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9-13 02:43:2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任课老师更新思想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创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角色扮演法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一些任课老师没有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约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1.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包含大量的历史史实,面对复杂的史实,重视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为此,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改变历史知识繁、难、偏的现象,通过基本知识的讲述,剖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习时,对于这种抽象的内容,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的参战国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让学生思考其成因和结果,体会“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国家的多极格局。并拿出地图让学生圈出帝国主义,从而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并对历史事件重现,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感悟到历史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

2.注重角色扮演法的应用

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和事件,由任课老师提供素材或话题,或者由学生编写历史话剧,然后搬上讲台。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北方资产阶级和男方种植园奴隶主,从自身利益出发,就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进行课堂表演,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既能深化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能身临其境,提高课堂参与度,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

3.科学创设教学问题情境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有效融入课堂学习,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红军长征”学习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瓦窑堡会师等历史片段,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对长征期间重要的历史事件有深入的认识。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长征的原因、经过、历史意义等内容。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引入,能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素养提升。

4.善于培养学生思辨技能

教学中要增进师生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展思辨,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综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为保证课堂思辨顺利进行,任课老师应该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寻找他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并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让学生统计假期去过的旅游景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旅游经历,并穿插历史知识,深化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也有利于提高历史知识应用水平。例如,很多学生去过西安,见过秦始皇陵兵马俑,任课老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然后引入秦朝统一、秦朝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将秦王扫六合的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认为兵马俑神态祥和,一些学生认为兵马俑神态威武……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分别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有价值的教学思辨就开始了。然后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秦王朝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效开展课堂交流互动。这样既能让学生感悟到初中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与开放性,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辨技能提升,让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5.重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任课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推行和落实素质教育。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初中历史课本,让学生掌握有效阅读课本和做笔记的方法。例如,一些学生在阅读历史课本时,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将课本内容从头至尾阅读一遍,但仍然没有什么收获,不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历史主干知识,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需要把握的知识要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这五个要素既是历史基础知识,也是识记的重点内容。通过把握这五个要点,能对每个历史事件有详细全面的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进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教学创新。另外还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陈红 单位:南通市虹桥二中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62-63

[2]陈加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7):174

[3]杨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5(1):108-109

第二篇:基于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对教学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让学生作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在新课程理念对历史教学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本主要分析和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面不断地深化,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指导初中历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大都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通过从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1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难题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主要从教学理念、内容、结构等方面来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效的解决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观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现在新课程的理念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新课程的理念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历史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历史教学的开放程度,为学生思想创新和学习思考创造便利条件。在教学重要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持续性,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1]

2新课程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面进行创新,要创建创新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历史事件,只是看到了表象,没有对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只是单纯的把历史时间当做过去的事情来记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创造教学的情景,尽可能的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对于重点知识有一定的记忆,能够学习到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习历史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历史课本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历史的基础,把历史知识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值得思考有意义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避免给学生提出晦涩难懂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的素质。在情景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哪一部分的知识可以专项讲解,不能照本宣科的讲解,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体来说,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历史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2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改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首先在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改变。在历史教学中要中分重视教学的方法,把教学的方式与教学的内容连接起来,不仅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加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改革,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人格以及健全的品质。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学会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学习习惯,以及运用探究式的方法看待世界。[2]

2.3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生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习能力进行创新,这是对教育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所以对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深刻的了解历史背景下,对历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历史教学中,讲到关于历史上的变法时,可以把商鞅变法做为切入点,然后把历史顺序根据变法进行排列,这种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架构体系,纵观所有与变法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总结和归纳变法的特点和历史规律。这种教学方发有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研究探究性的活动问题,可以搜集一些历史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知识能力。

2.4演绎历史事实,提升学生责任感:初中历史主要是学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历史的发展中包含了大量的史实。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对历史史实有选择的学习,避免初中历史教材过难,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来选择史实进行历史教学,把史实作为历史的基础,为历史的学习建立一定的依据。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历史史实的学习,使得学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发展脉络。学生在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更加容易理解历史知识,可以对重大历史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评价,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所以要对历史史实进行演绎,对历史事实的演绎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主观臆断,而是对历史史实进行深化演绎,并且在具体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公正。所以要做好历史演绎,教师必须对历史史实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对所有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条理清晰的整理,对历史史实进行直观的讲解。教师对于历史知识的讲解不是简单的传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启发性。通过对史实的演绎,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的进程,有效的把握历史规律,让学生在史实中感受到历史的现实意义。[3]

