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与发展模式改变

时间:2022-05-27 04:20:00

农产品贸易与发展模式改变

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占到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0%,河南省每年要有500万吨左右的粮食制成品和商品粮要调出省外,可见河南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然而,从河南省农业厅的相关资料来看,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份额却始终不高。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出口的小省,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引人深思。因此研究河南农产品贸易以及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于河南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河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河南省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比较丰富

河南省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的农产品生产要素比较丰富,尤其是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相当丰富;河南省农产品产量比较多。从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要素来看,河南省的耕地7926千公顷,占我国耕地面积的6.51%,其耕地面积居我国的第二位;农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在我国居第一位,河南省的农业人口就业数量占我国的9.29%,占到河南省全部就业人口的50.59%。从农产品的产量来看,河南省的农产品在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河南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河南省农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养殖以及林牧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2009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达到5389万吨,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0.15%;谷物产量达到5159万吨,占到我国谷物总产量的10.71%,其中小麦的产量为3056万吨,占到我国小麦总产量的26.55%,玉米产量为1634万吨,占到我国玉米总产量的10%。

1.2河南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河南省积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调整河南省的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也的生产结构逐渐合理,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林牧渔业的总产值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随着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农民的收入呈现多元化。

2河南省现有农产品发展模式及其弊端分析

2.1散户经营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以后采用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这种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大大的扩大了农户经营的自主权和收益权,农户作为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然而这种家庭承包经营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导致了农户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化和分散化,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农产品发展模式不能满足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经常变化,单一的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应对来自市场风险,而且在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时,无法有效规避,无法有效保护农户的利益。在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农产品的生产经常会出现“谷贱伤农”,而且农户过于分散无法控制农药的残留标准和技术标准。

2.2“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发展模式

河南省“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一种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的农产品发展模式。然而在这种“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中,由于公司和农户的力量悬殊比较大,在公司违约的情形下,农户仍不能保护自身利益,而且也不能很好控制农产品出口的质量,有效应对农产品出口面对的壁垒。

2.3“公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

这种“公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是河南省比较主要的生产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公司成为模式的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利益将公司、协会和农业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这种模式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的出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这种模式中,作为龙头企业的农产品贸易公司由于自身规模小、缺乏资金、数量少以及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这种模式之间各方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严重影响了在农产品出口作用中的发挥。

3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河南农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比较弱

从农产品质量上来看,河南出口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根据上文的分析,河南的农产品发展模式存在弊端,导致河南的农产品大多数处在分散化生产经营的阶段,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从而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国际市场上,河南农产品因农产品质量处于低价销售的弱势。从农产品出口的结构来看,河南的农产品出口的品种比较单一,而且出口的农产品中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低附加值的农产品比较多,从而导致河南农产品出口的农业效益不是很高。河南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弱,加上农产品发展模式不能很好发挥在出口农产品中的作用,导致了在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时,不能很好保护自身利益。

3.2河南农产品出口主体的竞争力较弱

河南现有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产品出口的主体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河南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比较弱、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以及不能有效突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相比较其他省份,河南省的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和基地比较少,2004年山东省有150家农产品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而河南省仅有21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创汇过千万美元,其中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年出口额都在100万美元以下,而且波动比较大。从年农产品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的出口基地来看,河南省不到100个这样的基地,而广东和江苏江苏分别达到了700个和500多个。

3.3河南农产品出口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的建设比较落后,尤其是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河南的农产品因受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农产品出口质量检验体系不健全,甚至所采用的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一些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农产品无法进行比较权威有效的绿色产品认证或者有机食品的认证,更不可能得到国外卫生注册证。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和登记的仅有164家,其中有77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了国外卫生注册,这比例分别占我国总量的1.62%和2.45%。在这种情形下,严重妨碍了河南农产品的直接出口。与沿海发达省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省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通,从而使得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不能准确快速地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时,河南农产品出口由于缺乏中介组织的协调,导致一些出口农产品创汇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竞相压价和恶性竞争的方式,这种举措不仅受到了农产品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使得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4加快转变农产品发展模式,促进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河南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由于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比较弱、农产品出口的主体缺乏竞争力以及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河南农产品的出口面临很多问题,成为农产品出口的小省,而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河南省农产品发展模式的滞后。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转变河南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4.1优化“公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

实践证明“公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对于河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发展,还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但是要在农产品的出口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出口基地的作用。要根据国际市场标准来进行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优势农产品,实行农产品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同时在资金上也要适当重点扶持具有优势的农产品,最终实现以点代面,促进河南农产品出口的全面发展;要在稳定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推进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鼓励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有偿流转,农户之间可以互换土地使用权,从而促进土地的相对集中,便于实施规模化经营,实现生产源头确保河南农产品出口的质量。

4.2转变发展模式,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的农业体系,生态农业能够减少农业的自身污染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且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工艺措施,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符合食品卫生质量的标准,而绿色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采用高新技术生产绿色农产品,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能够有利于河南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4.3转变发展模式,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

河南省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比如信阳毛尖、原阳大米、灵宝大枣等等,这种具有明显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既能够表明农产品的质量,而且是一种知识产权。发展河南特色农业是河南农产品出口走向国际市场的护照,同时也要重点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优质高效的农业不仅经济上有效、技术上先进,而且环境上具有可持续性,这种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的农业生产能够适应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最终实现农产品产业转型为健康持续的产业。

4.4要积极推进河南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建设

要结合《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河南农业标准化体系、药物残留检测检验体系、疫情疫病防治体系以及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重点提高河南出口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和出口竞争力,帮助出口加工企业做好基础工作,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意识;要加强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培育,积极支持外向型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同业商会充分运用WTO规则,积极开展国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应诉等活动,维护河南农业的合法利益;要积极建设河南省农业外经信息网络,积极了解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各方面的信息并能够及时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出口市场的供求和价格变动等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