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对出口贸易影响

时间:2022-08-22 11:21:20

物流成本对出口贸易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外部需求,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出现了负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年,我国的出口贸易虽然再次实现了31%的大增长。但是这种快速增长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近两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均不到8%。在外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造成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便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长期以来,我国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支撑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相对丰富的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人工资水平的逐步上升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以及金融危机后主要贸易伙伴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正逐步的消退,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逐步下降,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制约。从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因素分析来看,目前物流成本占我国出口产品的总成本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

二、我国物流成本对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物流”概念197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直到21世纪其重要性才被社会意识到。被称为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一方面物流成本过高推高我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其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及时有效的物流配送可以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物流绩效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效率的贸易运输系统会为贸易带来障碍,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一)物流成本高推高我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其国际竞争力

物流业的发展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流通效率、降低经济主体的运行成本,能够有效提升了出口产业的竞争力。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则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物流成本偏高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中投公司的《2013年第一季度热点行业追踪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更是达到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物流过程所用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20%。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物流成本过高成为推高我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贸易获利或者直接造成贸易转移。

(二)物流效率偏低影响出口贸易便利化,降低其国际竞争力

理论界常用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物流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从全球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从纵向比较来看,这一比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较为缓慢。从横向比较来看,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高于“金砖”国家印度和巴西5~6个百分点。[2]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的物流效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物流产业效率低下不仅直接推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还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便利化,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物流的基本点是在于货物流通。高效的物流可以促进货物流通顺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使贸易过程中延迟交货、送货不及时及货物损坏灭失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便利各国企业间达成交易。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物流过程所占时间几乎占整个2014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558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8)生产时间的90%,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同时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有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物流产业本身的原因也是使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国内交通运输成本高

物流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1991~2013年,我国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一直高达50%~57%之间,高于发达国家运输成本在总物流费用中的比重。而由于我国铁路的线路网络密度仅为美国的38%,日本的8%。所以在货物运输中,成本相对较高的公路运输占我国运输量的75%。我国由于高速公路投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社会资本,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高速公路的95%,一级公路的65%均为收费公路,而反观别的国家情况,大部分国家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现在全世界收费公路里程大约为14万公里,而10万公里在中国。除正常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之外,我国公路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乱收费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我国物流产业多式联运短路

所谓联运,通俗来说就是多种运输方式连贯运行:一次托运、一次计算、一票到底,最终实现“门到门”服务,实现全程供应链服务。目前我国处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全球港口4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是由我国港口完成的,而如此大体量的港口集装箱集疏运,在我国基本靠公路运输完成:公路承担了大约84%,水水联运承担了14%~15%,海铁联运不超过1.5%。而海铁联运在欧美主要集装箱港口一般在20~30%。比如上海港口海铁联运比例只有0.3%,而洛杉矶港口海铁联运比例是近30%,相差几乎100倍。[3]可见我国目前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之间的联网运输能力差,还没有形成相互协作、有效配合的局面。

(三)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产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推行标准方面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海运和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及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信息化方面,我国传统的物流经营模式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201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该意见中指出,我国物流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二是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大量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三是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四是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和应用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4]信息化程度低导致我国物流信息不通畅,造成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的偏高。

(四)我国物流企业运营规模偏小,第三方物流占比较小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物流业的承担主体———全国公路货运企业,高达78万户。而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万元的运输型物流企业和超过200万元的仓储型物流企业只有2000多家。90%的货运公司,单家自有货车不足10辆,其中40%都是只有一辆车的个体户。物流企业规模偏下影响物流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获得,物流业整体上还是没有摆脱粗放发展的模式。第三方物流由于其运营效率高在发达国家物流业中已经占据相对重要的地位。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全部物流中所占的比重尚不足25%。

四、结语

我国的出口贸易在经历了入世后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出口贸易的增速因为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而日趋放缓。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高,另一方面阻碍贸易便利化发展,均会抵消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高、物流产业多式联运发展落后,各种运输方式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物流产业标准不统一、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产业进入门槛偏低,物流企业规模小并且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低。因此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国物流成本,进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作者:刘素霞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