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论文

时间:2022-09-23 03:37:00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论文

摘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当着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而学生自己能不能自主学习更是一个关键。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用的都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教师偶尔提问个问题,必定“惊起一滩鸥鹭”。如此课堂学生怎能“修行好”?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开放式教学”,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为“指导式“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讲课要精要,使学生充分参与。

1、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怕学生自己找不到准确答案,对于课本的每一个问题都主动解释的很仔细,并清楚的给出答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懒于思考的惰性。新教材里设有很多的“动脑筋”问题,教学大纲里也明确规定这些问题一般由学生自己思考找答案,当然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总结。结果有些同学就对我提建议:“老师,自己找答案太浪费时间了,以前老师都直接给我们答案,背下来就行了,省时又省力。”可见学生已经成了学习的奴隶,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教师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特别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因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可引导学生思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的看待,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进步性,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又有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本内容和问题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般少讲甚至不讲。如有关科技文化的历史课,可画出表格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只简单的进行补充和更正,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另外的学生解答。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避免了学生凡有问题都依赖老师给答案而不思考的情况出现,强迫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模式,多种教学途径上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

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上,到了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的课,就出现厌倦情绪:这么多的年代,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措施……太难记了。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趣,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直观的东西印象往往比较深刻,所以我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把许多的历史情景、现象、线索等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

2、多搞其他形式的课,如辩论赛、历史故事会、历史成语大比拼等。无论老师的课上的多么好,学生对于这类自由活动、气氛宽松的课还是有着浓郁的兴趣,所以教师可投其所好,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保持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3、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时,一些重大发明对当前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像火车、飞机、电灯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又如讲“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时,可让学生寻找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台独活动都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样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兴趣。

4、采用加分法、随机回答法。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并不是不会,只是不敢举手回答,所以教师可利用只要回答问题就给加分的方法鼓励学生,让他们明白参与的重要性。也可采用随便叫学生回答的方法,但要注意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不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厚此薄彼。对于那些不大习惯举手或没有胆量的学生,这种做法看似有些强制性,但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开发思维。公务员之家

三、历史教学中引入语文教法。

“文史不分家”这句话不就是说明语文和历史是相互辉映,很难分清的吗?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反映历史事实饿,而历史又为文学提供了可写的素材。二者是相互辉映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引用语文教法。

如历史教学中可让学生像学语文文章那样归纳大意要点,找出关键词语,这样来记历史知识比死记硬背好的多。也可运用语文中的听写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既督促学生学习历史又加强了学生的听力。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中学到的跟历史有关的成语,让他们查其含义,接而引出这个成语的来历,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丰富了语文知识,相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

四、旁征博引,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可以信赖。

记得有一次我讲汉武帝因为霍去病英勇而赐予他“冠军侯”的封号时,我顺便提到了英文“TOBENO.1”(夺冠),学生好像发现奇迹般的大惊小怪:“老师你懂英文?”还有一次讲祖冲之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时,其中有一个答案是“创新”。我就利用学生政治课刚学过的一句话提醒大家:“没有什么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恍然大悟,异口同声的说:“创新”。之后又是一片惊讶:老师还懂政治?在这些惊叹声中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就会信赖老师并喜欢学习该学科。

因此,作为一个老师,只会那么一点点专业知识就高傲自大不思进取,在今天来讲这种态度已经是吃不开的了。要达到今天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老师本身就要不断增殖,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要求,才能教出好学生。

另外搞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一贯持有的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学生讲话,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交友交心,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对该学科感兴趣,上课才会积极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些,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所以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受欢迎的形象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你教学工作的开展。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摒弃“划拉背”的陈旧做法,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都爱思、会思、多思,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