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

时间:2022-06-01 03:22:2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发展十分迅速。近两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深化,更是给外贸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目前,全国有300多所独立院校,其中80%以上的独立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环境,提高独立院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最大限度的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进行国贸专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实操性最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覆盖面很多,主要有国贸贸易惯例、术语,外贸合同中商品的品名、数量、质量、包装,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检验,货物的运输与保险,货款的支付,贸易方式等等。

2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独立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师,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2.1学生英语水平过于薄弱,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水平较差,这就使得很多独立院校很难实现双语教学,即便已经开设双语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很难听懂,效果也不理想。双语教学沦为一种形式。2.2任课教师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经验不少独立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虽然毕业于国内外名校,但他们很多一毕业便到高校任教,没有实践教学经验。以山西某独立院校为例,国贸专业共有5名专职教师,分别来自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韩国东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没有一名老师在外贸公司系统学习过。甚至有不少国内重点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也从未到企业系统学习过外贸知识。2.3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存在不足长期以后,我们一直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消化、吸收。大多情况下,老师课下辛苦备课、准备充分,课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们有的不停的做笔记,有的玩手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国际贸易实务》这类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教学需要。2.4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首先,教材更新速度慢。目前比较权威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是黎孝先的国际贸易实务,目前已有五版,虽在不断更新,然而更新的速度依然远远落后于外贸的发展。其次,内容编排顺序不合理。大部分实务教材在内容等的编排上是根据外贸的流程编写的,术语、合同的签订、运输、保险、货款的收付、争议的处理等,但也存在个别不足。如,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2版)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确定放在了保险之后,作者认为价格应与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一起放在第四章。而且,在现实的外贸过程中,有时候并不像我们的教材编写的那样有那么严格的逻辑顺序,似乎告诉学生外贸中他们就该遵循那样的次序进行外贸操作。最后,大多数教材过于理论,具体操作讲述不具体。比如,大多数教材都告诉我们《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1种贸易术语,也大篇幅地介绍了它们具体的中英文名称、进出口报关、运输、保险、适用的运输方式等,但却没有一篇具体的英文贸易术语案例、也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选择术语。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措施

3.1树立“专业+外语”的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外语”的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有所优势,更有利地进入外贸公司。推行“专业+外语”的专业建设模式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第一,加大英文类课程教学。除有外语学院担任大学英语课程外,本专业可通过《商务英语口语》、《金融英语视听》等英文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第二,组建国际商务特色班。国际商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应用性,通过采取邀请外教进来授课以及交换学生出国学习、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3.2培养 “双师型”教师为了大力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学校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一方面学校可组织实务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集中的参观、学习,通过同外贸人员的交流及相应的培训,迅速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贸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向高校或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学者来学校授课,也可招聘有外贸经验的老师来校任教。3.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以老师为主题“为”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翻转课堂”。在课前,准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比较简单的、经典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供学生学习讨论,老师也可通过发送教学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提前观看。课中,做到“排忧解难”。单纯的理论知识点讲解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案例或短视频结合本节课内容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4把握国际贸易前沿,教学内容做到不拘泥于教材国际贸易瞬息万变,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也时刻在更新在变动。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它的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教材是基础,但教材内容具有时滞性,甚至有些教材内容是不正确不合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依赖于课本,尽信书不如无书,应及时补充更新的知识。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报关环节,2016年之前的教材几乎没有涉及到一体化通关。

4结语

在独立院校中,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上严重趋同,教学模式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毕业生就业前景严峻,专业口碑日益下降。高校及教师只有做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市场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课程建设精品化、教材编写应用化、实践教学仿真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研科研一体化才能在“一带一路”的浪潮下抓住机遇,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郭楠.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界论坛,2012(09).

[2]高静.关于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尝试[J].商情,2011(04).

[3]邵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经贸实践,2017(09).

[4]周惠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J].科教,2015(03).

作者:邵艳红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