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举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01 10:10:07

历史举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意在通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历史上的兴趣。笔者认为通过举例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研究历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举例教学;教学效果

举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历史教学中所用到的举例教学就是通过很浅显的事例去解释较为抽象的、理论性的概念和历史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要想使历史举例教学发挥功效,教师在举例教学时就要严格把握举例教学的几个原则:举例要科学、举例要切合实际、举例针对性要强。因此历史课堂中举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事例的选取和语言组织,这是我们在举例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讲解“计划经济”的弊端时,首先,先给出“计划经济”的含义: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然后,针对该知识点准备具体事例。我们选择“水城钢铁厂”作为事例。学生一听“水钢”顿时来了精神,随后给出计划经济体制下水钢生产的数据(如下表):我们可以对上表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水钢A厂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吨,水钢B厂年生产能力为500万吨,两厂合计为1500万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要求A厂生产700万吨,B厂生产1000万吨,两厂共计1700万吨。但是由于A厂生产能力过剩,B厂生产能力不足导致两厂合计生产1200万吨,没有完成目标。

大家根据上述事例来总结归纳一下“计划经济”的弊端。”根据上述说明,学生就能够找出问题:A、B两厂生产能力有1500万吨,但在计划指导下只生产出1200万吨。由此学生就可以得出计划经济的弊端的其中一个方面:在经济管理方面上,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严重压抑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了活力。再如,讲到“罗斯福新政”时,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这个知识点就可以结合目前我市正在大力修建的人民广场人防工程来进行讲解。先简单介绍人防工程:“该项目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人民广场以及钟山大道四段(东起大连路,西抵水西南路路口往西约100米,总长约1300米)。规划人民广场北广场为两层地下结构,地下一层为商场,地下二层为停车场;人民广场南广场为一层地下结构,为商业用房;钟山大道四段地下空间为一层结构,主体建筑位于车行道下,使用功能为商场。项目地下空间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9.6万平方米(约144亩),总建筑面积约103300平方米,估算总投资15亿元。项目预计11月初全面动工,建设工期为10个月,其中钟山大道将于2015年6月底恢复通车。”老师紧接着提到该工程建设意义,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大型工程建设需要的条件?学生自然就联想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后老师讲解目前我市劳动力资源状况,提及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此项工程能够增加较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缓解由于劳动力过剩带来的社会问题。这样学生联系本地实际就能够加深对“以工代赈”的理解,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以上两例是针对知识点进行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通过严谨的语言组合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本地区基本情况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再来看第二种举例距离模式———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对事例进行构建我们还是以“计划经济”和“以工代赈”为例。

先看“计划经济”。给出“计划经济”含义以后开始举例:“大家了解‘计划经济’的含义以后,我们举个简单的道理。由于今天天气不好,学校食堂派发食物。我们班有60名同学,学校分给我们班30个馒头,隔壁班有30名同学,学校分给他们60个馒头,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就吃掉了15个,大家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这样开玩笑的例子一出,学生积极性就起来,答案也多了起来:“把两个能吃的打一顿”、“去隔壁班抢”等等。老师随后点出为什么会出现去打去抢的问题,学生就会答出:“学校如果能按各班具体人数来进行分发的话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老师引导:“小到学校是这样,大到国家也是这样,如果也这么做会出现什么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计划经济”局限性。再看“罗斯福新政”。我们仍然以学校的食堂为例。食堂实行包餐制度,每位学生按月交纳相应的生活费。但是有的同学由于家庭比较困难,不能按时交纳生活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安排这部分同学在食堂进行勤工俭学,即解决了学生的生活问题,又解决了食堂的用工问题。然后引出一句玩笑:“我们班学生不能都去啊,都去的话食堂就破产了”。以此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工代赈这个知识点。一句话就是政府通过增加就业岗位的形式取代直接的经济补助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以上是第二种举例模式在课堂上的一个初步实践,可能还有些许不系统、不全面之处,但是我们试图以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不能完全的拘泥于过往的那些形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来讲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应该是进行自主实践,不断创新思路,不能照本宣科要做到“不跪着教书”[1]。

“课堂的改变,首先应是观念的改变”。[2]举例教学模式的提出由来已久,如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举例教学的作用,笔者认为用和谐幽默的语言来试举贴合生活实际的事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作者:张宝允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