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标准体系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9-17 10:47:11

养殖业标准体系现状与思考

摘要:标准作为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养殖业中实施标准化更是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青海省养殖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以期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来打造青藏高原现代养殖业,通过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研究,助推传统养殖业加速向现代养殖业的转变。

关键词:养殖业;标准体系;现状;发展建议

青海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近年来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突出青海高原地方特色,不断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畜牧业整体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阶段。依托绿色、生态等优势,青海成为我国最大的牦牛肉、藏羊肉和牦牛绒及优质地毯毛的生产基地,高原特色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冷水鱼的养殖也呈现出较强的后发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都较大。但是,受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发展基础的制约,养殖业生产成本支出较大、现代化装备不足和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1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基本情况

按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规定,畜牧业分为牲畜饲养、家禽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渔业分为水产养殖、水产捕捞(指在海洋或内陆水域对各种天然水生动植物的捕捞)等内容。在搭建养殖业标准体系框架时,结合青海省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了由养殖业综合、牲畜饲养、家禽饲养、其他畜牧业、水产养殖等五个方面构成的养殖业标准体系。同时对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青海省地方标准进行梳理,以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等整个养殖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为出发点,确立了以产地环境、种质资源、兽药饲料、繁育饲养、疫病防控、屠宰加工、产品质量、标签包装运输贮藏等八个部分组成的养殖业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针对个体特点,对体系进行了微调,如在其他畜牧业标准体系中,针对蜂产品增加了农药残留部分。体系中共列入涉及养殖业的标准816项。

2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标准覆盖面不够。通过对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的梳理,从图2到图5各标准子体系的构成可以看出,在养殖业标准体系中,繁育饲养、疫病防控、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占了绝大多数,约占总数的68.14%,而与产地环境、种质资源等有关的标准比较少,有67项,仅占总数的8.21%。同时,与养殖业有关的饲料等投入品的安全事关饲养动物的健康。不安全的饲养在畜禽产品、水产品中残留、蓄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或人类的生存环境有潜在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11月底我国与饲料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约有565项,其中基础规范标准17项、安全限量标准5项、检测方法标准267项、评价方法标准20项、饲料原料标准58项、饲料添加剂标准116项、饲料产品标准56项、其它相关标准26项。在565项标准中,检测方法标准和饲料添加剂标准共有383项,占总数的67.79%,而饲料产品标准仅占总数的9.91%(如图6所示),并且在青海省地方标准中仅制定了一项有关饲料的标准,即《肉羊饲料使用技术规程》。此外,在对56项饲料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数据做具体分析后发现,其中涉及奶牛、肉牛的饲料标准为4项、绵羊、山羊的饲料标准为3项,有32项是水产养殖饲料标准,而针对青海省不同的地域特点和畜禽种类的特殊性,适合牦牛、藏羊各个时期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产品标准是缺失的(如图7所示)。图7国、行、地标有关饲料的标准畜禽种类构成图结果表明,尽管养殖业的标准数量不少,但却没有真正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等养殖业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尤其是在地方标准的制定时,适合青海生态特点的产地环境、种质资源等类型的标准是缺乏的。2.2企业标准质量有待提升。在对企业标准信息公共平台上公示的青海省企业产品标准进行了统计和水平比对后发现,在2017年1月至10月底公示的79项企业产品标准中,涉及饲料的产品标准有19项,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如图8所示)且制定的标准质量良莠不齐(如图9所示)。一是有12项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企业不了解饲料行业相关公告的要求或对相关公告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按相关公告的规定对企业产品标准中的限量进行要求;二是有4项企业产品标准在制定时未按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或部分指标低于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三是从标准规范编写的角度看,大部分的标准均存在编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单位符号应用不恰当等问题。同时,有多项企业产品标准同时存在着以上问题。2.3部分高原特色产业缺乏标准支撑。青海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高寒地区的特有物种——牦牛、藏羊。据调研,截止2017年底,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效监测天然草场面积达6156万亩,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认定创建了泽库县、祁连县两个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羊)示范基地,目前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8家,产品51个,涉及牛羊肉、牦牛奶、水产品等。在发挥生态优势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区域品牌的同时,围绕无污染、绿色、有机等特色制定覆盖牦牛和藏羊全产业链的标准的缺失也阻碍了品牌打造的进程。2.4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青海省养殖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为方向,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农牧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设施建设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斐然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青海省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规模相对较小。养殖业设施建设涉及大棚、水、电、路等的建设以及材料的筹集,仅靠牧民自筹资金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政府有一定的资金补助,但是金额有限,暖棚的建设都不具规模,影响了养殖业设施建设的发展。二是符合青海高原特点的暖棚标准不足。暖棚由于受材料、工艺、气候、日照等的影响,现有标准不能满足青海省实际需求,在养殖场暖棚建设中,主要技术参数基本采标应用,建设材料及结构类型则根据当地实际,对标准的应用有所简化或改动。而受到不同的日照时间、强度、角度等的影响,符合青海省实际气候条件及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暖棚标准是不足的;三是设施建设不够标准化。据统计,目前国、行、地标中与农业设施相关的标准约有155项,涉及畜禽暖棚、养殖场建设、农畜产品保鲜贮藏库、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建设、安全、卫生及评价等内容的标准为106项,但是在修筑设施时不够标准,随意性较大,对现代农业设施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加之,青海省地域分散,具有专业水平的农技人员无法面面俱到的加以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设施的发展[1]。2.5标准化意识有待提高。标准作为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养殖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可以极大地提高推广应用的覆盖面,规范生产、加工、流通等过程,同时,标准的提高又会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但是,由于部分科技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不高,使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受到影响。在调研中,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工作人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不够,部分科研人员对标准制定的程序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将成果、专利转化为标准,或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是否制定成标准不重要,这样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同时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同样,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存在也制约着养殖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表现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实际操作经验不足,不按标准生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实施标准化应有的效果,因此提高标准化意识,实施养殖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各方参与互动的工程。

