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及开发状态研究

时间:2022-03-01 03:45:01

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及开发状态研究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古村落的良性发展对传承历史文化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吉安市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状态,揭示古村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结合吉安古村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吉安历史文化古村落的发展、传承与弘扬庐陵文化都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江西其他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蓝本和参照。因江西位于吴头楚尾,传统民居吸取各地之长,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但赣中,尤其是吉安所辖地区的赣江中游两岸吉泰盆地一带,民居建筑风格大致类似,明显有别于他处,古建筑研究专家黄浩作出这样的论断:“赣中这一地块民居,应该说可以代表江西的本土风格”。渼陂、钓源、燕坊等古村无疑是赣派民居的代表作。通过固化的建筑语言,传承着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崇德敬祖、耕读为本、勤俭持家及审慎处世的思想,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对于传承庐陵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当前吉安市古村保护及开发状态

吉安市保留着渼陂、钓源、燕坊、湴塘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其中渼陂古村以其珍贵的社会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及宗教文化被评为“庐陵文化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美誉为“将军村”“电影村”;钓源古村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燕坊古村也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为保护古村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弘扬庐陵文化,吉安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古村落保护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一系列规划,如《渼陂古村总体规划》;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培养村民保护古村的意识;大力推动古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吉安古村落知名度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对古村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行结构上的加固和形式上的修缮。“修旧如旧”的做法对保持古村原风貌,保存古村落的历史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开发策略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精品景区,很难让人印象深刻;(2)“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除“游”外五大要素均不足,缺乏配套的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服务,且交通不便,在网上只可以查询到前往渼陂、钓源和燕坊古村的公共交通,其他古村落几乎只能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前往。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客流量和游客在古村驻足的时长,落后的服务水平大大降低了古村落的吸引力;(3)宣传力度仍然不够,旅游热度不高,游客绝大多数都是本省人,吉安古村落在外省和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人们只知庐陵,不知庐陵古村。

(二)古村落缺乏生气

古村经济基础薄弱,一方面致使古建筑年久失修,没有完全反应历史风貌;另一方面导致青壮居民迁出,通过外出打工来改善生活条件。古建筑或闲置,或由老人和儿童留守,使古村丧失了生机和活力。

(三)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民居生活设施陈旧、采光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村民普遍出现了新建或改造原有住房的需求,但由于建材的差异和建筑工艺的流失,部分新建和改造的房屋建筑风格与传统民居格格不入,极大地破坏了古村的整体风貌;而传统街巷空间越来越小,村落的界面被严重破坏。(四)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由于年久失修,排水系统淤积,路况越来越差,线路老化,铺设杂乱,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水环境恶化等不仅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了古村的形象。如渼陂古村28口池塘已不完整,无法体现28星宿格局,对古村风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三、保护和开发吉安古村落的策略

(一)扩充融资渠道

通过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方式,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吸引大企业投资,打造精品景区。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服务体系,让游客不仅在这里看,还在这里吃、住、玩。可以通过“农家乐”的形式,让游客充分领略古村的生活魅力,同时也给村民带来收入。开展民俗风情活动,如再现传统的婚丧嫁娶仪式,一方面确实需要这样的方式来传承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能丰富景区游览内容,增强古村吸引力。大力弘扬民间手工艺,开设手工艺品、纪念品商店,相信会受到游客的喜爱和欢迎,同时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争取在古村举办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传统文化、庐陵文化、民俗文化等的研讨会,强化古村文化内涵,打造庐陵古村落的品牌,提高知名度。

(二)保护古村落的整体空间

保护古村的建筑风格和绿化风格。对古村历史环境进行分级保护: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协调发展区。核心保护区内应保持传统的街巷布局,古建筑只能修缮,不得改建,更不能擅自进行新建活动;风貌控制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包括地面、广告牌、公共设施等应当在高度、体量、色彩、空间布局和风格等方面与古村的风貌特色相协调;协调发展区内应维持原有的农田、河流、池塘、山体等自然生态体系,新建建筑在不破坏古村整体风貌的情况下鼓励低层。

(三)激发村民爱护古村积极性

引导村民价值观,激发村民热爱古村、保护古村的积极性。从设计到施工,指导村民对住房自行改造,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审核把关,在改善内部生活设施的情况下,确保外部风格与传统民居和谐一致。强化村民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再现古村山环水绕、天然形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也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作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利用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开设类似竹编工艺、木雕工艺等的培训学校,这无疑将大大丰富古村旅游的内涵,增加村民收入,创造社会价值和效益。包括发展旅游业本身,这都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探索。通过保留和强化古村落自身的价值,使其具备新陈代谢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五)抱团发展

打造一条吉安古村落旅游热点线路,将渼陂、钓源、燕坊等古村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彰显庐陵文化,在江西省乃至全国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而同时兼具红色资源的渼陂村,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借井冈山大旅游线的东风,发展红色旅游。

(六)开发要适度

旅游开发应与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过度商业化会让我们失去珍贵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并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对珍贵遗存保护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让古村落继续谱写自己的未来。古村落是氏族繁衍生息的摇篮,是建筑演变发展的直观体现,展现了历史风貌,延续了历史文脉。我们有义务保护好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从那些封存的记忆中挖掘适合当地、利于自然和人类的文化、建造经验和做法。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新与旧的关系,这样古村落的发展才会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以保护和开发吉安古村落为依托,重现“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盛况,续写庐陵文化的辉煌篇章。

作者:何冰 杨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