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服务贸易竞争力研讨

时间:2022-08-24 11:25:34

地方服务贸易竞争力研讨

一、引言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主体区域,在“十一五规划”的推进中,服务贸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贸易的结构性问题始终陷在困境之中。2011年福建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8.23%。却出现了将近5亿的贸易逆差,且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也出现了较严重的比重失衡。相对于沿海其他服务贸易发展领先城市和目前中西部地区渐渐发展起来且在总体逆差情况下实现了贸易顺差的地区,福建的位置显得较尴尬。故从根本上提升福建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化其服务贸易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一国特定产业能否取得成功或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企业的策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此外,机遇和政府行为作为两个辅助因素对上述因素施加作用,进而对某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1]。同时,一个地区的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该地区特定的经济、文化、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故本研究新模型中加入“地区专有要素”,将“机遇”作为环境因素,进行结合性分析[2-4]。

二、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总量逐年攀升,出口潜力巨大,但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随着国际国内服务贸易的发展,福建省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服务贸易总体规模逐年增大(见表1)。尤其2007年,福建服务贸易进出口呈现爆发性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为84.8亿美元,其中出口44.85亿美元,进口39.95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66.18%、125.6%和22.1%;2009年福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为93.55亿美元,但出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近年来的一次大幅下降,降幅为-12.7%。剔除大环境的影响,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保持60%以上的增幅,说明福建省服务贸易巨大的出口潜力。但进出口贸易仅2007和2008两年呈顺差,其他年份都是持续的逆差状态,且逆差额2009年扩大到了13.48亿美元。由此显示,福建服务贸易总量呈攀升之势,但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服务贸易对福建外贸及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弱[5-6]。

(二)服务贸易在全国服务贸易和全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从福建服务贸易进出口所占比重看,占全省全部贸易比重仍较低,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进出口比重波动在8.4%~11.8%之间,出口比重波动在4.8%~9.0%之间,进口比重波动在11.7%~20.3%之间(见表2)。2003至2009年中,福建省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省贸易总额的比重有些微的波动,但总趋势是在增长的,比重增幅都超过了10%。2009年福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福建全部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仅11.75%,其中出口占7.51%,进口占20.33%,比重值是最大的。因此,目前福建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还是相对较低,对福建整体贸易及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尤其从出口角度相对比较小,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06-2009年,福建省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74%、3.38%、2.98%和3.3%。虽近几年,福建省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呈正增长趋势,但福建省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小,一直保持在低水平:进出口比重波动在2.7%~3.3%之间,出口比重波动在2.2%~3.7%之间,进口比重波动在2.8%~3.4%之间[6]。尤其从出口额角度,所占比重波动呈现下降趋势,对全国服务贸易的贡献率不高。与服务贸易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3)。2009年,上海三者的比重高达24.35%、22.12%和26.44%;广东达16.24%、18.47%和14.14%。

(三)服务贸易进出口领域较集中,传统旅游、运输服务贸易为主体,结构失衡突出全省服务贸易总量提升的同时,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现代化”、“高附加值化”的转换和提升不显著,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近几年,福建服务贸易的发展仍以传统旅游和运输部门为主。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相对其他服务贸易项目,还是偏高。2011年运输和旅游两部门的服务贸易额占福建全省总额的比总为67.4%。而且还是福建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见表4)。其他10个项目中大部分分项额度都在逐年提升,但所占比重较低,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部门的竞争力明显被弱化。同时,常年呈现逆差且规模较大的服务贸易部门主要有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其中,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部门出口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有走强趋势。

三、运用修正的钻石模型分析福建服务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要素条件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紧临港澳台,为区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环境。但又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纵深的经济腹地范围较小,加上相对弱势的资源吸附能力,可能产生经济的边缘化。“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为发展海西经济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福建劳动力总量在平稳增长,2009年总人口达3627万,劳动适龄人口达2635.9万,占总人口的72.7%。从人口流动角度,福建历来是劳动力输入大省,本应具有明显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产业链末端的承接者,福建各地企业年初都遭遇了开工困难的困境,用工缺口最高峰达到30万。且由于产业结构的问题,福建省还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固疾。2009年福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达754.55万人,比重占34.8%,就业人口结构已达发展型就业结构阶段。但一、二产业的总比重还是偏高,说明福建的产业结构并未完成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转变。年底,全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61.1313万人,与沿海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偏低(见图1)。福建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福建省人力资源价格相对较低,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4357.12亿元)不协调,也是制约福建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讯设施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表现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福建省的通信网络容量快速增长。但截止2009年底,福建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5万路端,在全国位于第10位;长途光缆线路长度2万km,位于第17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471万个,位于第15位;总体上,在全国乃至东部地区中,都偏于相对落后地位。福建省通讯设施的建设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重规模,更应重网络质量和信息安全。

