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需求与农村体育服务

时间:2022-05-10 10:35:52

浅析体育需求与农村体育服务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是建设与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和满足农民体育需求的动力。一是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的有效载体;二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又能满足现代农民的体育生活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是一种过去的文化残存,它总是以文化传承的形式存在于现在,又以求新变更的姿态向着未来开放,它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根基,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世界休闲组织宪章第五条规定“政府应当通过维护本国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来确保公民未来开展休闲活动的可行性”。[5]民族地区有许多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体育项目,还有一些大型的标志性体育休闲、交流活动(如民族传统体育节庆),都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塑造人格、形成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随着民族地区农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过去满足农民的生存需要的体育风俗习惯,逐步向农民休闲、娱乐、健身、陶冶情操的体育生活方式创新,让生活中孕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全民性为主体特征、以终身性为行为特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健康为目的的的创新形式,回归大众、回归生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进而发展成为满足人类的享受需要,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因此,只有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具有普遍的生活化意义,适应农民体育需求新变化新要求,成为农民生活中新的生存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从而使经常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行为成为农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可能成为农民终身的体育生活需要。马克斯指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6]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满足农民体育需要而发展的手段,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新”的精神。

当下,民族地区农村正经历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农民越来越重视体育,传统的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完成农村体育服务供给,必须重视农民体育协会等组织、企业和个人在农村体育服务中的作用。“现代社会是由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三个支点共同支撑的,他们分别构成了健全社会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有三个支点同步发展,达到了三足鼎立的态势,一个和谐稳定的公平社会才能出现”。[7]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的精神相一致。若依据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需求的位序结构、供给重点和方向的变化态势,对农村体育服务供给趋势、需求优先序进行分析判断,不难发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和供给方式,应该是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提供体育服务并保障农民平等地享有这些服务;市场部门按照市场机制提供某些体育服务,满足农民在基本体育服务之外的诸多不同体育需求;非营利部门则对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某些体育服务,既辅助政府使农民享有更好的体育服务,又努力地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政府则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市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提供体育服务。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精神。因此,要建立高效完善的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迫切需要形成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之间多元互补所形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体系。第一,政府部门担负着组织并提供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的职能,但其主要应该局限在提供体育政策、法规服务,监督、保障体育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等方面。因为“提供服务并不是政府的义务,政府的义务是保证服务提供并得以实现。[8]也就是说政府应由体育公共服务的垄断者,逐渐向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效的体育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监督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转变,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或创造一个保障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实现的良好环境。第二,市场部门在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所占的份额最少,但由于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某些具体产品的生产中又具备着比政府、体育事业单位及非营利部门更多的优势,所以常参与到体育服务之中,承担具体的体育服务项目,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延伸。第三,非营利部门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补充,也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当前这一组织群体在民族地区农村还处于起步阶段,比重还很小,但随着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非营利部门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保障机制,拓宽非营利部门的准入范围,鼓励和引导社会体育资源参与农村体育服务。

从本质上来讲,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场地设施、信息服务、服务内容形式和评估、监督八个子体系。各子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着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并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及局部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1.政策法规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主要以《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国家颁布的法律性文件为主,农村体育建设方面的地方法规比较欠缺,关于新农村体育建设的政策散见于地方发展规划或全民健身条例中,乡(镇)、村一级农村体育建设方面的配套法规、文件、制度极其鲜见。政策法规体系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法规保证,作为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石,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2.组织机构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组织机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尚未形成,无论是农村行政基层组织、体育社团组织、公益性体育组织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乡(镇)中没有群众体育机构、村里没有干部分管体育、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较少。乡镇是上传下达、连接县和村级体育的枢纽,村委会是落实农村体育政策,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执行者。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9]可见,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农村乡(镇)、村体育组织机构体系是开展农村体育的有效载体和必要的组织依托。3.人力资源体系。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乡(镇)、村干部,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农村体育的发展速度,也影响着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由于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非常缺乏,有必要将一些了解体育的退休人员、在城市工作、学习回家能发挥体育活动效应的相关人员和学生,作为体育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体育人力资源体系不仅包括参与农村体育服务的各种人才,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整套吸引人才、帮助人才创出业绩的良好的制度,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得到不断发展。4.资金保障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体育公益金、社会渠道、体育系统创收等。经费资源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保障,也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开发的重点、难点,是农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潜力所在,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也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程度有关。国内外经验表明,只有政府公共财政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进行有限度的投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体育进行投资,通过资金筹资渠道的多样化、社会化,才能达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资金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转,为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资金保证。5.场地设施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乡(镇)机关、农村学校,村一级的体育场地设施较为匮乏,而乡(镇)机关、农村学校又都履行着不同的社会职责。因此,在整合乡(镇)机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时,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要在不损害主体利益的条件下,缓解村级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实现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另外,农民体育锻炼的地点多在非正规的场所,这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宏观配置有关,要结合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和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只有不断整合、开发利用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才能形成一个合理布局的体育场地设施体系,为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物质保障。6.信息服务体系。由于民族地区农村信息性公共体育服务的物资条件不足,有线电视没有普及,大多数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不能享受信息化的体育服务,农民无法获得必要的、科学的体育服务信息,而乡(镇)文化站及村委会只有通过广播、标语、会议等形式向农民进行体育方面的宣传教育。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社会经济开始良性发展,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通过互联网对体育信息的收集、分析、,让农民直接了解体育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地点等相关信息,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浦北娟袁华亭:7.内容、形式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大多都在农闲季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乡(镇)、村组织活动的频率较高,农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活动内容主要以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民族体育表演活动、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体育项目不断受到青少年热捧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受到民众的喜爱;另外,生活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农民对体育有着不相同的需求,因此,要统筹规划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形式,要在确保所有成员享受体育服务的基础上,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要强调不可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8.评估、监督体系。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否满足了农民的体育需求、实现了农民体育的权益,需要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可衡量的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必须涵盖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的各个方面,政府要依据县文体局、乡(镇)文化站或文体站的评估、监督结果,以能否为民族地区农民提供丰富的体育公共服务为标准,以民族地区农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质量高低、效果优劣的重要依据,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从而保证农民享受到真正的体育服务。

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与日益增长的农民体育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是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理论和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也是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理论和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创新是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全球化语境中表现出的新的发展观,能成为中国经验应对全球化的应有之义。

本文作者:浦北娟袁华亭工作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