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时间:2022-07-14 04:24:05

抗战时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抗日战争时期,以安徽省皖北地区为中心,苏鲁豫皖交界形成了一个介于国民政府与日伪军之间的中间地带。1942—1945年,随着韩国临时政府下属的光复军征募六分处、第三支队、韩国青年训练班先后在皖北阜阳地区成立。韩国独立运动力量驻皖北各部在中国军民的帮助支持下,以各种方式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并在抗战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作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力量的驻地,安徽省应该在中韩睦邻友好关系的前提下,处理好韩国光复军旧址的保护与开发。笔者结合安徽地区的实际状况,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对相关旧址保护与管理对策等方面作些探析。

一、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概况

为了进一步发展韩国爱国武装力量,1942年春,韩国光复军派高级参谋金学奎赴安徽北部地区设韩国光复军招募委员会,以后又成立了光复军第三支队,金学奎被任命为韩国光复军招募委员会主任和第三支队支队长。开始在安徽北部一带活动。金学奎这样的韩国独立运动中的资深人物被派往皖北工作,并身兼韩国临时政府特派代表和韩国独立党安徽支部执行委员长,表明了抗战时期韩国独立运动力量对安徽的重视[1]。韩国独立运动力量把安徽地区视为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的重要地区,派出重要骨干、设立各种机构、借助第三种力量在此地区招募人员、筹建军队、安抚侨民、举办培训班,等等。在安徽地区活动的韩国独立运动力量主要是光复军的第三支队、征募六分处以及朝鲜义勇军。之所以韩国独立运动力量把安徽北部作为重要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皖北地区交通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阜阳、蚌埠等皖北地区,是南北交通的要脉所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而且人口稠密,有着丰富矿产资源,韩侨在此地居住较多。全面抗战爆发后,从华北地区流入安徽的韩侨便有117户,其他如淮南有25户、宿县39户,韩侨在此主要从事谷物贸易、食品杂货贸易等[2]16。大量韩侨的迁入,有利于韩国独立运动力量在皖北地区征募兵员。二是皖北地区在抗战时期战略位置重要。1938年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强调“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决定各战区划分若干游击区。皖北各地多被划为游击区。1940年冬,第一战区鲁苏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成立于皖北临泉(1944年改为临泉指挥所),主要辖有第三十一、十五集团军、山东挺进军等部和数十个游击纵队。1944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平汉路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划为第十战区,李品仙为司令长官。这样以皖北为中心,麋集了大量军队。这些部队集中驻扎在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此外,随同这些军队来阜阳的还有江苏、山东两个省政府以及其下属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与家属、工厂企业、商贸人士、学生团体等[3]。随着抗战的深入,苏鲁豫皖交界处的皖北地区也出现了韩国独立运动力量的活动[4]101。韩国光复军征募六分处在皖北的发展以及展开的工作引起了多方的关注,美国战略事务局也注意到在阜阳频繁活动的韩国光复军。1942年韩国光复军征募第六分处在安徽阜阳成立后,那些侨居在皖北的韩侨纷纷来投,举起抗日复国的大旗。甚至周边的山东、江苏、河南等省的韩侨子弟也被吸引过来。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后,国统区及中国沦陷区等地的韩国民众纷纷打电报给临时政府,希望临时政府能通过整训韩籍青年,为日后复国积聚力量,“久蛰思动之国内外民众,如死囚之蒙释放恩典,如痴如狂,跃跃欲试……而自国内及中国沦陷各区,设法脱出敌网分别投入较近之自由中国地事者,日见增加。彼等函电纷至,要求临时政府实施敌后扩大组织,招抚侨胞,加紧训练,预事布置,伺机总动员之工作网”[5]。