3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的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变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含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对教学方式的改变,转变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发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在历史教学方面,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的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对历史知识的充分了解,提出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搜集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立足于历史史实,对历史史实进行梳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李莉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No.37622:48-49.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43-44.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角度下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应该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指导,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提出质疑,并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与总结,在课堂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两者完美结合的目的,则要通过培养学生巧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侧重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的不良观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想要学到知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的不良观点,转变以往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学生当中,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在历史学习方面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为了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简短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当然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也可以是近期的时事新闻报道、学校的各种活动、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让学生消除之前对老师高高在上的印象,重新确立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取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让学生从内心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进而从心底尊重老师、敬佩老师,同时也为学生热爱历史学习提供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正确指导初中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历史的知识和思想已经融入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则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课程学习习惯,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苦学变成乐学,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研究,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并认真安排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并处理信息,最后完美地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预习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发挥指导作用,正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扮演好学生的好搭档和指导者的角色。由此可知,预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也对教师的调控与指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所得到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深刻与直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挖掘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潜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历史学习呢?(1)要促进团队小组合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合理划分,形成团队成员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2)教师深入教学课堂,与学生合作探讨,转变自身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位独裁者,学生只负责聆听,导致个别学生在内心产生不受老师重视的想法,渐渐产生消极厌学的想法,更有甚者可能与教师发生矛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进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从而达到激发并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究活动当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大授课教师的认可,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历史教学内容,合理且有效地设置了正确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进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很多不易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介绍三国时期时,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将《三国演义》当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董卓、吕布、周瑜等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这些历史人物,也会联想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相关的片段。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晓霞 单位:重庆市木洞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任小彦.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174.

[2]熊绍安.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变革[J].知识窗:教师版,2015(1):40.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摘要:历史是一门记忆性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且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历史就是一件件真实的故事,其生动而曲折,如果教师能够将历史教学以叙述故事的途径讲授出来,则会更利于学生接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入手,浅谈运用历史事件学习法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一线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事件;课堂教学

1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1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受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很多教师对历史的教学最终都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这严重偏离了历史教学的初衷。实际上,历史是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那么历史教学将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成为无用的理论和说教。

1.2偏重社会价值,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一味地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榜样,培养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所有历史合成都是一个体系,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评价都是统一版本和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千篇一律,最终忽视了学习历史对于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作用,学生的个性特特长被抹灭。

1.3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效率低下。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多是灌输式教学法,教师不断地讲授,学生不断地记录、记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循环着。这样的模式可以强化学生记忆,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但学生并未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弱化。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打造更高效率的历史学习课堂。

2运用历史事件学习法打造高效课堂

2.1以历史事件引入课堂新知识: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以便于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而历史事件故事是最好的课堂引入工具,位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多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而历史事件可以给他们设置悬念,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商鞍变法”一课时内容时候,就先讲述商鞅被五马分尸的悲惨故事,在提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猜想,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如果成功了,商鞅为何会被严刑处死?如果失败了,为什么在变法后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体制越来越完善?问题环环相扣,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求知欲,更渴望从新课程的学习中得到答案,如此一来,无需教师下太多工夫,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课堂效果自然提升。再如,在讲授孝文帝改革一课时,笔者抽学生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给你们改名换姓吗?(不能)为什么?你能说一说理由吗?请看: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他主动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你知道他是谁吗?又为什么做出了改名换姓的举动?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故事……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历史事件作为课堂引入再合适不过。

2.2以历史故事过渡知识环节: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整体,每个时期和事件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但为了方便教学,我们通常将历史拆分成一个个小章节,然后再将这些小章节串联起来,但历史往往有很多条线索,很多学生难以掌握其中的联系。这时,情景类的历史故事就可以帮助教师来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作为某课教学重难点的载体,更好地呈现知识。例如,在讲授“文成公主入藏”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课本故事编演出一台历史剧,学生分角色扮演成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等角色,表演文成公主远嫁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情景表演,学生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更深入地走进了历史,体会人物心理、情感,体会文成公主远嫁的意义和她为国献身的伟大。

