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5 03:09:20

自治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中国的北部,地域范围较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状况,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程度较大,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为改善当地扶贫现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当地的贫困原因和特征,制定和开发适应于当地发展的政策及服务,助力我国实现全面脱贫。

关键词: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政府;金融机构

1扶贫现状

1.1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现状。自建国以来,我国就走上了扶贫的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5年针对当时国家和地区的贫困现状和特征,我国出现了精准扶贫的观念。在党的中又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近两年来,普惠金融正逐渐走向规范化,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提出有利于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过了一个阶段扶贫攻坚战之后,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地区贫困特征差异较大,想要在短时内将这种扶贫方式发展到成熟阶段很难实现。1.2内蒙古自治区普惠金融下的精准扶贫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受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发展缓慢,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大。近年来,内蒙古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的扶贫压力,但大范围的贫困以及贫困的程度差异仍旧是难以克服的问题。在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理念提出之后,当地政府以精准扶贫为方针,以普惠金融为手段制定了新的扶贫战略,同时当地政府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设立示范地区及机构,引导并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内蒙古银监局还确定了新的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贫困地区铺设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此来增强贫困地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激活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据统计,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年脱贫总人口达到24万人,贫困发生率与2015年相比降低了1.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贫困特征及原因

2.1参与主体。2.1.1贫困户。大多数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落后,尤其在少数民族居住区,贫困户金融知识匮乏,对精准扶贫的普惠金融政策不了解,无法抓住脱贫机会。同时,部分贫困户对于扶贫措施的了解不深,把金融资源当做免费午餐或过分依赖于政府的各项补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仅导致全面脱贫难以实现,甚至会出现许多“返贫”现象。此外,诚信体制不健全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贫困户为了获取补贴上报虚假信息,骗取信贷资金,严重打击了政府及金融机构助力精准扶贫的积极性。2.1.2政府。政府是扶贫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但其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充分,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导致政策不清晰,合作不协调,定位不精准,分配不合理,从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扶贫效果差强人意。同时,政府对于民族区域的针对性金融政策较少,扶贫机制不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方向不明确,动力不足。2.1.3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将金融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是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实施者。但当前的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定位不准确,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水品不高,没有针对民族区域的金融产品。再加上与政府和贫困户的合作不协调,延缓了扶贫政策的落实,大大降低了精准扶贫的效果。2.2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方,横向跨度较大,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主要分布在草原和干旱地带。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匮乏的自然资源对扶贫有更为精准的要求,不仅脱贫成本高,而且脱贫难度大,需要因地制宜。草原地区多为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居住分散,语言沟通不顺畅,网络覆盖率低,金融基础设施落后,受到多方客观条件的制约,金融扶贫项目实施难度大。同时当地生态脆弱,许多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收益的贫困户和产业,收入经常受到气候的影响,损失严重。此外,政府出于对生态环境的考量而对一些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进行限制,导致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扶贫的难度加大。2.3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托,而内蒙古自治区多为山地和草原,经济发展较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种现象在贫困区域更为突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教学质量低,居民难以提升自身发展力,医疗卫生与其他地区相比差异极大,居民日常就医都很困难。此外,交通工具、道路建设以及劳动技术和配套设施的落后都对贫困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4产业发展。内蒙古地区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因此畜牧业一直是当地传统而主要的经济产业。但畜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经济脆弱难以持续,且大量放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严重影响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在大力开发旅游业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受季节环境,地区建设等影响,旅游业一直处于一种刚好维持自身发展的状态,对推进扶贫工作的影响不大。此外,内蒙古自治区的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外部资金引入率不高,产业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效果不明显,很难从根本上带动经济发展。

3普惠金融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建议

3.1健全贫困认定机制,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政府与金融机构应当合力构建完善的贫困户认定机制,明确精准扶贫对象的指向,做到“普”和“精”,因人因地施策,明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贫困原因与程度,制定合理的帮扶措施,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如对生态保护区的贫困户提供生态保护补偿。此外政府应当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并引导扶持一批担保机构,为金融机构和贫困户开展信贷扶贫提供信用担保,激发金融机构的扶贫热情。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自治区应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变贫困地区人口主体意识,提升当地居民的自身创造力,推动生产力脱贫。同时金融机构应联合政府开展对贫困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居民的金融思维,改变其传统金融观念。此外,政府应通过减免税等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在提高贫困户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同时实现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脱贫。3.3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扶贫机制仍旧存在许多漏洞,多数帮扶措施仍以一种大水漫灌式存在。贫困地区多属于偏远地区,政府应该结合地区发展与扶贫难度,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扶贫项目,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应增加对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金融投资环境,给予金融机构优惠和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网点。此外,政府应吸引外部投资,并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优化扶贫机制。3.4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金融机构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较低且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所以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普惠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并大力开展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经融机构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开发符合当地特点和模式的贷款专项产品和服务模式等,如对草原地区的生态保护产业提供生态保护专项贷款等,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3.5创新产业结构模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效改善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现状,降低脱贫难度。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根据民族资源和地区资源,提供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服务,鼓励并引导传统产业模式的创新,扭转产业单一的不利现状,如利用少数民族资源和草原资源开发的旅游业。同时当地产业和居民也应增强产业经济意识,大力开展政府支持的特色产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创业,带动经济发展,降低精准扶贫的难度。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贫困区域范围广,贫困的程度深。当地的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建设落后,产业机构单一,扶贫机制不完善,延缓了脱贫的进程。因此,要精准落实贫困户,构建健全的认定体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增强内源发展力;推进普惠金融政策及服务,提升居民的金融意识;丰富普惠金融产品种类并提升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开发产品;鼓励并引导当地产业创新及居民创业,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转换传统输血式的扶贫战略,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参考文献:

[1]陈华,李景腾.我国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困境与路径优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03):53-57.

[2]王君.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基于湖南湘西州的实践[J].武汉金融,2017(03):84-87.

[3]李丽红.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07):14.

[4]王帅,冯晓光.吉林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17-21.

[5]巨丽丽.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调查———以青海省为例[J].青海金融,2015(12):41-45.

作者:申欢欢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