1944年3月8日,金九[5]代表韩国临时政府向重庆政府递交《韩国临时政府工作大纲》,表示将“选派干员,分别设置机构,于接近敌区的自由中国地带,派人深入敌后各地,扩大组织,实行招抚训练等工作”[4]101。根据大纲,韩国临时政府决定:为加速筹备战后复国事宜,在韩侨或韩国光复军力量较集中的地区设置招抚敌后侨胞事务委员会总办事处,总办事处以下设招待所,分别负责各地区招抚韩侨的工作。在这项招抚工作中,皖北地区又是颇受重视并积极展开工作的重点地区。根据临时政府决定,招抚委员会共设总办事处三处。其中皖北界首属于华北总办事处工作区域,下设了一个招待所,负责招抚皖北及周边地区的韩侨[6]。由于皖北地区长期处于游击区的形势,故征募处人员能相对较自由地出入抗战前线开展活动,加上金学奎的积极努力,光复军征募六分处的招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三年的发展,总人数已达205人之多。[2]16为了积聚力量复国,韩国临时政府也意识到培训韩国青年的重要性,在呈递给中国国民政府的信函中请求给予帮助,“扩大实施国内及敌后有系统的组织后,继即开始相当训练,况值思想派系纷杂之此际,不可不紧密注力于严格的训练。但敝临时政府过去因种种难题,未克设置训练机构,实属极大的缺陷。除即速设法筹设机构,实施训练外,拟尽先选拔较优青年若干人,由敝临时政府负责保送于中央训练团。分别施以相当的训练,对党务、政治、军事掌握后,分派各地,与各该地中国国民党战地工作人员,结成密切的联络,扩大实行敌后工作,此拟请特准施行者也。临时政府还拟定了训练工作计划:在敌后实行扩大组织后,必须分地训练。其初步工作,因限于教材及预算,暂先分设于甲、乙、丙三办事处,在各该地中国战地党政工作机关协助之下,次第实行”[7]。1945年5月28日(农历四月十七),金九致函请求在西安、阜阳设立韩国来归青年训练班,电文称“有志青年源源来归,翘首待命于阜阳一带者无未可计。西安、阜阳两方面现已准备成立训练班,不日即行开始。业敦请盟国及侨美侨中著名之军事教授从事积极训导,以期早日成功”[5]416。并请求西安、阜阳军政当局予以协助。6月11日,正式批准了金九的请求,同时电令西安、阜阳军政当局“随时协助”[5]416。1945年6月16日,国民政府秘书长吴铁城致函金九,“顷奉总裁代电,以关于阁下请在西安、阜阳成立训练班并电该两处军政当局随时协助一节,经准照办,饬转达等因,特此奉达”[2]16。吴铁城又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给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函,要求他们速办光复军训练班,安置来归青年,“查关于韩国来归青年之安置一案,前经函复韩国临时政府径与贵会洽办,在光复军中予以安置,并以渝机字第350号函达在案。现据报,韩国青年陆续逃来后方者为数颇多……韩国临时政府尚无妥善安置办法,彼等颇感失望等语,拟请贵会迅即设立光复军训练班,在西安、老河口等处就地收容,予以训练,分派前方各部队服务,俾得有所效力。相应函达,查照核办,讯予见复为荷”[8]。后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属第十战区司令李品仙与金学奎协商,决定在第十战区干部训练班临泉(阜阳下属县)分团内特设韩国光复军训练班,由金学奎任韩国光复军训练班主任,学员们接受政治和军事技术的培训。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阜阳训练班共培训了三期学员。第一期就有50名毕业生,全部被派往前线,开展反日复国的工作。第二期学员毕业后,留在光复军招募处工作,协助培训新入伍的韩国光复军战士。第三期学员毕业后被派往重庆,充实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和韩国临时政府。培养了相当一批政治军事干部,使韩国光复军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发展,而且运动骨干的军事素质也有所提高[9]。征募六分处设立后,光复军总司令部派金学奎赴皖北地区,负责征募人员,后在征募六分处的基础上筹建韩国光复军第三支队。1945年6月30日,在阜阳剧场举行了成立典礼,金学奎任支队长[10]。除此以外,1945年美国陆军战略作战部专门邀请以阜阳为主要活动基地的光复军征募六分处主任金学奎前往昆明,讨论韩美军事合作的问题[11]。从此,安徽阜阳地区成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综上所述,以皖北为中心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是抗战时期韩国临时政府及韩国光复军等韩国独立运动力量在华活动的重点区域之一,驻地在阜阳的主要为金学奎所领导的征募六分处。韩国独立运动力量在阜阳地区的积极活动,反映了国民政府给予韩国民族独立事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体现了韩国独立志士为追求祖国光复的斗争精神。其活动的主要驻地为阜阳市城郊的九里沟。

