经营的效益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生产经营相对盲目,市场半径较小,产品价格低;龙头企业小而散,在市场竞争中大多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效益。据统计,安阳市土地经营面积13.3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111户,不到全市总农户数的1%,处于从属地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435家,但大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仅29家,超1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没有一家;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45个,成员总数3万余户,仅占全市总农户数的2.5%[5]。相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面还不广,处在“小马拉大车”的境地。当前务农人员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2010年笔者就安阳市当前务农人员文化素质情况做了抽样调查(70户、共206人,136个劳动力),结果显示:种田的有62人,占劳动力数的45.6%。62人平均年龄为51.2岁,其中50岁以上的47人,占75.8%;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0人,占81%。可以看出,当前务农人员中存在着“三多一少”,即年老体弱的多,妇女、小孩多,文化水平低的多,有经营头脑的青壮年少,在粮食主产区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耕地征占和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耕地除了整体质量在下降外,还存在着未征先占、乱占滥用、耕地浪费等现象。一是农村宅基地超标准批地、一户多宅、建新留旧、长期圈而不建等现象存在。二是乡村企业倒闭,土地闲置;取土烧砖,耕地遭破坏。三是城镇扩容,近郊耕地被大量侵占。在前些年开发区热得到严格控制后,近年来城镇互相攀比扩容又成为社会新热点。四是“路边店(站)”停业,村庄内坑、塘常年荒废。这种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浪费有限土地资源的现象在安阳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比较薄弱由于基层农技、农机、植保、农资、农信、水利、种子等机构在业务上受上级机构指导,行政上隶属地方主管,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着组织复杂、结构紊乱、功能弱化的突出问题。据安阳市有关部门调查,县级涉及到农业的部门和机构就达10多个,且多以独立分设为主。在同一部门或机构内部,下设多个经济实体和服务站,将服务组织分割成多个主体,形成内部无序、不规范竞争状态。而分属于多部门经营的化肥、农药、农机、种子等农资和农产品销售的服务机构,仍处于低水平下的相互竞争格局,综合服务能力比较薄弱。这种格局若得不到及时扭转,必将制约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粮食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运输等成本费用增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据调查,2010年全市棚膜、地膜较去年同期各上涨110元/t,尿素较去年同期每袋上涨1元,玉米专用肥和花生专用肥分别较上年上涨10元/袋[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据测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小麦的每公顷综合成本上涨900元。其中化肥、农药和柴油价格上涨每公顷分别增加投入525、60和225元。玉米的每公顷综合成本增加1200元以上,其中化肥、农药和柴油价格上涨导致每公顷分别增加投入600、90和300元[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增长,往往会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安阳市建设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的对策

确保豫北粮仓地位不动摇。根据河南省制订的《河南省关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安阳市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确保达到47.5亿kg,力争突破50亿kg,成为京津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粮食基地,豫北粮仓地位更为突出。安阳市粮食核心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秋粮作物在豫北5市中均居第2位,仅次于新乡市(表1)[8]。表1河南全省及豫北5市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能力目标任务3.1.2着力打造品牌核心区。(1)继续抓好滑县产粮大县品牌。安阳市滑县粮食生产能力在全省居第一位(表2)。2010年滑县又一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自2003年以来连续8年获得该荣誉的县。滑县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0,占安阳市总产量的40%,商品粮贡献量位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19年稳居全省首位。滑县创建的优质高产示范区效果非常明显(表3)。2011年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万亩示范方整建制试点县,将建起44个万亩示范方,以此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整体上水平[9]。目前滑县良种覆盖率和科技入户率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十二五”期间滑县将整合资金项目,加大建设投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打造粮食生产新亮点。(2)认真抓好国家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要以滑县标准良田、安阳县玉米良种繁育,内黄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安阳市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步伐,逐步将滑县、内黄、安阳、汤阴4个基础好、生产潜力大的粮食生产县建成国家优质小麦、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全面提升粮食大县的粮食生产能力。(3)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粮食名牌产品。如“华州”牌优质强筋小麦、“滑玉11”玉米优良品种、“火龙岗”牌无公害小杂粮等,尽快形成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粮食品牌。通过名牌扩大优势,提高安阳市粮食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保护基本农田的红线不动摇,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幅度;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兴修水利,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加大对粮食核心区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的各项强农惠农扶持政策,保证农业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强对粮食生产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和基础配套设施;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防止城镇“三废”污染,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建立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完善粮食作物优势区域布局,鼓励规模化种植。根据农业部建立优质强筋小麦标志性示范点的做法,安阳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建立2~3个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力争通过3~5年建设,把滑县、内黄、汤阴和安阳县粮食生产示范点建成农田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品质优质化、生产规范化、布局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化粮食生产示范点,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现代化建设,真正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化。要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将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变粮食生产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开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形成集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要把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与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广优质粮品种,发展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粮食生产基地;要加快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提高粮食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重视科技,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推进科教兴农,转变粮食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教兴粮步伐,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路子。全面普及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培养农民增强现代农业的意识,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过度到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推广农业科技项目,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小麦良种补贴、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扶持粮食发展的惠农政策[10],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各级政府要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区,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带动和示范作用,确保农民得到最大实惠。建立健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按照国家确定的加大“三农”投入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投入方向,安阳市各县要抓好落实,保证足额提取,定向使用,重点倾斜;同时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粮食新品种研发、繁育,结合安阳市农业生产条件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建立农科教协作机制。要主动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攀亲结缘”,建立研发基地和研发项目,签订协议,付诸实施;同时,积极鼓励科研教学人员、专家教授深入田间,现场指导,推广技术,培训农民。建立健全粮食稳定增产的保障机制。健全安阳市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体系,建立植物检疫监测、控制体系。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制度创新,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与促进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股份合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重大制度创新,着力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注重政策的有机衔接和改革的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支撑能力。加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乡、村4级生产经营服务网络,保证为核心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农情信息调度平台、安阳农业信息网,加大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信息的采集、整理和,通过信息引导,增强生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果,努力促进安阳市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加快推进安阳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步伐,关键在于加强领导。要建立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层层分解任务目标,把规划落到实处;建立与粮食生产核心区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商品粮提供和农民增收作为考核县长、乡镇长和村委主任的硬指标,以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深入开展高产竞赛活动,要与目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统一组织评比考核,年度进行奖惩,真正把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落到实处。各级领导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突出粮食核心区建设,必须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必须重视科技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创建高产标准良田,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加快制度创新,这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面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利形势,安阳市要立足优势,强抓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使安阳市“豫北粮仓”的地位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