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学情探析

时间:2022-05-28 10:34:15

初中历史教学学情探析

一、历史学情分析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与巩固性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教师要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双边活动并不合作的情况,使合作的双边学习流于形式。

二、初中历史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学生审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有些题目不知道问的是什么。尽管题目不难,但答的文不对题,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差。学的比较死板,对于一些历史知识出题、问法角度变了,或者稍稍扩展一些,答起来就感觉手足无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识记、比较、归纳能力较差。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无从下手。尤其是抒发观点、看法的题目。学生便不知所云,总想借抄书上原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便说不到点子上,答的角度也不够准确,主要是对历史事件、现象、人物不能够科学、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很多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主动学习,后进生学习吃力,自制力差。

三、学情分析能力要点分解与训练步骤

(一)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过程中(全班50位学生),经常进行预习的只有5位,占10%;有时进行预习的为25位,占50%;有20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预习,占40%。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没有预习的课堂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学习,它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怎么讲,他怎么听,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因此教师上课提的问题,有时不知所云或无从下手,这样就出现了个别好生“一言堂”或“鸦雀无声”,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引导的局面。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二)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双边活动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三)加强激励机制,让不善言谈的学生也畅所欲言。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善于应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四、提高初中历史学情分析的对策

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对历史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和结果的掌握。提高学生能力,包括审题、归纳、分析、评价、迁移、对比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开卷考试不同于闭卷。往往题量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的宏观认识。为学生营造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并且学会赏识,善用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五、结语总之,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始终是“平等中的首席”,都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以及解释评价自己思维结论的权利。学情分析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分析手段,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将理念变成实践,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曲折艰辛又趣味无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陆丽芳.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历史“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04):61-62.

[2]何雪梅.立足学情有效设置核心问题———以初中历史教学“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疑思导学研究”历史学科课例研究[J].新课程教学,2015,(10):25-28.231

作者:崔晶 单位:吉林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