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产业扶贫互助社发展探索

时间:2022-09-15 11:21:29

“3+2”产业扶贫互助社发展探索

摘要:农业产业扶贫是立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将单纯的经济救助和帮助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产业扶贫转变的一种扶贫模式。鱼塘镇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民自主经营相结合,探索强化扶贫工作精准和创新模式,给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增强“造血”功能,有效避免“返贫”,巩固脱贫成果。

关键词:鱼塘镇;产业扶贫互助社;成效;问题;建议

一、扶贫互助社运行机制及成效

在鱼塘镇中,扶贫互助社的成立有力的支持了鱼塘镇8个村委会,12个专业合作,其中:种植业7个,种养结合2个、技术服务1个,养殖业2个的发展生产,在贫困农户融资渠道缺乏的难题上,有效的对其进行了解决,从而缓解了一直困扰着农户们短期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扶贫互助社的成立拉动了农民的增收以及农民产业的发展,使其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得到了放大,这些扶贫互助社运行机制所产生的成效自扶贫互助社成立以来日益显现。

二、扶贫互助社存在的问题

1.贫困村村民投入能力差,农户入社比例偏低在鱼塘镇扶贫互助社中,入社的条件就是必须要交纳互助金村民才可以参加入其中,这种采取交纳互助金入社的方式在经济发展比较楼后的贫困村来讲,村民的本身的经济状况就非常的贫穷,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扶贫互助社中,为了可以让更多的贫困户可以加入到扶贫互助社中来,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对策,采取少交或者根据其具体的情况甚至实行了免交的一些方式,但是,根据有效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前的八个贫困村中真正加入到扶贫互助社的社员占总户数89.4%,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不能加入。为了响应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尽快登记注册,拨回财政扶贫资的目标的顺利完成,一些部分贫困村的少部分村干部对其特困农户垫付了入社资金,但是这些举动,也只是占社员入社资金的9.1%,因此,以上的种种原因都致使了扶贫互助社的运行迟缓,运行质量不高。2.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入社热情不高在扶贫互助社的运行过程中,多数村民都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尽管扶贫互助社对其自身进行反复多次的宣传,但是部分村民受多年财政扶贫资金无偿投入的影响,认为其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对其是否可以稳步顺利推进产生一些怀疑的态度,都在进行观望而并不做出实际行动出来。3.扶贫互助社资金效益发挥有限村民向扶贫互助社所接的款项,在发展产业方面起到拉动作用的社员还是占大部分的,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社员对所借得的款项用来解决生产或生活的所需上面,并没有对其运用到其发展产业方面,从而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4.缺乏主导产业支撑,资金借出收回难度大扶贫互助社的建立,对大多数的贫困村来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对于部分贫困村来讲,农民的主要来源收入是靠外出务工得来的,其村中也没有可以主导的产业做支撑,致使村中本身的底子薄弱、基础条件比较差,农户不需借入资金进行发展产业,对于这种不以发展产业为目的借款,借出之后很难回收,因此,理事会不敢对其进行借款。与此同时,村中的部分贫困户,本身就由于身残智残靠着低保过日子,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是没有发展能力也没有偿还能力的。5.运转经费不足为了保障试点村扶贫互助社成立之初的正常运转,为所设的试点村镇政府各自安排了一些试点工作经费。由于当前所成立的12个扶贫互助社没有占用费的收入,促使所需要的办公经费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导致扶贫互助社正常运转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按照扶贫互助社的章程规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办理借贷业务是村中的扶贫互助社必须每月所执行的任务,但是,在办理借贷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多次的往返乡集镇,这些来回周转的时间与费用给扶贫互助社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6.缺乏激励机制支撑,扶贫互助社难以持续运行和壮大在扶贫互助社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老旧的章程模式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改革,一些主要的理事会、监事会、担保社员的权责上也存在着一些不明确性,在理事会中对风险责任的意识也够强,激励淘汰绩效考核机制在扶贫互助社也没有进行建立,由此一来,这些种种的因素都直接的制约了扶贫互助社的持续发展与壮大。7.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扶贫互助社的成立于运用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其运作中,要想做好这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管理能力。以此同时,扶贫互助社在政策上要求是非常高的,群众对其的期望也非常的高,在实际的操作工程中也是相比较繁杂的。在扶贫互助社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专业性都必须进行提高,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少数的部分村中,发现扶贫互助社的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存在着很大的纰漏,将回收到的社员借款还没有对其向信用社进行缴款入账就而直接的又借给社员,使业务环节简化。

