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改开放型作业

时间:2022-06-12 08:49:00

历史课改开放型作业

随着新课改在陕西省展开,教学内容和方式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很必要。过去采用的作业模式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都无法满足新的要求;教师强制性布置作业,学生机械完成任务的状况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因此,探索一种历史作业的新模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需求。

手抄报是一种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的作业形式,用手抄报的形式来总结一个专题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体认识并深化他们的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培养自己独立的学习概括能力、畅所欲言发表看法和评价。此外,相对于传统的作业形式,手抄报这种新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对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合作解决问题、版面设计、书画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学生制作《王安石变法》的手抄报为例,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学习研究,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也能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均等参与其中,展示才能。

首先,要对本组制作的手抄报有个整体的规划。同学们要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的基础之上,拟出框架,并合理的进行拓展延伸,利用课外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历史故事、图片等,丰富和充实历史事件、深化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提炼,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指明研究的方向。例如王安石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大致可以划分出以下几个部分: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措施、变法的结果,以及结果出现的原因、对变法的评价、变法对于今天的意义等。学生可参考这样的思路,对知识自主地进行梳理,确立好手抄报的总体格局。

其次,即是“按图纸施工”,将规划付诸行动,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来阐述历史史实,并发表具有个性化独到见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了不同的方式,既完整清晰地表达了观点,又不乏生动有趣的气息,能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例如学生制作的一份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手抄报,用“朝廷宣传标语”的方式,展现变法的措施,如关于理财的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田增产福泽百代”,关于强兵的保甲法“兵农合一齐护治安,兵将互助共御外敌”,关于取士的改革“改科举、整太学、聚敛人才;求发展、倡务实、惟才用人”形象生动地说明变法内容,且展现了学生们不俗的语言功底和概括能力;他们引用王安石的诗句来说明变法成果:变法前“悲秋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变法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去皆种黍”,肯定了变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他们还引用“两宫太后向神宗控诉变法图”来揭示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守旧势力的阻挠。

再如学生制作的另一份手抄报,将变法的历程用“时事新闻”(变法措施)、“人物访谈”(王安石谈话录—展示变法的起因和变法中遇到的种种阻力)、“深入剖析”(提示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纵横”(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明镜之鉴”(变法带来的启示)几个模块组合起来,完整地展示了变法的历史事件和框架,生动而准确。这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表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同时对他们深化认识提供了良好舞台。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地分配任务与充分地集合民智尤为重要。

最后的任务就是合作汇总,修改补充,并通过学生们的书画能力丰富片面内容。张贴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和完善总结。手抄报的作业形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为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一种作业形式的尝试,在学生们几次实践的过程中,它再现出了超越传统作业的新优势。手抄报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学生作业的“题海战术”,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不仅如此,它还抛开了枯燥的问答形式,以一种生动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察,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组织和概括能力、准确把握知识重心的能力、提出自我观点和作出个性评价的能力等,并且更容易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和牢固。这些优势都是传统的作业形式无法达到的。此外,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