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4篇

时间:2022-12-11 10:00:52

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4篇

第一篇

一、基于探究活动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探究是思维的升华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过程。现阶段,社会非常重视人才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契合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做好历史课程的问题探究与深入学习,将历史与现代对比分析,探究原因、过程与发展,以及历史给予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学习历史是为了借鉴历史,服务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践,让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实现高效、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并谨记历史,不忘记古人的奉献。如设计“重农抑商与海禁”探究活动微课,展开对中国古代这两个政策的学习。教师选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为依托,基于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微课视频的架构,结合历史资料、图片等,将课文内容及教师收集的资料精炼的展现在微课视频中。翻转课堂上,教师提出了微课视频后的几个问题:重农抑商和海禁有什么联系?资本主义萌芽是什么,其发展需要什么条件?明清时期,东西方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命运,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基于微课问题,展开探究活动,重点围绕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这三个方面,建构专题知识网络,深入理解与拓展。

二、基于专题知识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专题知识类微课是引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章知识、某类方法深入学习的课程,依托于网络技术存在,借助微型网络课程的作用,展现教师想要表达的核心知识点与方法。微课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决了高中历史课堂时间少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随处可以抽取短暂的10~15min完成微课学习,查漏补缺,深化理解,结合专题知识类微课,建构知识网络。如引入专题微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以及与教师、家长的交流分析,了解相关内容。再学习专题微课,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这几大部分。学生借助微课学习,课堂上对不同的地方查阅资料,并与师生交流讨论,建构专题知识网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孕育了新经济政策,同时苏联成立,两者结合下斯大林模式产生,其有积极方面与弊端方面,斯大林模式孕育了社会主义改革,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三、基于交流讨论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物理、化学学科不同,它难以展开真正的探索实践,较多的历史知识学习过程,都需要借助历史史料,运用逻辑思维和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展开思维的研究、探索与分析过程。基于此,交流讨论类微课对于高中历史知识学习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以视频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互助合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高效翻转课堂。如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相关知识,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微课视频,或者借助网络上、校园资源网上已有的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将疑惑、问题记录下来,以作课上讨论交流学习用。微课包含了三个部分商人由来、市的由来、商业都会的崛起,作为对明清时期商业的阐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分为6人一组,学生们将预习中做的圈圈点点和问题记录表达出来,与同学分析探讨,结合资料收集,以作为讨论的辅助。重点探讨研究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这几个问题。基于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四、基于综合实践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学习是为更好的生活而服务,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我们谨记历史,二是学习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政策、方法与规范引导下的历史历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是鼓励学生将历史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服务于现代生活,为现代生活决策提出建议。由此,可以准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历史微课,让学生学习微课的同时,能够学习微课中的知识、方法与思路,展开课堂上的实践探索、生活应用。如针对“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怎么样的外交方针与政策?分别有什么含义和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活动类微课学习。学生们借助微课,对各项方针分别学习,查阅资料、记录要点,并记录下自己未解决和已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展开师生互助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学生们以论文撰写、PPT制作作为学习成果,理清思路,向师生展现学习效果。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综合能力。

五、总结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在紧凑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把握时间,在课前借助微课预习的情况下,课上与师生共同展开探究分析、专题研讨、互助交流、综合实践,以此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今后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形式化与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方法教学,避免过于形式化。同时,需要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相得益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鼓励学生运用历史,以史为鉴,提升分析、创新与运用知识、方法的能力,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作者:谢毅勇 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第二篇

一、从枯燥到生动———改变历史复习课

现在的中考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相应的历史复习课也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切都需要在40分钟内完成。而一节复习课一般都是老师构建知识、学生背诵默写做练习,经常这样操作非常枯燥。此外,中考对历史细节的关注提高了,如何在碰到这些没有学到过的细节时不至于无从下手呢?那就应该在平时提及历史的细节,但是主干知识已经很多何谈强调细节呢?因此,高度浓缩的微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一节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微课视频的使用应具有以下特点:

1.讲授精练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由于微课规定教学时间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所以主持人的讲授必须精简而自白,这也是符合历史复习课要求的。通过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改变传统PPT或口述带来的复杂感,节省宝贵时间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新鲜,旧课新上。

