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创新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12-11 09:51:16

高中历史创新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转换视角创新法

所谓转换视角创新法,指的是打破思维定势,变换问题的视角,从而得出新知识、新解释、新观点,实现创新。例如,可以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史观渗透,重视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正确历史观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甚至提出质疑,通过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进行问题分析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运用多元史观分析罗斯福新政:传统的革命史观认为罗斯福新政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但是如果教师运用新的视角引导学生则可以得出新的结论。现代化史观认为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了美国经济模式;文明史观认为其开创了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即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模式;生态史观认为其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等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社会史观认为其应对和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等。由此可见,转换视角创新法,可以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实质上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史观,去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得出新观点,实现创新。

二、比较创新法

所谓比较创新法,指的是把两个形似而神不似,或有许多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值得比较的问题进行比较教学的方法。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可以设计一个比较题: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点。二者在原因、内容以及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最终夭折,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对这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搞得更好。两次改革都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都是从农业领域开始,都经历了一个摸索、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本国国情的相结合在探索中向前发展的过程;同样遇到了有关市场和计划的问题,但二者处理的结果却不同。新经济政策尽管采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市场,但由于没有解决好市场和计划的问题,市场未能在苏俄取得合法的地位。随着苏联的工业化进行,市场逐步被计划经济体制所取代。而中国在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对有的问题进一步作了明确: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主要集中的经济领域,未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在上世纪80年代及时的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就使学生获得了改革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它应当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认识。喜欢并善于对历史知识进行纵横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是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这在历史教学中的素材是非常多的。

三、综合创新法

所谓综合创新法,指的是教学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渗透与综合,拓宽学生思维,从而得到新知识、新观点,实现创新的方法。历史知识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只要历史教师善于把握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创新就并非难事。例如《鸦片战争》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师把学生分成历史、地理、政治、语文、数学五个小组,确定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别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完成相关发言。历史小组讲述了鸦片战争所经过路线的古战场,如广州虎门炮台、厦门战役、镇江海战、大沽炮台等,再现历史风云,使学生去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地理小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地形、海战的特点,并讨论为什么英中两国远隔重洋在没有大量汽船,只有帆船的时代来到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夏天进攻中国,冬天退出天津?这些讨论增长了学生对季风知识的了解。数学小组查找此时中英两国进出口产品的数据,如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香料、棉花、瓷器,英国出口中国中国的呢绒、布匹、鸦片等,感受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背景下两国的差距,加深落后可能被挨打的紧迫意识,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意识。语文组搜集了大量有关的诗歌和“百家讲坛”内容,如清朝陈澧的《炮子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喻大华的《道光与鸦片战争》的“百家讲坛”等内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陶冶了情操。政治小组从唯物辩证的观点出发,介绍了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的性质和影响,重点讨论了如下问题:如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贸易的战争吗?没有林则徐的禁烟就没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让中国不如到了近代化吗?等等。这样的辩论,让学生理解了战争的性质,认识到了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应该以阶级观点取代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学科综合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学科综合的知识去设计教学,既可以凸显历史的多面丰富性,又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发散创新法

教师可以选择学术前沿的,或还没有定论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可以得出合乎情理的不同的解释、观点、看法或评价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论证,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各种思想束缚,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扩散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授辛亥革命的结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展开讨论;对于五口通商的评价问题,学术界至今仍存在不同的看法;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是划至1919年“五四”运动,还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如冷战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还是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或者其它等等,使学生在自主讨论、自主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新想法,从而实现创新。中学传统的教学比较注意对学生集中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发散创新法则是一种帮助学生有效地打破常规思维,不落巢臼、另辟蹊径的方式。上面谈到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四种创新教学技法,是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展开的。其中,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方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在探索创新方式的路上没有尽头,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潜心研究。

作者:孙小群 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学生的创新思维探讨

一、把握知识联系,拓展横向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丰富知识基础之上的,只有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诱发知识连接。历史学科虽然主要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但其历史事实中也必然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从中把握历史联系,拓展横向思维。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外国侵华”的历史事件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及典型侵略事件加以深入的了解,诸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前因后果及战争发生的过程、后果影响等都应该有整体的把握,同时对于战争中突显的英雄事迹及启发等都应该从历史的场合中去感受和分析。对于外国侵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与其相联系的历史事物太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其事件与事件中的作用联系,并深入分析其事件发展的特点,透过现象分析事件本质,以此更深入地了解历史问题。

二、鼓励质疑历史,发展逆向思维

创新即要求打破常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发展逆向思维。长期以来,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只停留在呆板的思维模式上,不敢质疑历史问题。然而,在社会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践证明,在历史中许多原有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加以修正和完善。因此,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突破历史条框,多问“为什么”,并且发展逆向思维,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猜测、推导和论证,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如在讲述西方历史中“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时,在较多人看来,这一道理是真理,但不能说是绝对的真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出质疑,寻找“落后战胜先进”的事迹,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在此次战争中,埃塞尔比亚战胜了意大利。而从此次教训中,学生可由此总结出“腐败比落后更可怕”的道理,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思维。