2.3以历史故事收尾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联系紧密,事件发展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透彻分析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避免顾此失彼、虎头蛇尾。课前要悬念重重,课尾要回味无穷,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例如,在结束“三国鼎立”一课时的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让学生课下思考:这是什么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大家都能罗列出三国时期的哪些英雄?这样一来,学生便会愿意利用课外时间去自主学习,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有始有终。

3运用历史事件学习法的注意事项

3.1运用于历史事件学习法中的事件可大可小,教师在教学中,一节课运用一个历史事件为最佳。例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作几个阶段的小事件学习,但复习时候最好按大事件进行复习。

3.2历史事件数量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事件总结归类,如战争类(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红军长征、人民解放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革命类(辛亥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改革类(洋务运动、、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会议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它类等等。综上所述,历史事件故事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学会借助历史事件,巧说、秒说、趣说,让其成为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者:幸锋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李丽梅.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牟英华.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鲁东大学,2015.

[3]张来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田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案的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究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已经不能够满足能力发展的需求,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本文在分析初中历史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自主建构

一、初中历史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学新内容主要是教师借助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系统化的解读,然后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完成教学设计,讲解给学生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认真听讲,将教师讲解内容的重点进行记录,借助教师的思路完成对新内容的理解,并进行记录。这样的课堂呈现出三个特征:一,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课堂中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是跟随者教师的解读进行吸收的,没有自己关于问题的自主思考,没有知识的自主建构;二,学生处于无声状态。课堂中大多数的时间放在了教师的讲解上,教师讲解的是否清晰成为好课堂的标准,而没有人关心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是否活跃,课堂有没有思想的碰撞;三,师生互动为单一的问答。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是双向的,是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中,只有教师问——学生答,没有学生对于疑难的提出,没有学生自主思考的表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在传统教学法中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足够丰富,讲解过程是不是足够的清晰,而没有关注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积极地吸取知识,思维是否处于主动的状态,学生的是否在进行意义建构。初中历史要想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肯定学生的价值,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来。例如,在《大一统的汉朝》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活动中,学生首先通过“汉武大帝”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新内容的学习中;然后通过导学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以提纲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新内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探索汉武帝实行了哪些政策,为什么实施这些政策,这些政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并借助小组展示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新课程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需要采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首先,课前需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独自的学习。例如,在《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南方城市,然后思考这个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痕迹?这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地搜集资料结合已经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将新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研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江南地区开发图,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并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合作法、探究法、互动交流等方法;再次,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难点,给于适当的讲解,进行点拨。

3.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延伸

新课程提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主动的学习,树立自己的个性,进行更广阔的学习。例如,在《对外友好关系》的小组研究过程中,学生在分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关系,友好往来的历史事迹后,学生对这些对外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兴趣,教师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学习研究课题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地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中分析和整理,建立自己课题的分析角度,建立框架体系,书写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用了网络互动交流的方法,及时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于即使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定期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实现共享,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后借助展示法给于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方法受到冲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学生主体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延伸,促进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孙维昭 单位:甘肃庆阳环县毛井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马勇波.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3]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第六篇: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研究

摘要:历史学习不仅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强调事件背诵,对于历史事件的剖析不深入,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均存在滞后性。因此新课程下,应注重历史教学改革,树立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新理念

新课改目标下,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还应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针对目前初中阶段历史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串联,使学生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还应注重多样性。

1深入理解教材,提倡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教材的编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因此要对历史教材进行调整。传统教材的编写过于死板,忽视知识体系之间的串联,对历史知识的解析不深刻,初中阶段中考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目标,但纵观多年中考,在历史中拿到高分的学生其历史知识运用是否优秀,还使得思考。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材的编排不甚合理,要改变这一问题,就要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对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当然,针对中学教学,还应该增加创新性,综合分析历史教材,对历史理论进行剖析和记忆的同时,开展系列历史活动,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个人理解和正确理解。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历史事件讲解加快了课堂节奏,学生为了成绩不得不紧跟这一节奏,其结果就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学习兴趣低下,对历史缺乏综合性的理解。教师要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融合到一起,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且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便于对教学进行正确的调整。