2.以视频方式播放改变了传统一点一动的PPT播放模式,更流畅更能节省时间,学生也更感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内容较少以突出重点和难点为主,注重讲明前因后果,关注历史细节,再结合相应的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复习课老师讲得太多的问题。

4.教学设计要精致微课视频的使用是服务于历史考纲的,因此,教学设计也应符合考纲要求,不能没有目的,更不能过于深挖。

5.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这和原来讲完知识点以后进行练习巩固是不谋而合的,这更说明微课可以在历史复习课上使用。

二、从陌生到熟悉———微课的具体示例

因为时间较短,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某个知识点就是个问题。而微课解决这个问题的两大关键法宝就是PPT制作和声音。声音要有感染力,发音要尽可能地标准。PPT要简洁大方,与所讲内容相匹配。比如,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出示《美国南北战争》的课题,给出明确的知识点。主持人总体介绍美国南北战争。(内容)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

1.根据图片、地图等介绍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内容)美国北方需要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南方占有大量劳动力、75%的棉花等工业原料不是运输给北方而是卖给英国等其他国家,所需的工业用品大多依靠进口,南北方矛盾很深,而矛盾的焦点就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那么美国联邦政府为什么不利用其他方式解决矛盾制止战争的爆发呢?其实分裂、矛盾的隐患早在美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埋下,《1787年宪法》保留了蓄奴制,也未能解决联邦权力至上的问题,在战争之前,双方的议员保持了平衡,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废除奴隶制无法实现,战争无法避免。

2.根据史料、图片等介绍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内容)美国第16人总统林肯,反对奴隶制,同时不愿看到国家分裂。他的主张遭到了南方各州的抵制,他的就任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1年4月,南方联盟不宣而战,南北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北方大败而归,为了扭转战争局势,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后,广大农民、黑人踊跃参军,北方获得雄厚兵源……很快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1865年,北方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并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林肯被刺身亡,但他的贡献永远被人铭记。

3.介绍南北战争的性质及意义(内容)从战争的结果看美国南北战争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对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胜利,继独立战争后再一次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奴隶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说它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对南北战争的讲授,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回忆起知识点,在具体实践时可以放一段巩固一段,以防止学生看过就忘。此外,微课的制作需要相应软件,教师也需要培训,需要时也可上网搜索或自己制作。微课不应该是猎奇的产物,它应该从幕后走向台前发挥它的优势,这是符合时代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当然它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能配合考纲设计的微课很少、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自己制作等等。今后还需要教师继续学习,继续探索。

作者:徐皓漪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中学

第三篇

一、通过史学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不断提升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而阅读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一步,历史教师的阅读是另一种备课方式。历史专业教学杂志对最新史学研究动态进行介绍,以及对教学改革成果的关注,并对课堂教学每一个细节进行探讨,几乎可以说是历史教师获得视野和判断力的“捷径”。从备课、上课到教学研究,正是这种视野和判断力一步步助推了教师的成长。

2.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由于教师年龄的增长,历史教师普遍出现专业知识日益陈旧、知识面日益狭窄、知识量储备不足等现象。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了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发展的能力,具备了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那么他所储备的知识必定兼具了现实性和专业性,他的教学设计也将具有创造性。史学阅读将会给原本的教学设计注入活力、开拓视野,使得教师的设计更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也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独特的设计将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

二、借助史学阅读材料,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1.史学阅读为备课提供思路和素材

课堂实践发现,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所知史料甚少,对史料的解读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讨论因无法呈现有力的史料证据而显得局促,教师对历史材料的运用还主要局限于课本材料和常规材料。史学阅读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新鲜血液。如在讲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通过阅读大量专业论文和历史书籍,对微课“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的设计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路,有这样一段材料十分有趣:相比清朝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和放任,日本则是全面操纵了现代化传媒工具,在新闻通讯全球化初见端倪的时候,日本政府充分利用了木版与铜版印制手段、传统的素描、海报宣传画,以及刚刚在媒体中运用的摄影术等手段,全方位控制了舆论。反复的传播影响了社会公众和国际舆论,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占尽优势,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军的败局。这段材料来自于万国报馆编著的《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一书,原来在一百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舆论战已经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思维的火花闪现,备课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原来一直强调清政府的腐败是战败的原因,事实上是不全面的。通过历史阅读,教师可以看到较全面的史料,进而有助于教师本人对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2.史料设计推进和生成课堂教学