(二)需求条件随着政府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全省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消费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据统计,2010年福建的居民消费水平在全国居第8位,为12871元。消费能力与上海(32271元)、北京(25015元)和浙江(18097元)相比,仍差距较大。剔除地区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单从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来看,2009年福建省的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为13451元,同发达地区的个人平均消费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同年上海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0992元。尤其是服务性支出,对服务贸易发展贡献较大。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413元,比上年仅增长2.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拉动消费支出增长仅为0.6个百分点。这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培养人数众多、眼光挑剔的消费者是非常不利的。

(三)相关及支撑产业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没有地区内服务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对外服务贸易的高度发展。福建省的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495.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048.49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9.3%。但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之东部其他省市,比如上海(8930.85亿元)、江苏(13629.07亿元)、浙江(9918.78亿元)以及广东(18052.59亿元),还是相对落后。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不明显的联动效应也必然会影响到福建的国际货运服务、保险、进出口信贷等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2009年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衡量统计的各个省份进出口额进行比较可知,福建省仅是广东省(61109405万美元)的1/8,在全国居于第9位。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福建货物贸易的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因此,相对滞后的国内服务业(第三产业)和货物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福建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不同地区的企业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的选择和搭配会影响竞争优势,而激烈的区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利的刺激因素。福建省服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行业内许多部门经营机制僵化,产权界定不够明确,存在着较封闭、保守、政府垄断的色彩,并且行业和地区分布都不均衡。“2009年福建第三产业300强企业”高度集中在福州、厦门和泉州3个地区,包括287家企业,占总数的95.7%[7]。福建服务行业集中在进出口业、物资供销业、商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服务业及旅游业等。以福建物流企业为例,至2008年上半年,全省共有道路运输企业4609家,营业性货运车辆15.89万。但目前的物流企业仍处于“数量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状态。较大型的物流中心面积也只有2km2左右,不及先进地区物流企业的1/4。福建的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虽很大,但是,发展水平较低的福建服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福建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且,福建省在呼叫中心、物流管理、产品设计、金融分析、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处理等服务的水平以及在创业环境和开发大型系统软件方面的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城市,影响到其承接跨国公司服务贸易转移业务的能力。

(五)政府的作用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政府通过相关产业的方针政策、规则、制度的建立,作用于上述四个因素对服务贸易发展产生作用,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及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和激励,以及对有关制度和政策法规的监督和完善。近年来,福建省逐渐加大对与服务贸易(包括生产性服务贸易)相连接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其中2011年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21%,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占总科研经费的20%左右。2007年7月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外经贸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福建省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为福建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2009年9月福建省政府提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优势软件产业的发展。2011年1月1日,福建省开始施行全国首部物流方面的地方法规《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但目前福建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缺乏完善的空间依托和制度支持,服务产品的贸易在地区内的交易标准和法律法规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冲突。且政府在服务业上的开放步伐相对缓慢,导致一些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六)福建地区专有要素任何一个企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受到区域环境的影响,包括文化价值环境和政策环境等。目前,福建省内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正在搭建中,文化教育、旅游、金融与保险多行业全面进行推进。同时,全国以及其他部分发达省份重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要求和目标,给福建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发展氛围。2009年,福建省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为9.7∶49.1∶41.2,服务贸易正在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但相对于第二产业体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落后。与国内外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服务贸易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增速较缓,批发和零售业、教育、房地产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优势产业尚未具规模,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技能与技术存量、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市场状况以及外资参与情况等方面的劣势因素也严重地影响了服务贸易区域环境的完善。加之,与台、澳相邻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政治、经济的逆向“辐射效应”,包括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给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压力。

四、提升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在全球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贸易方式转型的趋势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各国和各地区所关注的问题。2011年11月,商务部、、发改委等34个部门联合《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强调,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而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成为福建省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奠定服务贸易发展的坚实基础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契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研发创新和物流销售两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型业态,培育新热点,把旅游和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带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从而提升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7]。具体地,围绕建设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电子信息、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质提速;突出“海峡旅游”主题,整合和开发滨海、生态、文化、红色四大优势旅游资源,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依托综合运输枢纽,运用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建设连接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推进闽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打造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7]。

(二)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区域内的各级政府要清楚地认识到各自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部门职能,并注重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合力。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政策资源,加大给予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特别是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服务企业通过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研讨会或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多种方式“走出去”。并建立正常的竞争体制,形成有效的服务贸易竞争格局。同时,做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建立服务贸易专项统计指标体系。关注人力资本要素的提升,建立健全各项培养服务贸易人才的政策。依托福建省现有的职业院校、企业及培训机构等平台,配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外语、高业务素质、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及精通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运输等业务的适用复合型人才。

(三)优化布局,发挥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培育服务业核心功能区域,推动福州、厦漳泉成为“大都市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城市新区”[7],构建以福州市为核心,以厦门、漳州和泉州为重点,以宁德、三明和龙岩等地区为依托的辐射省内外的服务贸易战略格局,加快发展其以运输服务、飞机维修、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为重点的高端及特色服务业,在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服务贸易整体发展。同时,在CEPA框架下,深化闽台、闽港澳两岸服务业合作,逐步增强拓展腹地和辐射国内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