3关于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青海省的《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把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其中指出要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标准推广服务体系、生产操作规程应用体系,继续扩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的建设规模[2]等等。相关资料表明,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国家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了规定。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的水平,一些营养和卫生指标如乳蛋白、乳脂率、菌落数等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水平[3]。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养殖业标准化来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引导农户合理饲养、科学用药,加强生产加工企业规范生产是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同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是促进生产力不断提高,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议在今后从以下方面完善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的建设:3.1加强具有高原特色的养殖业标准制定。面对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的形势,把养殖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逐步形成与国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标准体系,实现优质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同时,结合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针对省情特点,加强与产业有关的饲养技术、饲料、产品加工、分级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如,制定牦牛、藏羊全日粮、精料补充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代乳料等相关的饲料类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或高质量的企业标准,使青海省养殖业标准体系日臻完善。3.2适时制定牦牛、藏羊有机标准。面对青海省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契机及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两年三胎高效养殖、牦牛一年一胎、畜禽先进饲养和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有机牲畜饲养和产品质量标准,如围绕牦牛、藏羊制定有机牦牛、藏羊产地环境条件、有机牦牛、藏羊养殖基地建设规范、有机牦牛、藏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有机牦牛、藏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有机牦牛、藏羊兽药使用准则、有机牦牛肉、有机藏羊肉等标准。3.3加强冷水鱼相关标准的制(修)订。针对近年来青海省冷水鱼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水产苗种生产品种涵盖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虹鳟鱼、金鳟鱼、白鲑鱼、三倍体虹鳟等6个种类的局面,适时地开展符合青海省情的冷水鱼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如,制定现在国、行标缺少的白鲑鱼种质资源标准及与白鲑鱼养殖技术有关的亲鱼、鱼苗、鱼种培育、池塘养殖技术及配合(颗粒)饲料等标准,使标准能更好地支撑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3.4以标准化工作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随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畜禽品种改良、繁育及养殖等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发挥科技促保护、促发展的功能。建议对列入国家或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的青海白唇鹿、青海马鹿制定包括品种特征、生产性能、等级鉴定等内容的品种标准。3.5加强养殖业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国家和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对现代农业生产进行补贴,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企业和个人要采取多种措施将社会闲散资金吸收到现代农业生产中来;争取银行贷款支持[4]。二是针对不同的日照时间、强度、角度等的影响,制定符合青海省实际气候条件及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暖棚标准。三是进一步规范基地建设和交易市场的建设,在有标可依的情况下,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的模式进行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逐渐去除现在杂乱无章的现象。

总之,通过建立和完善养殖业标准体系,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才是助推养殖业跨越发展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柳红.青海省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2014(02):4-8.

[2]张黄元.青海省“十三五”农牧业发展规划[M].青海人民出版社.

[3]马有祥.当前畜牧业主要形势与任务[J].兽医导刊,2017(01):12-13.

[4]寇连山.青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18-319.

作者:来宁军 单位:青海省标准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