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在各个学科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这是由于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事件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历史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人们喜欢历史并愿意分享历史事件。但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并且在内容上往往注重总结,大量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头疼。为适应新课程的需求,需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摒弃教师一味讲解的方式,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丰富教学内容。历史理论通过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播放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对于现代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代社会网络技术比较发达,虽然有中考的压力,但历史教学也不应强调单一的方向。而是注重多向培养,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树立正确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学生应用网络来了解历史、并分析历史事件。初中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挑选合理的资料,以便于教学资料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3有效运用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下,教学理念的改革是根本。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教学新理念应致力于学习历史、应用历史。可以采取互动协作理念和情境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改变传统的、单向的教学方式,加大课堂交流、探讨力度,并为沟通互动创设和谐的环境。通过问题预设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互动教学理念目前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这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未来我们应针对教一189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促进情境教学理念的形成。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初中生的兴致得以激发。在学习兴趣培养上,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并发挥其自身的应道作用。历史教学的引导不应是刻意的,而应该是自然的,以便于学生的接受。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普及历史知识,尤其是学生用于分析历史事件的理论。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当时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环境及当时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历史知识,并且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体会到十分实用的历史道理。

4探究式教学方法推广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的主要倡导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直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历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学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并使其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对学生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初中而言,间接感受与学习活动均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对于教学具有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大力推广探究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究体验,就是将历史事件拿出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力、发生原因进行探讨,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条条框框。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将历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找到正确的事件节点,通过停顿和问题提问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借鉴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历史的直观性相比,教学也必须具有直观性、易懂性特征,以满足现代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

5总结

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看出历史对于现实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重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多样性及对现实指导意义的发挥。基于此,初中教师应对其校内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培养其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盛建萍 单位:上饶市玉山县四股桥初级中学

第七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探讨

摘要:在初中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人为学习历史就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在思想程度上根本没有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历史本身属于文科,需要较强的兴趣爱好才能够学习好,很多学生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并不感兴趣,认为内容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教师只重视书本上的内容以及应是考试的范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建设下,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的根本动机,缺乏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连接。因此学习初中历史,应当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燃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用实际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生活化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身体的原因,他们对于历史的学习可能并没有那么感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把握不够,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仅仅对书本上的重点内容加以讲解,但是历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有因有果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较难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一味的以重点为根本,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完全是被动式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脱离了生活的现实,因此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率很低。新课程改革后的根本历年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爱好来培养,然而现代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对历史的生活化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基础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生活经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和学习,这样才更加有助于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代生活当中,学以致用,而历史是一门生活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的,能够将历史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现代生活当中去,对人生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指导作用,前人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能够避免我们在行为中的错误和误导,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因此课本知识应当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如何开展历史生活化教学

3.1根据新课程目标,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讲授法教学,以及将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着重补充讲解,目的是达到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高效率的教育,我国的学生创作能力远远不及国外的学生,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决定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学生的从属地位,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现代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各种学习的潜能,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3.2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构建新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好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学生关系,那么学生对于他的课程学习也没有那么热情,导致整体学习成绩下降,没有学习动力。在此,教师应当多方注意学生的个人生活,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加以照顾,加强与他们情感的交流。

3.3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应当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一个在学习上较为困难的问题,然而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的能够紧密相连在一起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进入下一个问题当中,因为历史都是连贯性的,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重现情境,或者在学生当中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学生扮演当时时代的重要任务,开展重要的谈话和会议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当代的人文气息和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北京,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牢记的效果。

3.4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应当使讲解的内容条理化、清晰化、能够达成一个明确的框架,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楚思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讲解世界近代史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姚有针对性的对世界上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主要大事和影响等用“国内外比较法”有效地将国内的时局与当时世界背景下的格局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更加清楚来龙去脉。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对当时的时局有着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把握,也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历史知识的工地,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的过程的那个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其中加入自己的见解和对整个事件的独特的看法。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4结论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采取使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充分运用到生活当中,对于生活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经验和财富,运用历史去解决显存的问题,运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借鉴前人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也属于非常明智的行为,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使自己往后的生活过得更好。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更加有兴趣的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熊勇 单位:重庆市开县铁锁桥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郑阿梅.新课程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长春一中,2010.3.7

