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人文素养研究

时间:2022-12-05 10:08:49

历史文化与人文素养研究

一、江阴历史文化的代表

(一)诚信守诺千古传唱———延陵季子长眠于此。在众多历史名人中,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江阴历史文化的正是被称为“第一位开发江阴的历史名人”季子。季子原名季札,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德者、贤者,春秋时期吴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一生有三件事被广为传诵:三让王位、出使列国、徐墓挂剑,体现了至德、礼让、诚信和睿智。在传统的儒家观念中,泰伯、仲雍以及延陵的季札同为至德之表率,被称为“至德第三人”,为后人仰慕典范。孔子闻季子之德,曾为他篆刻过碑文。如今,季子墓保存完好,立于江阴申港申浦河西畔,“季札挂剑”以诚信礼仪誉满天下的故事流传至今。(二)百折不屈追梦一生———游圣徐霞客起航地。明朝徐霞客为了探寻长江源头,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以一腔爱国热情踏上了属于他的征途。一路历经艰险,历经三十几年,游遍了祖国各地。在那个以当官、为国赴死、忠君爱国为正途的朝代里,他抛弃世俗观念,选择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祖国,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都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上。对山水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这在今天看来无疑也是一种爱国精神。其著作《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世间真文字、奇文字、大文字”。徐霞客身上有我们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思想,他矢志不渝,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真理的探索。即使在生命遇到危险的那一刻,也未停止过对事业的追求。(三)誓死抗清成就忠义之邦。江阴被称为“忠义之邦”源于明朝末年抗清的守城之战。面对清兵“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人”的蛮横告示,江阴人民振臂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剃”,阎应元、程明遇带领江阴的百姓守城抗清,整整坚持了八十一天,清朝军队损兵折将七万余人。江阴城破之后,阎、陈二人慷慨赴死,全城百姓壮烈牺牲,仅存男女老少五十三人。江阴人以血染的风采光耀史册,忠烈之气与天地共存。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感于江阴百姓的忠肝义胆,钦命篆刻“忠义之邦”四个大字,镶嵌于江阴南门的门额上。(四)中国民乐之乡、英杰辈出———刘氏三兄弟。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风云变幻,波澜壮阔,文化艺术领域也是星光灿烂,英杰辈出。其中江阴的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在新文化运动中荷戟前行,颇多建树,为白话文、新诗、语音学、考古、摄影、民族器乐演奏与制作创新、民族音乐创作等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奠基性的探索,被海内外誉为“刘氏三杰”。刘氏三兄弟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并且为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穷其一生。(五)明清设学政衙署,人文荟萃、底蕴丰厚。江阴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荟萃之地。明清更是设立学署,重教崇文之气愈浓。自宋至清,先后出文进士415名,武进士14名。宋代,江阴青阳葛氏一门祖孙五世连第进士13名,皆有著述。近现代江阴更是人才辈出,胡山源、吴文藻、蒋新松皆出自江阴。这些优秀历史文化就在大学生的身边,没有疏离感和陌生感,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探究冲动,并成为效仿的榜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人文素养。

二、江阴历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一)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江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史称马家浜文化。在江阴还发现了高城墩文化遗址、佘城文化遗址,它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吴文化。境内名胜古迹保护完好,文物藏品丰富。季子墓、徐霞客故居、刘氏兄弟故居供人瞻仰缅怀,出土的陶器、漆器、铜器、玉器、金银器、书法画作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这些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文化知识。(二)学习霞客精神,完善自身人格。徐霞客抛弃功名利禄,不畏艰险,踏遍千山万水,穷其一生探寻长江源头,考察祖国地质地貌,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这些精神无论是从国家对大学生的期望,还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来说都是迫切需要的。徐霞客为青年学生树立了榜样,他的经历鼓励大学生不要墨守成规,要大胆创新,终会有一分收获。在他身上,大学生可以学到重实践的精神,不迷信固有结论,通过实践大胆求证,这也是时代所需要的品格。他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爱国情怀更值得大学生学习,他不畏千辛万苦,用脚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把对祖国的热爱切实落到实际行动中。(三)欣赏刘氏杰作,丰富艺术涵养。江阴人士刘天华是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刘天华一生创作了10首二胡曲,尝试“中西调和”音乐风格,他的作品立足于传统、兼容并蓄,具有开拓精神。他的音乐对后来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他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五首曲子的音乐风格就是刘天华“中西调和”的新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大学生通过对其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四)学“忠义之气”,立“爱国爱家”之志。江阴千百年来不乏忠义之士,为捍卫正义不惜牺牲生命。明末清初,因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抗清又获“忠义之邦”之称。从“东林后七君子”廖昌其和李应升的拼死谏奏,到抗清守城之战的八十一天,无不是江阴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在重新认识江阴的历史之后,“爱国爱家”有了现实可寻的人物事件支撑,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爱国爱家”之志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五)学“季礼挂剑”,树“守诚守信”之德。季礼挂剑的故事是:“延陵季子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国国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陵季子说:‘上次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想要这把宝剑,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但继位的徐国国君不肯接受,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守诚是真实不虚妄、诚实不作假,是诚信的基础。守信是言而有信、遵守诺言,是诚信的本质。季子一不失信于亡故之人,二不失信于心中之诺。季礼挂剑将“守诚守信”的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天,诚信的品德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季子挂剑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诚信品德的宝贵,树立对诚信的价值认同,并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让中华美德得以发扬传承。

作者:戚环宇 傅益文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江阴政协文史委编.江阴历史文化精华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