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社会体制

时间:2022-08-09 10:11:47

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社会体制

一、引言

2011年国务院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将进一步加快义乌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对国际贸易、金融机构、公共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触及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常态。目前,义乌等中小城市相关领域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往往会由于交流障碍造成政府工作人员、商贸服务人员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造成了对外交流中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陈旭华在对义乌外商生存情况所做的调查显示,51.37%的外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问题,这足以证明跨文化语言沟通障碍是义乌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贸易综合试点不但要着力完善城市硬件条件,而且要建设包括跨文化交际语言环境在内的城市软性环境,而国际化城市的跨文化交际社会机制的建立,将会促进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学校、语言服务机构等各层面之间的协调合作,借助社区活动、英语角、志愿服务、交流网站等跨文化交流平台,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营造一个国际化语言环境,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社会机制迫在眉睫。

二、目前义乌跨文化交际现状

通过对义乌语言服务市场、企业网站英译、城市公共场所标识语的规范性以及对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和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国际化城市目前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一)语言环境的建设跟不上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良好的国际化的语言环境是国际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本人在对义乌企业网站进行了调查发现英语网站英译错误较多。首先是英文单词字母拼写错误,如:Ithasexcellentfacilitiesandtopservices.Therforeitisthefirstchoiceforbusinessortravelguests(它提供优质的设施和服务,因此他是出差在外游客的首选),这里“Therefore”错拼成“Therfore”;又如:In1995,LangshaKnittingCo.,Ltd.wasfounded.Itintroduced20setsofequipmentsfromaboard.Theworkshopoccupiedandareaof1000m2.(浪纱针织有限公司建立于1995年,它从海外引进20套先进设备,拥有1000平方米工厂),这里“an”错拼成“and”;其次是语法错误比较严重,如:Ifyouhaveinterestedwithsomeofourproductsandhavequestionswithourproducts,thenyoumaydirectly,orfillthefollowformsandpress“SendButton”tosendout.这句话有三处语法错误,“haveinterestedwith”这里词汇搭配错误,应该改成“areinterestedin”,“thenyoumaydirectly,orfillthefollowformsandpress‘SendButton’tosendout”这里多了一个“or”,“follow”应该是形容词形式“following”;另一种情况是“中国式英语”现象比较严重,如:oureconomicstrengthispowerfulandfuturedevelopmentcapacityissufficient.(我们的经济实力强大,将来的发展空间很大),“futuredevelopmentcapacityissufficient”译法不地道;作为一个企业网站,出现这样的错误,影响到整个国际城市的形象。义乌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存在不少问题,如地名翻译没有一致的标准,如:“中国小商品城”的英译有ChinaSmallCommodity,TheSmallCommodityofChina,ChinaCommoditiesTown,TheCommoditycityChina,TheCommodityMarketofChina等译法,又如:在杭金衢高速出口附近有一块标有AirportRoad(机场路)的路牌,而再前面却出现了标有JichangRd,JichangLu的路牌标志,外宾以为这些路牌指的是不同的地方而迷路,错误的标识语会给外宾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对义乌城市的国际化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有损义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高。

(二)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满足越来越多外商的服务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到义乌,对服务性行业、窗口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工作人员英语水平有限,在接待外商时常常由于语言障碍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在对服务性行业、窗口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了调查,结果有43.5%的工作人员认为“不懂英语,无法给外国客人提供英语服务”,32.2%的工作人员“会几句简单的服务用语,但接待外宾还是存在问题”,只有21.3%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用英语接待外宾”。由此看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容乐观,窗口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这些行业的服务质量,也影响到整座城市的国际化形象。