第八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实施,使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得到不断转变,但是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索,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

所谓新课程理念,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传统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之下,所以,许多教师的观念比较传统,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不需要过多地去思考,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只是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还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很难发现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老师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生与老师都只是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这样学生即使有一个好的成绩,也很难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并且不能够充分理解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是进行了肤浅的记忆,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3.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说,历史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繁琐的,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几乎为零,因此,学生就对于历史的学习只是在考试前背一背,平时根本不去积极学习历史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低,使学生对于历史了解非常少。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要想使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跟上时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该确立新的教学观,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只是注重教师教学过程,还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掌握,还应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把考试成绩当作评价学生好坏的关键标准。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观念与意识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具有独立发展的空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做一个引导者。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一直占据着课堂,应该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上讲解,而老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一旁对学生的讲解只是给予指导与更正,并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历史教学的要求,如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枯燥无味,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以及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在课上为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当时所受的耻辱,从而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某一科具有高昂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将会对于这一科目的学习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反之,学生将会对其产生厌倦心理。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内容都是一些记忆性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学生不再是枯燥无味,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童年的一些乐趣仍记忆犹新,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引入小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热爱历史,积极探索历史之中的优秀文化底蕴。综上所述,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

作者:张琳琳 单位:河北省唐山第四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林文珍.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2015(9).

第九篇:新课程下初中历史适应性教学研究

想要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教学模式与策略上的积极转变。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要充分分析新课程下的一些具体的教学要求,并且在教学模式的改变的基础上来更好地适应这种要求,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更为高质量的课堂。

一、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

锻炼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还可以给大家设置一些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及任务进行预习工作。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加以检验。可以看看学生课前自学课文时是否弄清楚了课本中陈述的一些内容,还可以考查学生是否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有所思考。良好的预习工作的落实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更加轻松,学生对于讲到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在剖析问题以及铺陈知识点时学生都会更容易接受。这既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种辅助,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预习能力也是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种加强,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下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既是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也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有效的铺垫。经过预习,学生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学生也会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学生的预习工作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既是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督促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良好的预习工作的落实能够让课堂教学节省很多时间,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这些都会对于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带来明显帮助。

二、注重对于学生的肯定与激励

传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一以贯之的是课堂上的主导,师生间的交互往往也非常有限。新课程背景下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有更多对话,要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与激励,教师的认可会让学生感觉到极大的肯定,这既是构建学生内在的学习信心的源泉,这也会让学生更加喜爱历史课堂。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和学生有更多互动环节,也要注重和学生间交互的方式,并且要善于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功效。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喜爱程度,并且有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及激励可以运用在很多教学环节中,比如,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比较准确与恰当时,教师就可以对于学生的表现加以认可。如,在回答“公元前221年为什么很重要”时,教参的表述是:因为这一年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而学生是这样说:“因为这一年战争结束了,天下太平了,所以老百姓欢欣鼓舞。”我认为意思相近,予以肯定,这既是对于学生的一种认可,也会有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又如,在讲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原意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而学生这样理解:“封建社会只推崇儒家思想,而排斥其他各家思想。”这也是一种较为恰当的解释,说明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是比较正确的,同样应当加以肯定。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认可是让学生构建课程学习的信心的来源,这往往也会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能够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历史观

新课程背景下明确将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目标,这也是历史课程在教学时要有效实践的一点。课本中的很多内容并不仅仅要让学生有所理解,不少知识点还需要学生有所思考,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判断与分析的能力。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可以留出一定时间给予学生思考,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与分析,并且慢慢构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这是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历史的分析与解读能力的一种有效培养,这也是历史课的教学的价值及意义所在。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唯物史学观来分析历史问题。如书上并没有关于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但学习了《秦统一六国》和《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之争》两课后,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对秦始皇究竟应该予以肯定还是否定?然后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同时,这也是学生历史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实现对于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并且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应当有的良好的实践过程,在这样的教学展开模式中学生才能够成长为思维更加独立的个体。