三、开展专题辩论,营造创新氛围

历史事件本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去解读历史,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或道理。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多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历史,辩论历史,提出见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前,准备好相关的时事材料,以此作为学生辩论的话题,让学生从中解读历史。如教师讲授到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时,对于主要人物哥伦比亚的评价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此问题给出一份材料:即在1992年哥伦比亚航行美洲500周年纪念日当天,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但此活动却引起了印第安人后裔的不满并采取了有关反抗措施。基于此次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哥伦比亚航行美洲行为的功过进行辩论分析。,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观点加以综合说明,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哥伦比亚航行美洲的意义及其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同时不能否认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的深重灾难。以此客观地评价哥伦比亚,让学生客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事件。一般情况下,教师组织专题辩论,需要选准辩题和方向,并搜集好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撰写辩论词和发言技巧,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过程,而让学生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实知识储备。

四、构建学科体系,巩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并非凭空臆想,知识与技能储备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历史本身是带有规律和脉络的学科,其具备系统性特点。因此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从历史长河中构建历史学科体系。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形成结构网络,系统把握历史主题,巩固创新思维。如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这一内容时,可以牢牢把握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这一重要线索,从起源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完善知识框架,并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进行学习、理解和记忆,把握其内在联系,真正把握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优化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通过科学的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志荣 单位:江西吉安永新县禾川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一、高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产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作为客体,只负责认真听讲并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只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梳理,并没有考虑到课程内容同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联系,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历史知识系统,更无法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自由发挥程度降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只是从教学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大大降低,只有部分善于记忆并对历史知识本身有很大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应用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及理论作为授课重点,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授课模式。因此能够体现出极高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教师总结的内容强化记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晚清两大不同派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依据一定的历史事实来评价慈禧太后的保守和残忍,以及改革派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待遇,并由此引出封建王朝灭亡的必然性等。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促使其主动对历史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没有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例如当局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等,给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历史无法独立进行思考和总结,答题思路如出一辙,个人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及时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课堂互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来,重获课堂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详细备课,课堂中掌握进程以及互动程度,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现状,才能够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课前,应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我预习,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的手段,通过还原教材知识的场景,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的引用史料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结合史实让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生动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等等。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境进行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对知识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经过长期的积累,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及知识系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基础,积极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互动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成敏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

1.教材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

要更好地教授学生历史知识,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分析与研究高中历史新教材,逐步明确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内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分离,教师只是单纯地从时间维度上来教授学生历史知识,而忽视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能够学贯古今、关联中外的人才,因而目前的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模块的形式来让学生能够对某一历史事件能够有一个全面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来评价与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并延伸到讨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2.相应的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会存在教学内容多、课程安排比较紧的情况,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逐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并不具备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而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例如在讲授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意识的觉醒这个课时时,由于教材的描述较为简单,而且比较深奥,教师就可以通过自身的知识体系或收集相关资料来补充内容。将一些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进行完善,并将当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中所提出的和谐社会构想与中国的和谐社会主张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加深学生历史学习的印象,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注重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涵养。这就使得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体验与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因而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树立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师单纯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的局面。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2.提倡多元化教学模式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新颖性与趣味性。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赢得更多教学时间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历史情感体验,启迪了学生分析与研究历史的智慧。

3.健全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系统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全新的学生评价系统。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太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让评价变得单一性、缺乏合理性。教师要将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的讨论成效与课外自主学习的成果纳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之中,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三、结语

学生通过历史课上的学习,能够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来不断提高自己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优秀人才。

作者:谢丽芝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湾里一中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之路

一、基于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基于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对于高中历史而言,其内容较为乏味枯燥,并且高中学生承担着较大的高考压力和负担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新课改视域下,创新历史教学方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保证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更为专注。二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传承历史文化,创新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对历史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加以掌握,从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促进教师授课负担的减轻。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其需要进行大量备课活动,导致自身承担较重的授课压力,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成果进行关注和思考,导致教学实效性不高。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促使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减轻自身的授课压力。

二、基于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积极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脉络加以全面掌握,灵活驾驭和运用历史教材内容。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教改教研能力,敢于质疑历史教材,并通过新的角度和视野来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师在对“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近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角度对历史进行审视,不能仅限于传统的革命史观,认为该战争是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侵略战争。

(二)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由于高中历史涉及较多史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积极引入野史,将演义、野史与历史知识进行结合。如在对汉武帝制定的中央集权制度措施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汉武大帝》电视剧或相关野史,将课堂教学变得故事化,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师可以将历史学习方法进行重点讲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规律,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加以理清,形成历史思维习惯。以《新航路开辟》为例,教师在讲解其影响时,可以提出问题:新航路开辟中“新”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引导学生从殖民掠夺、思想解放、人类文明交流以及世界市场联系等角度进行总结。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形成系统清晰的知识框架,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出合理的提问设计,构建问题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教师可以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便于问题教学的开展,并鼓励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如在评价康熙时,可以鼓励学生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方面出发,对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由于教材中部分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学生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理解,因此教师要能够积极创造历史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准确全面把握历史本质。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彼得一世,你会怎样改革军事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俄国改革,并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改革的意义、目的以及背景等,充分运用历史教材进而得出结论。此外,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对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讲解时,可提出问题:目前亚非拉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而欧洲国家则多为发达国家,请你分析其历史根源。这样带有启发性质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利用发展和历史的眼光来理解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应积极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全面实现历史教学目标,促进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施允华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