三、加快扶贫互助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以培植壮大村级主导产业为载体,做大做强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为了实现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贫困村应该采取以培植种植、养殖大户的发展为主要的载体,从而带动村级主导产业的形成,只有在这种情景下,互助资金护的使用才能发挥其真正含义上的作用,达到收放自如的目的,从而带动贫困村民真正的走出贫穷一起致富的目标。通过主导产业的形成,产业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与壮大,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社员也会逐渐的拥有自己的产业,由此一来,社员们就会充分的利用扶贫互助社资金来积极地促进自己产业的发展,从而到到创利增收的理想效果,这样也可以加快扶贫互助社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也促进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双赢的目的。2.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实行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对接在实行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的模式中,单单只是依靠普通参社成员的经济来源为主力资金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贫困村民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次性可以拿出太多的资金注入到扶贫互助社里去。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可以一次性的拿出很多的资金注入到扶贫互助社里去,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扶贫互助社的相互联合,可以更好的为贫困社员服务,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3.以政府部门引导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加强社员的诚信教育政府部门要想使扶贫互助社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正确的对社员进行引导,加强对社员的素质教育,促使社员将诚实守信、讲信誉时刻放在心中,以此来达到社员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信用监督机制。为了可以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壮大扶贫互助社,互助社一定要将等额担保借款制度进行一步的强化,只有这样,社员为了自己资金的安全,就会对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起到了相互约束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从而保障了互助资金安全。4.以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突破口,提升扶贫互助社民主理财、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贫困村扶贫互助社来讲,其本质上就是一个以贫困村为组织的民间组织,在民主理财、自我管理的能力上都比较缺乏专业性,政府部门尤其是县扶贫、财政部门必须对对扶贫互助社的管理人员着重的重视,因为扶贫互助社是以贫困村为主体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当的缺乏,再加上一些业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因此,要对扶贫互助社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金融以及会计方面的辅导和集中培训,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从而让扶贫互助社的管理人员达到熟知互助资金运行、操作程序,为更好的为为农民服务做好基础,为更好的对互助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5.以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为着力点,促进扶贫互助社持续、良性发展为了扶贫互助社可以更加健康、持续、良性的发展,扶贫互助社必须以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为着力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扶贫互助社遴选机制,在对扶贫互助社进行建立时,一定要从多个条件进行筛选,在选择的地域上,我们要选择那种地域偏远一些的地方,在人文文化素质方面我们也要进行考虑,选择那种村领导班子团结、村民和村支两委班子有强烈意愿的村来进行扶贫互助社的建立,对于那些条件非常不符的贫困村来讲,政府最好不要对其进行扶贫互助社建立的考虑。第二,创新运行模式,扩大扶贫互助社资金规模。为了可以提高社员的借款额度,扶贫互助社必须对社员入社资金的额度进行增加,从而扩大入股本金的规模。在占用费率上,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将占用费率实行差别化处理,简单点来讲就是借款比较多的农户,扶贫互助社可以实行略高一点的占用费率,对于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贫困户来讲,扶贫互助社可以实行更低的占用费率。或者,扶贫互助社的社员们可以进行开会讨论研究,在实行高的占用费率的基础上,扶贫互助社可以对贫困户的占用费在扶贫互助社收取的占用费中实行补贴,通过以上的有效措施,扶贫互助社就可以实现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目标。第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对于职责分工上要进一步的进行明确,理事会、监事会、担保人的权利和责任也要进行明确。对于扶贫互助社的信息档案,一定要进行整理健全,在业务文本上也一定要达到进一步的规范。第四,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扶贫互助社可以引入激励奖惩机制,通过按照年度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然后设置扶贫互助社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并且所设的这些制度一定要与所在乡镇扶贫目标责任、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挂钩。由此一来,通过这种奖励制度,看就可以对那些运行良好的扶贫互助社给予财政扶贫资金和运转工作经费奖励。

作者:李培书 单位: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鱼塘镇经济发展办

参考文献:

[1]时平.找准产业扶贫的突破口[J].老区建设,2005(01).

[2]杨安和.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经济快讯,2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