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苹果贸易流向与市场

时间:2022-12-13 10:51:48

小议苹果贸易流向与市场

本文作者:张复宏赵瑞莹张吉国胡继连工作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模型的选择与构建国际市场势力模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边际成本模型(Hall,1988),使用边际成本加成能力来衡量特定产业的市场势力;另一种是剩余需求弹性模型(Goldberg&Knetter,1999),通过估计剩余需求弹性来衡量市场势力大小。由于实际中边际成本模型中的边际成本较难获得,而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主要前提是同质产品,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以外的一般条件下的出口企业价格加成的测度方法,并且能反映出国际间不同因素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Goldberg&Knetter(1999)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研究中国苹果出口的国际市场势力。回归模型采用对数形式,表达式如下:lnPmt=λm+ηmlnQmt+αmlnZmt+β2mlne2mt+β1mlne1mt+γ1mlnM1t+γ2mlnM2t+εmt(2)式中,模型各变量的下标t表示区间年份,m表示中国苹果出口的目标市场国。Pmt和Qmt分别表示中国向目标市场国m出口苹果的单位价格和出口数量。Zmt表示由目标市场国m的需求转换参数所组成的向量,该向量由实际GDP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组成。成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随出口目标市场国变化的因素,如enmt表示竞争国n(n=1,2)和出口目标市场国之间的双边汇率,在模型中考虑了出口国的两个竞争国,第一个竞争国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汇率e1mt,第二个竞争国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汇率e2mt。另一类是不随出口目标市场国变动的因素,如竞争国的苹果生产成本,以Mnt表示竞争国n(n=1,2)的苹果生产成本;参数ηm即为中国出口苹果在目标市场国m中的剩余需求弹性,若ηm显著不为0,则说明中国对m国出口苹果的出口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自身出口量变化的影响,具备一定的价格影响或价格加成能力。当ηm<0,其绝对值可以衡量国际市场势力的相对强弱,绝对值越大,对出口苹果的价格加成能力越高、市场势力越强。λm为常数项,参数ηm、αm、βnm、γnm(n=1,2)为外生变量,分别反映模型中变量的系数影响,εmt为随机干扰项,其余为内生变量。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由于模型对检验对象的同质性要求较高,产品又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按HS1992统计标准中六位码080810产品进行计算,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8—2010年中国苹果对出口对象国出口额综合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近三年对以上五国苹果出口总额都超过了中国对世界苹果出口总额的50%,因此,选择以上五国作为分析中国苹果国际市场势力的目标市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目标市场国中,主要的竞争国按2010年出口额排序,选取前三位国家进行研究。在俄罗斯市场中进口前三位依次为波兰、中国、摩尔多瓦,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上进口前三位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新西兰,在泰国市场上进口前三位依次为中国、新西兰和美国,在菲律宾市场上进口前三位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智利,在越南市场上进口前三位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新西兰。以ISO国家代码标识国家名:俄罗斯(RU)、中国(CN)、波兰(PL)、摩尔多瓦(MD)、印度尼西亚(ID)、美国(US)、新西兰(NZ)、菲律宾(PH)、智利(CL)、泰国(TH)和越南(VN)。

(三)资料来源本文选取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6—2010年,其中苹果的进口数据取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目标市场国的GDP数据来自联合国数据库NATIONALACCOUNTS,并且选用了其中经调整后的实际GDP;数值CPI是根据联合国数据库计算得来;竞争国与出口目标市场之间的汇率用一单位的竞争国的货币表示出口目标市场的货币,即竞争国与出口目标市场之间的汇率等于出口目标市场货币/一单位竞争国的货币,历年汇率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的ERS数据库;中国、美国、新西兰、波兰和智利的苹果成本取自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PRICESTAT中的苹果生产价格,摩尔多瓦由于为非苹果主产国*,苹果成本由其从世界进口苹果的平均价格代替,数据取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由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印度尼西亚1996—1999年苹果数据与2000年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属于不稳定数据而予以剔除,模型数据区间仅选择2000—2010年,样本容量为11,而越南的苹果数据存在缺失和滞后,因此越南模型数据区间仅选择2001—2009年,样本容量为9。

