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地方应对策略论文

时间:2022-01-10 11:21:00

反补贴地方应对策略论文

宁波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现状分析

2007年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在贸易地位提升的同时,面临的反倾销反补贴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重点目标国。宁波作为出口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形势也相当严峻。

(一)宁波出口产品反补贴调查的现状

对宁波市出口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已突破了不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限制,这也成为贸易伙伴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所采用的主要贸易救济措施之一。以往,我们一直存在一种误解,就是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不会受到反补贴调查,这种误解产生于美国1984年就“捷克斯洛伐克及波兰输美碳钢丝绳补贴案”所做的判例,SCMA并无相关规定,而美国则在2005年7月就对《贸易权利执法法案》进行了修订,已经允许该国调查机关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则早在2004年4月就对我国出口的户外烧烤架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该案也成为世界范围内首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补贴调查。

受反补贴影响的产品类型相对集中,多以资源性成品类产品为主。从几起涉案产品的范围来看,加拿大铜制管件反补贴调查涉案企业中有8家为宁波企业,占涉案企业总数将近1/3,美国橡胶磁铁反补贴调查涉案企业中,宁波市一家出口企业被列为强制应诉企业之一,南非不锈钢洗涤槽反补贴调查也有4家宁波出口企业涉案,在涉案企业总数中占比将近一半,上述产品都是宁波市当前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一定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

列入反补贴调查的政策类型多,涵盖范围广。在反补贴调查问卷中,宁波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往往要回答包括出口实绩补贴、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优惠贷款、土地使用权的优惠取得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政府的地方经济政策和习惯性优惠措施。

(二)宁波企业应对反补贴调查的现状

宁波市的出口产品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反补贴调查形势,涉案企业也较多,但至今尚无企业应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应诉程序复杂,成本巨大,胜负未定,出口企业对反补贴调查应诉往往抱着畏难逃避、甚至以放弃目标市场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反补贴调查涉及到的是政府的补贴政策,企业往往认为这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与企业无关,因而对反补贴应诉的参与度不够。

宁波市系统性的反补贴调查应对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宁波市各界对反补贴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定中,权威性的补贴条款审查制度还不完善,对出口企业的直接补贴还比较多,易于诱发反补贴调查;出口产品反补贴预警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各方事前应对反补贴调查的能力还亟需提高;对于已经发生的反补贴调查,往往会出现主管部门一家单位应诉的局面,多部门联合应诉机制尚未建立。

宁波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美加等国为了遏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提起反补贴调查是宁波市出口产品反补贴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2007年底,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并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利益格局。虽然贸易形势变化主要是由国际产业分工变化和产业转移所导致的,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往往会频繁使用现有的贸易保护工具,甚至不惜修订国内法律,对中国的优势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其中包含有一定的政治动机。

(二)内部原因

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与外贸发展有关的补贴性政策是反补贴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宁波外贸事业的发展既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社会开放程度密切相关,也是各种地方性外贸扶持政策联合作用的结果。外贸事业的发展与各种补贴政策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反补贴调查日渐增多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些政策。宁波市的外贸扶持政策主要分布在市本级财政和各县(市)、区财政两个层面,两级财政各有侧重地进行了外贸扶持。

1.市本级外贸扶持政策中的补贴政策。2004-2008年,宁波市级财政直接扶持外贸产业发展的政策共有21类,每年采用10余项,对外贸发展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扶持,具体内容见表1。

2.各县(市)区外贸发展扶持政策中的补贴政策。本文收集并分析了各县(市)区出台的2008年外经贸扶持政策,其中存在大量的补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出口实绩补贴,在各地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中,出口实绩补贴仍然占有相当比例;虽然不以出口实绩为目标,但采用了“专向性”特征明显的补贴;具有“专向性”的税费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

总体而言,市本级层面的外贸扶持政策基本体现了外贸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禁止性补贴逐年减少,“专向性”补贴广泛存在。在各县(市)区政策中,出口实绩补贴和具有“专向性”的名目繁多的补贴则大量存在。从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可以看出,在当前外贸出口增幅减缓并可能导致增量减少时,政府有关部门重拾以往的禁止性补贴政策,而这些政策极易导致进口国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

宁波出口产品反补贴调查应对策略

继续加强对WTO反补贴调查有关规则的研究。WTO规则对补贴与反补贴问题作了系统性的规定,其中包括补贴的内涵与外延、反补贴措施、争端解决等。当前,应结合宁波市实际,收集并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反补贴案例,尽量明确各类补贴的联系与区别,全面清楚地认识SCMA关于“专向性”的特殊规定,透彻理解反补贴救济措施等,奠定宁波市出口产品反补贴应对工作的坚实基础。

全面开展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清理。鉴于宁波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均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而且存在较多补贴性规定这一现状,暂且不论这些补贴是否有违SCMA的规定,在反补贴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都有必要对照SCMA的相关规定,以有关国家反补贴调查的重点内容为参照,深入开展一次地方性政策清理活动。

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水平。在国家层面的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日益符合WTO规则的同时,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水平就成为地方应对反补贴调查体系的关键环节。今后,地方各部门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时,均应设定反补贴审查这一必经程序,不仅要从名称上避免使用补贴、奖励等字样,更要在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上避免使用禁止性补贴。对与SCMA相冲突的补贴政策逐步予以取消,对与SCMA不相冲突的补贴政策要加强,尤其是对那些被其他成员证明行之有效的补贴政策更要重点研究,为地方所用。同时,要注意转变补贴方式,从直接补贴向间接补贴转变,从显性补贴向隐性补贴转变。

切实增强反补贴调查应诉能力。要提高反补贴应对工作的有效性,除了开展上述的现行政策清理,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外,还要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反补贴应诉能力,重点是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一是地方性的反补贴预警机制,二是反补贴应诉联动机制。这两个机制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建立健全反补贴预警机制是为了对贸易伙伴的反补贴调查动向做出预判,进而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以增强反补贴应对工作的主动性。建立健全反补贴应诉联动机制,就是在贸易伙伴提起反补贴调查后,为了提高应对工作的有效性,增加获胜把握而建立的。一方面,要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应诉联动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反补贴综合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与出口企业间的联动。尽管反补贴调查针对的是政府的补贴行为,但企业是应诉失败后最大的利益受损者,所以要充分调动企业配合应诉的积极性,在地方上营造良好的反补贴应对氛围。

结论

反补贴调查案件日益增多,受其影响的货物出口额不断扩大,这已成为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宁波的出口产品也面临同样的形势,涉案产品类型比较集中,被调查的政策涵盖范围很广。地方反补贴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国际贸易发展客观规律方面的原因,也有WTO相关制度方面的原因,还有中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方面的原因,更有地方性外贸扶持政策自身的原因。基于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WTO反补贴调查规则,全面清理地方性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水平,切实增强反补贴调查应诉能力,建立健全反补贴应诉预警机制和应诉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小明.对国际贸易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法律经济学解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

2.WTO成员运用反补贴措施概况(之一).商务参阅.商务部办公厅,2007

3.甘瑛著.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

内容摘要:在我国出口产品遭到越来越多反补贴调查的背景下,宁波市的涉案企业数量日渐增多,涉案产品类别相对集中,也日渐宽泛,但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反补贴应诉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宁波市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内外部原因,认为应加强对WTO有关反补贴规则的重视和研究,并提出当前地方应对反补贴调查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反补贴应对策略地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