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历史教学认识

时间:2022-06-12 08:34:00

做好历史教学认识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一课。上好历史课,提高教学质量是历史教师的工作和职责。怎样才能搞好历史教学呢?笔者根据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前提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潇洒的教态,风趣的语言,甚至教师的长相、风度、穿着打扮、习惯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教师的教风、教态、教法、语言等产生了好感,就会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其次,要因材施教。学生对历史课的认识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有兴趣但不求甚解;有的只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有兴趣;有的只对分数有兴趣,只从考高分出发。我们应根据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不同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兴趣。再次,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历史课本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有许多很吸引人的历史故事、传奇人物等,教师在讲课时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改变单调乏味的讲述,变历史知识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生动画卷。

二、注重讲授方法和教学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历史课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学条件和环境不同,教师本身的素质特长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等,采取灵活多样、适时对路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导演,达到美、活、实的艺术效果。我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条件先后采用过参观总结法:参观历史展览、革命胜地、古代建筑,然后让学生根据我拟定的提纲写出总结;专题讲座法:对重大历史事件采用讲座法;读议法:阅读教材后进行讨论;历史知识竞赛法;比较对比法:将历史上相关联的内容加以比较,既可学习新的知识,又可巩固就知识,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读(书)测(试)讲(解)法:将新课知识点拟成测试题,上课后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答题,然后我进行要点讲解,并使之系统化。

三、史情、史理相结合

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内容有着明显喜憎之情,他们喜欢爱国英雄的故事、祖国繁荣昌盛更的历史,不喜欢丧权辱国的人物和事件及一些偏于记忆的地域或时代,这就是一种情感因素。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发挥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的内容,动之以情,喻之以理,感染和启迪学生。如讲“唐朝”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强盛的大帝国,还要使学生理解唐朝繁荣昌盛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又如,讲“东晋和十六国”时,学生对北伐杰出的代表祖荻非常佩服,纷纷表示也要向祖荻那样“闻鸡起舞”练好本领,随时报效祖国。教师可利用学生这种积极情绪选讲一些有意义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兴奋愉悦中接受教育。对于学生不喜欢的内容,教师要善于从思想上、认识上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举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利用反面教材进行教育。如讲“五代十国”时,教师可提问:“对石敬瑭的所作所为我们可得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反响强烈,争着发表见解,都认为这个人物是个很好的反面教员,要从他身上吸取教训,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民族败类,都不做有辱人格国格的事情。学生的喜增之情是非常易于显露的,教师要把握其心理活动,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民族感情,使其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四、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探究学习旨在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实现探究式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巧设问题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想上一堂鲜活的历史课,精彩的、开放的问题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罂粟图、一段《鸦片输入》的视频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然后预设问题:林则徐采取过哪些禁烟措施?为什么说领导虎门销烟斗争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样的情境创设和问题的提出就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起点。

2.互探互究,解疑释难互探互究、解疑释难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从教学角度来看,该过程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活动,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从创造角度看,该过程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主要环节。所以,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研究的问题、方法、步骤,课上要加强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并留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分配任务,分设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选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报刊、书籍等来收集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筛选、归类、分析等过程,通过梳理、分类、比较综合概括,最后完成对课题的解答。

五、利用好课余时间

尽管课本上的知识、图书的资料和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很大,但毕竟是纸上的、文字的东西为多,学生能接触到的实物史料较少。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结合所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培育学生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历史课的传,还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