作者:潘素芬 单位:江苏常州新北区飞龙实验初中

第十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索

摘要:新课程理念将当今教育推向了自主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积极轨道,作为我国重要基础教育科目之一的初中历史也随之迎来了崭新的改革机遇。一层不变的以教定教式教学模式需要朝向轻松、民主的多元化教学、体验式教学而改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素质发展,重视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开放学习环境,以让学生尽量减小学习压力,学出兴趣,学出独特的感知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总是固守课本,以背记为主,难免让学生越学越僵化,感受不到历史的特色与乐趣。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学习氛围、学习思路、学习感受等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快乐、充实地投入学习课堂。

一、增进多向交流,建立民主课堂

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避免不了教师掌握绝对权利,一味地“生听师讲”单向对话的局面。历史教学因教学材料固定、教学元素单一而更加如此。教师因此要积极改善这种局面,活化课堂氛围,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自由地学习感受,在轻松、积极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还要让学生互相之间形成沟通,体验民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后,开启了一个新颖的话题“如果成功了,那中国的发展史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教师让学生都参与到自由讨论中,放松的课堂氛围,自由的对话权利,让学生们兴致颇高,不仅运用了书本知识,还大胆展开想象,激发出不少个性观点。多向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才能让课堂充实活跃。

二、注重趣味发掘,优化兴趣体验

新课程理念着重关注兴趣教学,倡导学生在自觉、自愿、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然而,真正到位的兴趣教学却少之又少,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发掘书本所不能展示的趣味资源,绽放历史学科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创设情境,丰富感知

情境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目的是让学生跳出课本的束缚,感受到更多、更广的学习元素,从而更加关注课堂、投入课堂。对历史教学来说,学生所面对的多是死板的数据和冗长的史实材料,如果能够通过创设情境,重组学习材料,让知识点丰富展开,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提升,学习感受将更加直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方法,如故事、表演、多媒体展示等,要让学生在符合心理认知需求,充分激发了解欲望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文化的杰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巧妙地将教材内容直观、丰富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激昂、雄浑的旋律声中,同时由多媒体细致展示的不同角度中欣赏了梵高的名画《向日葵》。生动、全方位的感官冲击,让学生快速投入浓厚的文化情境感知中,并主动希望得到更多的世界文化资讯。情境创设,让沉闷的历史课堂展开了新的印象,让趣味和活力越加满溢。

2.展开活动,开放实践

课堂活动犹如教学课堂的点睛之笔,独特、新颖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让学习实践更具吸引力,还能让学生从自主体验中感受到有别于传统的轻松、个性,因而延伸出更充足的学习兴趣。穿插着活动的历史课堂能够进一步发掘出历史学科的多样元素,让单一的学习模式变得自由开放,充满探究趣味。教学实施的重点是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围绕学生的兴趣关注点选取活动主题?为此,教师要紧抓新、奇、趣元素,让课堂活动跳出俗套,跳出形式,充满独有特色。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伐无道,诛暴秦》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看地图说成语”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秦朝地图,按照教师标注的地理位置和关键词提示,猜出相关的成语,并分组进行比赛。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全面调动起来,各小组密切配合,收获颇丰,“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一一被学生正确回答出。课堂活动有方向、有趣味地展开,为学生带来了学习动力,为课堂带来了精彩生命力。

三、开启问题引导,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所关注的学生能力培养多从学习思维入手,拥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而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陷于被动,缺乏创新意识,这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导入方式不够灵活。教师可以优化问题引导,让这个现代教学课堂常用的教学引导法变得启发性十足,毫不普通,不仅要让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牵引作用,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敢于质疑,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在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开阔问题思路,多制造主动提问环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学中,教师用问题“科举制的开创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回顾科举制的发展,并将学习思维引向古今对照,很快有学生主动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官员考核制度是不是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延伸来的?”问题,有独特视角和深度探究性的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在开放的问题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创新灵活的思维层面。学历史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导正三观,沉淀人格,要想让学生有效率地学习历史,就不能让历史教学课堂变成一潭死水,而应当以素质、能力、个性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指导,让学生轻松知历史,深度思历史。

作者:赖学军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学校中学部

参考文献:

[1]李萍英.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科教文汇刊,2013(20).

[2]张莉.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议论文,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