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31 03:59:54

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加工贸易是河南省参与国际分工、承接我国东部和国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之一,多年来,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河南省加工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外贸商品结构过度集中、本土企业参与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物流成本过高及市场监管不力等。因此,要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加大加工贸易本土采购率、提高产品档次和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实现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目前,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拉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必要途径。但是,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全国其他地区还存在一段差距。因此,本文结合河南省的省情对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2004—2013年,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如表1),但加工贸易在河南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如图1):2005年占比为30.47%,而2008年其占比降至14.7%,随后在15%左右徘徊。但2011年至今,加工贸易在河南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至近40%,而2013年增长到98.6%,增速达到了360%,201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跻身于全国十强行列。在全省进出口增长15.9%中,有15.7个百分点是加工贸易拉动的。而这一大幅增长时间与富士康等一批企业入驻河南省时间恰好吻合:2011年,富士康入驻河南半年之后,其进出口合计94.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0%。经测算,2011年全省进出口增幅中有52.6个百分点由富士康集团拉动。2012年,富士康集团下辖河南省境内企业进出口293.9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的56.8%,其中进口136.1亿美元,占全省进口的61.7%,出口15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53.2%,对全省外贸的贡献率为104.2%。2013年,富士康集团在河南省所属企业进出口354.9亿美元,增长20.7%,占全省进出口的59.2%,富士康进出口贸易对全省外贸的贡献率为74.2%,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5.9%中有11.8个百分点由富士康拉动[1]。随着富士康集团入驻河南省,郑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据郑州海关统计,2014年1—8月期间,河南省外贸月度进出口长期在300亿元以下徘徊,表现较为低迷。随着iPhone6系列手机的销售,9—12月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显著强势增长,月度进出口均在400亿元以上,11—12月连续两个月接近500亿元,全省外贸在2014年后4个月明显企稳回暖。2014年,河南省累计出口手机7343万部,增加7.1%,手机出口增加带动了全省外贸增加。12月份当月,河南省进出口495.2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0.4%,是河南省外贸月度进出口规模上仅低于2013年11月份的历史第二高点[2]。同时,2014年河南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592.2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9%。而一般贸易进出口1273亿元,增长8.3%,仅占全省外贸的31.9%[2]。由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贸易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比例不断上升,但规模和比例都存在下降的趋势。富士康对河南省对外贸易的贡献率高达74.2%,并且加工贸易增幅中超过50%由富士康拉动,贸易结构严重失衡[2]。

二、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偏小的趋势得到明显改变,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能忽视。

1.外贸商品结构过度集中,失衡凸显

随着富士康规模不断扩大,河南省在加工贸易中,过度依赖富士康的出口贸易,形成“富士康一个喷嚏,河南省出口贸易感冒”的局面,存在很大隐患。基于上述原因,河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比迅速提高。2013年,河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同期,全省钢铁业、农产品、石化产业和纺织服装业等传统产业进出口值,合计仅占全省外贸进出口值的16%[3]。河南省外贸越来越倚重于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商品结构过于单一和低端,商品结构明显失衡。外贸商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将会转移到劳动力和资源更加廉价的地区,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将会面临不确定性,缺乏发展的强有力后劲。

2.本土企业参与度不高,外资占主导

河南省300余家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中,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出口额占的比重最大。外资企业数量虽然不占多数,但其却是加工贸易的真正经营主体,以富士康为龙头的外资企业是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的主体,他们控制着核心的技术和销售渠道,而大多数本土企业不熟悉加工贸易的方式和国际市场运作,很难真正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与外商的合作尚处于较低层次[4]。

3.区域发展极度不均衡

2013年,郑州市进出口值427.5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1.3%,是其余17个省辖市进出口总额的2.5倍,是第2位焦作市的18.9倍,是第18位商丘市的169.5倍,全省外贸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5]。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高低不同,造成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协调。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基础良好,交通便利,资源集中,发展加工贸易有着极大的优势。