二、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保护

(一)注重规划引领,完善保护机制

注重规划引领,科学制定并完善《安徽省韩国光复军保护管理规划》,进一步明确旧址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措施,协调解决旧址科学保护与群众增收致富、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世界遗产阐释和展示策略,向社会公众介绍韩国光复军的历史沿革。重视并启动相关旧址的保护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保护与开发变成加强中韩友好往来的过程。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旧址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应强化对以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保护和管理职责,更新保护的法律理念,走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在宪法的大原则下,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文化专门立法,并辅之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予以补充完善,形成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发挥政府主导,注重科学管理

历史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同时保护与开发具有公益性质,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资金的投入往往短期内不能收回或者完全不能收回,这种公益性质的资金投入与商业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只有政府才能因其公益性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在我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主要由文物保护单位负责,因此充分发挥其作用非常重要[12]。各级保护单位应切实负起监督和管理责任,打击各种破坏行为。要积极落实经费,及时合理有效地保护和修缮旧址。注重科学管理。建立乡镇、村保护领导机构,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保护管理体系;成立安徽省韩国光复军旧址管理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任管理委员会成员,明确工作职能职责,促进旧址保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旧址的保护和控制,防止破坏占用。对旧址的原有风貌进行保护和技术修复。

(三)坚持可持续开发

在保护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适当地将开展旅游活动、筹措的资金用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达到自我康复的目的。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中韩交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对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在安徽的主要驻地旧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注重旧址历史元素的发掘。在开发旧址旅游业的同时要善于发掘其历史元素,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元素运用到文化旅游、文化影视、文化演出上。因此要对光复军旧址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打造品牌旅游项目,注重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既体现当地旅游的特色,又促进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更应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中韩友好交往的有力工具。

(四)发挥专家积极作用,注重文化挖掘

正确处理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与中韩交往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由相关专家、城市参加,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专家在旧址开发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听证会、恳谈会[13]。当然近年也有不少专家亲自参与了历史遗迹开发的规划工作。总的来讲,专家只有与遗迹亲密接触,才能发现问题。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通过调研指出,目前中国的各类文化遗产地和民族景区普遍存在着“表演文化”的现象。不断对遗产开发进行指导和问题纠正是专家的职责。注重文化挖掘。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在安徽地区的斗争历史,不仅承载了韩国民族独立的重任,同时还带动了中韩的文化交流。因此,要加大对光复军驻地旧址的文化资源挖掘力度。

三、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开发路径

(一)引导媒介对旧址进行积极、真实的宣传

在对遗产地的认识与理解过程中,媒介起着连接旧址与大众的作用。这些媒介包括宣传媒介、旅游服务机构等。媒介既对旧址进行宣传,也传播大众对旧址的感受。时间紧迫、空间相隔、知识局限迫使大众通过媒介获得对光复军旧址的印象,大众需要根据这种印象去感受心仪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媒介的传播作用是很重要的。

(二)重视解说对旧址“原真性”的展示

通过解说系统,大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旧址资源。解说员和解说媒介构成了遗产的环境解说技术手段层面上的软硬件两个方面。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解说系统是对中韩交往的展示,其中解说牌的制作和解说员的培养最为重要。解说系统的理念、形象设计和空间布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解说牌制作的数量、内容详略、文字的趣味性、位置的选择、字体清晰度都要经过斟酌[14]。解说员在游客体验过程中特别是在以文化交流的情境中组织解说特别重要,他们的语言不仅要生动,而且要很好地处理传说和历史的关系,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解说员与大众的互动非常重要,应注意跨文化交流问题,应通过解说增加大众对旧址的兴趣。

(三)完善服务性配套设施,加快旧址旅游业转型升级

为应对旧址参观考察带来的承载压力,旧址所在的安徽各地只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更好地保护旧址,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科学地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即在旧址保护区严格禁止各种方式的新建筑,在缓冲区适当开展生态性开发及体验性活动,在扩展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吃、住、行等需求,才能更好地保护旧址的资源。做好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大文章,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充分挖掘旧址文化留存,丰富旧址文化旅游内涵,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进来,力争还原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历史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神韵,使旧址的内涵体现得更加完整和深刻,促进旧址旅游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共享保护与开发成果

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发展之路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在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中造福百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遗址所在地的群众只有在保护的过程中提高收入、享受到保护的成果,才能安居乐业,促进遗址更好地保护。因此,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来,共享保护开发成果,如可采取帮助群众发展农家乐、入股等多种方式,提升遗址所在地民众的保护积极性,让遗址区的人民参与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开发;还要通过改善民生等手段,让人民群众在增加收入、保护遗址中得到实惠。结论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物质类型的资本,都可以表现出文化资本或社会资本的形式;同样,非物质形式的资本也可以表现出物质的形式”[15]。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69•本,承载着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对生活在其中或者附近的个体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了相同文化的群体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化特性积累得越深厚,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越强,高品质文化能拥有较高的附加值,文化资本的收益就越大[16]。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后代可以从继承中获得文化资本的收益。从世界上来看,一国强大的标志之一是文化强大,即该国文化获得广泛的认可,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并被模仿。同样,文化的深厚积累是文化强大的基础。因此,安徽地区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的保护与开发,可以促进中韩友好关系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有竞争力的文化资本。

作者:康武刚 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