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措施的本质与对策

时间:2022-12-12 11:27:25

贸易措施的本质与对策

本文作者:张月花张根能徐瑞平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美对华“双反”措施内在动因分析

推行WTO框架下的美国贸易主导权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利用其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一直以来推行世界贸易主导权,只要有任何有损其利益的贸易摩擦,美国往往都会利用双边谈判迫使甚至威胁对方做出让步或利用其国内法律乃至国际法的空隙对对方实施单边制裁。表现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实践中,美国则历来都是两国贸易争端发起者而中方则是应对者,只不过随着中国的入世,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的场所与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入世之前,美国主要由国会制定贸易政策与贸易法律来定位中美双边贸易关系以及单边评价中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与立法实践,并且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入世之后,美国以贸易权利为导向,一方面由联邦政府行政机构及国会专门机构定期出台有关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报告,监督中国执行《入世议定书》与《工作组报告书》的立法与实践,另一方面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打压我国在WTO体制下的法律与政策空间。[1]具体到反补贴,美国利用WTO协定中未对同一产品并用“双反”措施做禁止性规定的空隙修改其国内反补贴法,在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下,一反其惯例将反补贴用以我国出口产品并频繁提出反补贴调查,同时,又数次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控告我国涉嫌违反WTO协定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以这种内外夹击的方式打压我国产品的出口,并直接触及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充分显示了其历来奉行的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的贸易霸主的形象。满足其贸易保护和政治利益之需要美国国家利益的决定性是美国频繁对我国采用“双反”救济手段的一个出发点,其直接目的是满足其国内贸易保护和政治利益的需要。主要原因一是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不佳。通常一国平均贸易救济措施数量与经济的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反相关关系。[2]美国近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状况恶化,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矛盾激化,为缓和国内矛盾,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美国加强了贸易保护力度。二是中美贸易不平衡。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攀升,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9年已达到2268.3亿美元。尽管这种贸易不平衡将伴随着两国居民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性以及美国国内储蓄率偏低、经济结构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等原因将长期存在,[3]但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是美国绝不能忍受的,在各种贸易政策及其经济结构的限制下使得美国产品对华出口不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大“双反”力度来阻止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美国市场。三是遵从政治的需要。当我国优势产品涌向美国市场时,美国国内的生产集团就会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提供方便。而美国历届政府最主要目标就是重新当选,而后,政府就会迎合各种政治势力的要求,选择对有出口优势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遏制我国经济的高增长给其带来的威胁和压力主观上美国对我国的“经济超级大国”、“大中华经济圈”[4]的舆论宣扬再加上客观上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美国国内一些人士频繁叫嚣“中国威胁论”,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制造亚洲的霸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化了两国贸易摩擦。事实上,我国的发展只能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而不是给美国带来威胁,而且中美贸易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根本不存在威胁或伤害。美国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所涉及的产业均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已经退化为夕阳产业,而美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但是美国的贸易政策却一方面对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还禁止向中国出口任何涉及诸如核反应堆、卫星技术的产品等,[5]另一方面对其即将退役的夕阳产业频繁使用贸易救济措施进行贸易保护。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挤压我们国家的政策空间,在通过WTO成员资格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内部市场的同时,又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利用。[6]美国的这种心态及其做法只不过是为从经济上“遏制中国”发展,以缓解我国经济的高增长给其国内带来威胁和压力。(四)使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美对华频繁实施“双反”措施严重恶化了我国企业的出口环境。第一,替代国制度使我国企业在“双反”调查中屡屡败诉。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中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延续15年的规定,为美国对中国运用替代国制度等歧视性政策留足了空间。而美国对替代国确定的任意性和不合理性,导致我国产品屡被裁定为存在倾销或存在补贴,继而被人为地大大提高倾销幅度或补贴辐度最终不得不退出美国市场。第二,补贴认定范围广,裁决也会波及到整个行业的出口。美国对我国企业认定的补贴包括银行贷款、政府优惠政策、拨款项目等等,计算倾销和补贴的方法上也存在严重技术性错误,不可避免的导致了重复征税,这给我国企业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更为严峻的是,“双反”调查在针对企业之外,更重要的是针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其结果影响的不是特定企业的产品而是整个行业。第三,“双反”调查在已产生“连锁反应”,不仅美国国内行业纷纷效仿,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开始加入了对我国“双反”的行列,大大压缩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空间,使我国贸易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美国对华愈演愈烈的“双反”调查,我国商务部多次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并根据国内企业的申请于2009年开始宣布对美国进口到中国的取向电工钢(硅钢)、小轿车和越野车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这是我国企业反对国际不公平贸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动,也是我国对美方滥用贸易保护、损害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环境的坚决反击。

美对华“双反”贸易摩擦与我国的对策选择

美国对我国并用“双反”措施特殊就特殊在它是在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下实施的。尽管有学者认为“在非市场经济体下,可以说补贴促成了倾销的产生,倾销与补贴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8]但美国还是开创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同一产品同时发起“双反”调查、并最终并用“双反”措施这一做法,使我国出口产品在严峻的反倾销形势上雪上加霜。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着眼于宏观和微观,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做好“双反”应对工作,以保证出口贸易顺利进行。从国际层面看,第一,就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继续与美方磋商和谈判。非市场经济待遇导致双反中的“替代国”价格,也导致美国对华“双反”中的歧视性和不公平性。一国的市场化程度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若任由美国对我国经济运行进行市场化评判,我国将难以走出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陷阱。[9]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与美国的交涉力度,通过双边磋商和谈判促进其尽早修改现行规定,从整体上逐步实现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第二,要善于利用多边贸易谈判机制及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WTO成员国,我国应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据理力争,指出替代国制度的不公平性,争取在新的谈判中对这一制度加以约束和修改。同时,对美国明显违背WTO精神和缺乏公正性的“双反”指控和裁决,可大胆提交至WTO争端解决机构寻求公正合理解决,以此表明我方立场并给对方造成压力,即使失败,也至少了解了争端解决机构在解决“双反”案件中的立场及问题症结所在,为应对“双反”指控积累经验。第三,建立有利的舆论导向。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有利于我国产品的信息,争取美国进口商、涉案在华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国内用户等带动相关利益者为我国产品辩护,缓和美国国内对我国产品的政治压力,为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营造有利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和途径大力宣传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就,使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客观真实的了解,为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从国内层面看,重点要做的一是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双反”严峻形势要及时调整补贴法律和政策。现有的补贴法律和政策存在相当大的疏漏,很容易被美国抓住把柄。目前要做的就是结合我国实情,在WTO补贴和反补贴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整立法和政策,取消禁止性补贴,对可诉性补贴的数量和程度应严格控制在WTO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不可诉补贴,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遭到反补贴诉讼的风险。二是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促进和支持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支持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能力建设,鼓励企业改进生产管理技术,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以保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在“双反”问题上取得主动权。三是应建立以出口企业为主体,以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为纽带,由政府、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双反”预警机制,及时捕捉和采集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信息和动向,对可能发生的“双反”指控早做准备。四是应尽快建立由政府重视和参与、中介组织指导和协调、企业和律师团队积极应诉的“双反”多方联动应诉体系,重视每一项指控并积极抗辩,争取胜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