4.物流成本过高

加工贸易场地一般选在临近国际市场的区域,这是由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所决定的。临近国际市场的区域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货时间和交易周期,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6]。河南省地处中部并且远离东部及沿海市场,因此运输成本必然提高。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运输费多于它们近百倍,因此厂商选址时是否接近市场与是否获得中间收入是影响最终选择的关键因素。与河南省处于同样地位的其他内地省市,因其交通不甚便捷,远离海外市场,其隐形损耗贸易利润也无形中阻碍了外商的进驻。

5.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有待完善

加工贸易通常是由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公安及质监等多个执法部门共同监管,因此必须各部门协调合作,但河南省的这些管理部门缺乏协调合作机制,对加工贸易管理协调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各部门政策不一致。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削弱了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降低了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7]。

三、促进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随着东部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势在必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必然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近年来,东部地区企业一直存在着“招工难”“民工荒”的现象,使东部地区一些原本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为继。如果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较高的工资水平又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大大制约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二是土地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土地价格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值不断上涨,部分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外向型发展的企业进入发展瓶颈,随着对土地需求的日益增加,发展加工贸易的土地成本必然上升[8]。河南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应以可持续发展和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有序可行地贯彻实施。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伴随的产业转移为河南省外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有助于河南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与国内外产业转移所输入的先进的技术、资本、管理经验等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加工贸易更快更好发展。

2.加大加工贸易本土采购率,推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发展河南省内配套产业,加大加工贸易的本土采购是加工贸易带动当地产业成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关键。河南省加工贸易的主体仍为外商投资企业,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作用。应大力培养加工贸易及其他微观主体,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政策上引导扶持其快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只有提高省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对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提高中间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使国有资本、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处于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样才能提高本土进料加工的竞争力。为此,企业应该加大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和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制度和政策,使其更有利于配套产业的发展[9]162-184。首先,加大对配套企业的技术、资金和信息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科研单位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配套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服务以及信息服务,在贷款上给予优惠,推动内资企业的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带,延长河南省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链条。其次,要对加工贸易的税收政策做出合理修订。降低制成品的关税,提高本土进料加工的退税比例或全额退税,对利用我国紧缺资源生产的料件实行部分退税。

3.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档次

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鼓励传统加工贸易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迅速发展成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统筹各项经济发展资金,安排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融资环境改善、产学研平台搭建、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系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10]。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对自主创新研发项目给予支持,使它们尽快完成由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转变,最终使得河南省该行业的比较优势得以提升。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培养相关知识、技术性人才,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分工或高新技术加工环节的分工,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档次,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

4.提升对外开放意识

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沿海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沿海地区最早接受海外思想,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思想,与时俱进;而河南省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比如小农思想,企业与政府均缺乏开拓精神,对对外贸易的重视不够,缺乏积极承担全球化社会分工的胆识,忽视了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些思想严重阻碍了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因此,河南省必须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深刻认识到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工贸易来促进工业和农业的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河南省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5.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

为促进河南省加工贸易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首先要加强监管部门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监管。其次,加工贸易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多个环节,因此在监管过程中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建立各部门分工明确又相互作用的协调合作机制,构建公共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发挥公共服务功能,保证服务到位。

作者:方莹莹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卢谦.2015年上半年河南外贸进出口破2000亿元[EB/OL].(2015-07-15)[2015-10-15].henan.si-na.com.cn/finance/cjnews/2015-07-15/0841162212.html.

[2]赵振杰.2014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近四千亿元航空经济占比超六成[EB/OL].(2015-01-16)[2015-10-15].henan.china.com.cn/finance/2015/0116/159139.shtml.

[3]郭骏.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1,(6):82-83.

[4]崔大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加工贸易[J].世界经济研究,2002,(6):9-14.

[5]杨建成.河南省发展加工贸易的SWOT分析[J].内江科技,2014,(11):28-29.

[6]袁庆禄.河南省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时变分析———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方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1):74-78.

[7]刘慧娟.论新形势下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12):22-23.

[8]张骥.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中国经贸,2011,(1):42-44.

[9]崔玮.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内分工视角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0]裴长洪,彭磊.加工贸易转型成绩:“十二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课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6,(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