在史料方面,教师首先要完成“丰富历史细节”这个任务,储备更真实、更丰富、更多元的史料,然后再选择一些史料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使史料意义化、理性化和内省化,实践“求真”的教学观念。只有在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谈论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才具有意义。历史教师只有通过历史阅读,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三、选择史学阅读材料,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1.提升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思维训练,而史料是训练思维的最好抓手。以微课“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为例,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战败是体制落后造成的,需要充分而鲜活的史料,因为体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如何把体制落后这个概念具体化、生动化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考虑的。例如可以从中日海军机构对比入手看中国体制落后,使学生明白国家机器的运转,尤其是军队机构的运转是战争胜败的关键,机构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战时指挥的混乱不清。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是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引发学生思考。

2.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将看到的史料变成学生练习的题目,这是史学阅读利用的一种方式,它注重的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是在别人搭好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思考的拓展性学习。通过持续性的训练,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史学阅读贯穿于教师的备课活动、教学设计、新课教授和习题训练等各个环节,是历史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式和方向,也是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如何利用史学阅读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可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作者:汤红琴 单位:江苏省苏州新区实验初中

第四篇

一、历史微课资源一般包含的要素

一是教学需求分析。教学需求分析是可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微课资源的历史背景与要解决的历史教学问题。它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等。二是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微课资源的核心。根据具体的历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视频教学内容一般有以下教学步骤:第一,学习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方式导入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回顾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阐述与解释,引入核心概念或新知识点,围绕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阐述或操作示范。第三,归纳提升,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提升,侧重于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三是练习与测试。练习与测试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微课资源中的知识点的重要环节。一般是围绕微课资源知识点设置相关检测题,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呈现。四是相关学习资源。围绕微课知识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视频素材、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等。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相比,使用微课资源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短小精致、化繁为简、简便实用、易于学会、随时随地、形式多样等优点,它带来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把“先教后学”的传统顺序翻转为“先学后教”,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当然,微课资源用于历史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历史微课资源的局限性

一是微课资源比较适合知识的讲解,不太适合历史学科的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学生能“理解什么”不等于他们“能够做什么”,更不等于他们“能够做好什么”,所以,微视频在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不利于学生自己的问题生成与创新。二是微课资源难以呈现或取代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等,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三是微课资源比较适合历史学科低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难以满足高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学生使用微课资源,能够知道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他们能开展学习,学会应用,这仅仅涉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前三个低阶层次,即知道、理解和运用,并没有涉及后三个高阶层次,即分析、综合和评价。过分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忽视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四是微课资源准备对历史教师要求较高。微视频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方案、预录和评审等步骤,期间真正用于拍摄的时间并不长,而前期准备非常耗时,要求非常高。五是微课资源应用对学生要求高。学生务必事先自觉观看和理解微视频,否则将会影响后续的课堂练习和应用。如果学生一天需要观看几门课程的微课资源,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六是学生长期与电子屏为伴,用眼过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不可否认,微课资源的确能翻转教与学的顺序。但是历史教师不能机械地盲目追赶所谓的微课教学潮流。微课资源绝不只是一课教学的简单微缩化,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最适合采用微课资源,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理性思考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

三、历史微课资源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是历史微课资源应该更适合于一些难于理解、需要梳理、有待点拨的历史教学内容,诸如史学理论、历史概念、专题复习、解题指导等内容,更能体现微课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魅力。二是历史微课资源目前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类型比较单一,应该进一步制作成问答类、讨论类、探究类、实验类等多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是历史微课资源制作应该从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转变为低阶层次思维和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并重。四是历史微课资源应该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当然,只有通过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对上述问题做一个客观公正的回答,才能客观评价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雪娟 单位:江苏靖江市斜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