(三)外语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城市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对就业市场的一项对外语人才要求的调查中,100%的用人单位都希望“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这表明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然而,目前大学毕业生虽然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具备一些简单的英语会话能力,但是真正精通英语,能将英语运用在其专业中的人才很少,高层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严重匮乏。随着来义乌经商的国家越来越多,对小语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60%以上的常住义乌的外籍商人来自韩国与中东,因此市场对韩语、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一路走高,但目前我国设置阿拉伯语、韩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大学很少,小语钟人才极度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四)跨文化语言服务跟不上国际市场的需求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语言服务市场的发展,然而目前义乌市语言服务市场还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准入制度,没有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语言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语言翻译行业不成熟、不规范、缺乏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经调查发现,义乌目前有数百家以咨询公司等名义注册的公司在招揽翻译业务,还有许多外贸兼职翻译。这些所谓的翻译公司和翻译人员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经营资质或从业资质。目前从事翻译行业没有一个规定的标准,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也不需要任何审核程序,翻译行业的低门槛现象使得翻译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对翻译的质量和价格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和监督机构。结果造成价格相差悬殊,质量良莠不齐,客户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到义乌,义乌市的语言培训机构发展迅速,据调查,尚有相当一部分英语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英语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没有多媒体、语音室,多数仍是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或者灌输。培训班老师专业素养参次不齐,为了省钱,许多培训机构老师是在读的大学生,他们自己语言基础不扎实、没有系统的教育学知识、教学经验不足而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培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三、构建跨文化交际社会机制,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对策研究

跨文化交际作为涉及全社会的文化建设行为,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社会的配合,学校教育要以实际应用为指导,社会参与跨文化交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序的指导与组织。这几方面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全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营造跨文化交际环境。

(一)优化跨文化交际的政府调控机制优化跨文化交际的政府调控机制,建立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政府支持服务体系,将跨文化交际社会环境建设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目标和计划。首先,成立跨文化服务监管部门,对跨文化服务行业的规范性进行监管,完善跨文化语言服务机制。建立跨文化服务行业的准入制度,翻译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培训、考核,不断提高跨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监管部门应该对译文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一套合理的语言翻译质量评估机制,确保翻译服务的质量。建立一套合理的价格体系,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其次,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来解决英文标识的管理问题。目前城市标识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责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政府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英文标识的使用规范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对现有的标识语进行更换,按照统一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重新设立公共场所的标志。

(二)建立地方院校的跨文化教育功能机制学校教育对提高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地方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是各个行业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结果很多大学生虽然已经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却不能把所学的英语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时甚至会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而引起对方的误解。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一个语言学习环境,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各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要从对纯外语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既有扎实的外语语言知识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地方院校为企业承担着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的任务。地方院校应与企业、行业以及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学校为企业培养他们所需的外语人才,并且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外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企业为学校的语言教学提供一个实践运用的场所,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建立外语学习长效机制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将为提升市民跨文化交际能力、优化城市跨文化语言环境提供重要条件。如拓展外语电视频道,地方台可以根据城市国际化的特色增加英语频道,节目丰富多彩,简单易懂,适合英语学习者观看,并可以设置适合各种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教程,以满足各种层次的英语学习者的需要。增加外语报纸、杂志的种类和品质,如可以创办一种介绍中国文化的杂志,让外宾了解中国,同时也为我国英语爱好者提供英语阅读材料。另外,英语角为广大英语爱好者创造了英语学习的环境,搭建一个英语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据了解,义乌每周在鸡鸣山广场开设的商城英语角,为市民提供学英语,说英语的场所。但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对每次话题的兴趣不一致,加上英语水平有限,英语学习者口语进步不大,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组织外语角的种类形式要多样化,如各种各样的话题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英语爱好者,还可以搭建网络平台,以各种话题设置英语聊天室的形式,开设网络英语角,为英语爱好者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流空间。

(四)建立鼓励全员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激励机制建立鼓励全员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英语培训。但由于培训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部分企业对员工英语培训不够重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把跨文化交际活动纳入社区日常工作机制,根据各行业的工作特点编写行业交际英语如:餐饮英语、旅游英语、银行英语等,并对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英语普及教育,对窗口服务单位员工进行英语交际能力考试,并把英语交际能力作为员工上岗的基本条件之一,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各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参与跨文化交际培训。建立一套培训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制度。比如:认可与鼓励的激励。认可性的鼓励包括一张奖状、一个证书等,这种激励激发了员工参加英语培训的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采取薪酬奖励,包括奖金、佣金等。比如:一些服务行业单位可以向参加外语培训并达到一定级别的员工发放外语津贴,这样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外语培训,并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