(四)检验结果利用以上数据,通过Eviews6.0分析软件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过程中,基于自由度的考虑,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拟合程度较好的回归方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5可知,在出口目标市场菲律宾、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剩余需求弹性系数ηm显著不为0,表明在以上四个国家,中国出口苹果的价格变动能够部分由自身出口量变动加以解释,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市场势力的大小可以由ηm的绝对值表示,对目标国的市场势力按大小依次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越南,即在中国苹果出口目标市场中,菲律宾的市场势力最强,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越南居中,而在泰国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尚不存在市场势力。为研究中国苹果在世界市场上的势力,本文选取波兰向俄罗斯出口苹果贸易情况作比较分析。在俄罗斯苹果市场中波兰和中国为苹果主要供给国,俄罗斯为主要需求国,波兰苹果产业国际贸易状况与中国苹果相类似。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资料统计,在俄罗斯市场上,苹果主要供给国为波兰、中国和摩尔多瓦,本文将三国视为俄罗斯苹果出口主要竞争国。模型中其他数据来源同上,时间序列同样选取1996—2010年,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中国苹果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为0.167,而波兰在俄罗斯市场上苹果的国际市场势力为0.371(见表5)。可见,中国苹果的国际市场势力较弱,在出口定价与国际贸易价值链利润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总之,尽管中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出口单价近年来也有所提高,但与目标市场主要竞争国相比并不占优(见表6),中国苹果的贸易利益较低,控制价格的能力不强,现实的市场势力并不明显。

(五)原因分析1.较高的市场份额有利于中国苹果市场势力的构建。由表6可知,在菲律宾市场上中国出口份额超过90%,处于垄断地位;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上中国出口份额也较高,形成寡占垄断市场。可见,注重垄断权构筑了其他国家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在俄罗斯市场上,由于前三家市场份额占据了俄罗斯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且中国位列次席,出口单价虽不及波兰但明显高于摩尔多瓦,因而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势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泰国市场上中国苹果在市场份额上虽占据优势,但出口价格与主要竞争国新西兰、美国存在不小的差距,说明果品的档次较低、差异化较小,因而尚未形成市场势力。2.较少遭遇贸易壁垒的地区有利于中国苹果市场势力的构建。Bain(1951)认为市场势力可来源于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产业内的在位者相对于潜在加入者的成本优势,由于成本优势的存在,在位者可以把产品价格定位在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导致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中国苹果之所以在美国、欧盟、日本市场占有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上述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持续遭遇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国苹果产品的出口。比如苹果被欧盟列为“敏感”农产品,对苹果进口设置季节性关税壁垒,即在生产季节对进口苹果征收较高的关税。日本的水果关税在0~32%变化,对苹果、柑橘等本国生产的水果制定17%的高关税以保护本国的水果产业。此外,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苹果出口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由WTO-SPS协定认可的制定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的机构现已制定27个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其中日本、美国及欧盟对苹果进口都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检疫要求,而东盟、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基本没有明确的检疫要求,从而为以中低档果品出口为主的中国苹果贸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利于中国苹果构建市场势力。3.较低的成本优势、丰富的品种资源有利于中国苹果市场势力的构建。一方面,苹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很多苹果生产大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由于中国苹果产区相对较为集中,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苹果的生产成本,可以凭借价格优势占领周边国际市场,为整个产业带来市场势力。另一方面,由于苹果属温带水果,与周边许多国家的水果生产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加之中国地域辽阔,适合苹果生长的丘陵山地众多、气候环境复杂多样,苹果品种资源丰富,有利于不断改良和优化苹果品种,维持苹果生产的差异化和产品的多样化,从而在这些国家形成市场势力。1.中国苹果的贸易流向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势力。从影响贸易流向的主要因素角度看,出口对象国的GDP、中国苹果产量、苹果出口价格以及是否加入WTO都显著影响着中国苹果出口,其中如何尽快提升出口价格、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是进一步做大作强苹果贸易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际市场势力分析的角度看,中国苹果出口在菲律宾市场势力最强,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越南居中,在泰国尚未形成市场势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苹果已在周边国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势力,出口单价近年来也有所提高,但与一些出口目标市场的主要竞争国相比,中国苹果的贸易利益较低,控制价格能力较弱,现实的市场势力并不明显。2.中国苹果的市场势力主要来源于较高的市场份额。从具备市场势力的目标市场分布角度看主要集中在较少设置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目前中国的苹果生产仍以中低档果品为主,从而导致了市场结构的不合理,表现为出口市场分布过于集中于东盟市场,而在俄罗斯、西亚、中东等非苹果主产区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苹果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充分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规模优势,形成果品的差异化,加强苹果生产的组织管理,提高果品质量,竭力树立优质苹果品牌,提升获取市场势力的能力。3.在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上下功夫,细分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结构,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应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只重销量而不重质量的营销模式,促进销量和价格的同步提高,通过提升中国苹果的国际市场势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针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流苹果消费市场,可以通过浓缩果汁等苹果加工品的出口绕开针对苹果出口的贸易壁垒。总之,应通过苹果种植规模、品种的调整和优化,力争做到苹果生产的规模、质量并重,国内、国际并重,鲜食、加工并重,积极贯彻苹果产业的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和外向型发展的战略方针,努力实现中国苹果产业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