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林业建设思考

时间:2022-03-15 08:25:10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林业建设思考

摘要:“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给中国的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西部地区林业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产业升级换代、加强政治合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西部地区应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发展生态林业,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改善林业结构,凝聚对外贸易优势,并与沿线国家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力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创造林业经济的新增长。

关键词:一带一路;林业;西部地区

1前言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以及周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深层次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带动周边的经济增长,也将为世界和平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西部省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过程中,林业的发展对提供生态环境保障、打造西部绿色长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丝绸之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态环境、拉动贸易增长、扩大文化交流、实现政治互信是各国共同的愿望所在。因此,西部地区应把握历史契机,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深入谋划林业布局,积极打造充满生机的绿色新丝绸之路。

2“一带一路”为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古代丝绸之路源于中国,而今新丝绸之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分别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沿线各国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积极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枢纽,因此,“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1经济领域

“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后金融危机时代使世界各国不断增强居安思危意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一把“双刃剑”,努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对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贫富差距至关重要。同样,对中国西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贯穿恰好有助于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发展自由贸易,拉动就业增长。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西移,在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下,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

2.2政治领域

“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被西方国家视为潜在的威胁。因此,世界多极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国强权政治的影响,如贸易领域的壁垒问题,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的困扰,因而加强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对推动经济领域合作具有积极意义。正如东北亚各国的区域合作,国家间的战略合作与各国地方政府的交流、互信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西部地区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化政治领域方面的交流。

2.3文化领域

“一带一路”同样伴随着文化领域的合作。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文化交流也是各国寻求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体现出文化交融的优势,而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更是如火如荼,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活动从不同层面展现出合作的潜力。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浓郁的西部文化,在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先进文化理念的传播,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手段,实现地区和国家间的互动。

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意义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发源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同时受地理及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又是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最多的地方,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急需得到保护和治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林业的发展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武器,也是顺应扩大贸易合作趋势,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和传统林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而且“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性战略,是对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概括性表述,所以林业经济还将为区域政治合作注入更多的活力。

3.1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首先,从西部地区本身来看,其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西部地区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并不理想,高山、高原多,平原所占比例小,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差,交通物流成本也高。特别是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具有粗放特征,掠夺性的开采使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林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东部地区虽然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但也面临人口聚集膨胀的压力,另外空气质量下降、雾霾持续不断等问题都给东部地区带来困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西移和发展的同时,也必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投资贸易应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所以“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次崭新的契机,政策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对西部生态环境实现从“破坏大于治理”到“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历史性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从“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来看,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必然造福沿线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的西部地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促进,在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同时,西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必将受益,西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又将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林业和林业经济双嬴的局面。

3.2提高林业经济产值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西部地区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在全国均占据较高的比重,林产品资源丰富,如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西部省份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区域。近年来,中国林产品贸易有着较好的增长趋势,不仅进出口总额呈现递增,而且贸易顺差可观,林业经济的潜力可见一斑。2001—2014年,中国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木材制品、植物产品及橡胶等占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1],说明木材及其加工制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资源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相互间的资源供给具备稳定的基础,未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将提高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制造业产品运往国际市场的运输成本,促进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2],因而林业经济产值还具有上升空间。同时还应注意,传统的林业经济是以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生产和粗加工为主,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经济特点,其弊端在于森林资源被大肆开发,而后续的森林资源生长繁育速度不及开采速度,不仅会直接损害自然环境,而且林业的附加值也低,在贸易活动中处于劣势。“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引领中国在国际分工、资源配置领域向更深层次迈进,相应地,对林业和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林业产业的升级也将获得更多的动力。

3.3扩大国际政治交流

正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必然涉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可否认“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领域的合作会一马当先,但同时也明显看到各国在其他领域掀起的热潮。环境保护属于世界各国的社会责任,经济合作不仅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更需要彼此间的相互促进。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林业和林业经济要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沿线国家的合作支持,无论是生态理念的传递,还是经济投资和技术的分享,都有利于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彼此间的学习和合作还将进一步推动政治互信的发展。例如,东北亚区域合作对次区域合作的带动,使地方政府间也加强了合作交流,政府层面、非政府层面的合作内容尤为广泛。西部地区林业建设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一带一路”的战略促进将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商生态合作提供契机。从这一角度来看,林业经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因为全球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合作,包括对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对气候条件的改善等首先需要获得各国的共识,需要政治互信的支持,所以林业不再是单一封闭的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策略

顺应“一带一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西部地区应当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发展生态林业,为新丝绸之路营造有利的环境。同时,西部地区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改善林业结构,凝聚对外贸易优势,并与沿线国家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支撑。

4.1强化林业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体现着人们的文明理念,传统的掠夺式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恶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生态文明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新阶段,强调以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认识“一带一路”长远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理解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做好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规划。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来看,其陆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之间相差悬殊,说明森林资源的增长还有明显的空间,未来应当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扩大森林覆盖率,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等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生态理念的宣传,并提供更多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共荣,《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等文件也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今后林业部门应当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依法治林,禁止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通过多种经济杠杆的调节,提高基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例如,增加基层造林收入,采用贷款、贴息鼓励经济林种植,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区设立专项治理基金、提供专家团队服务等,从而为新丝绸之路建设营造有利的环境。

4.2提高林业贸易水平

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贸易的支持和带动。“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西部地区应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速林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贸易水平。而且“一带一路”旨在连接亚欧,形成东欧、西亚以及东南亚成熟的贸易运输网络,从而为相关地区带来贸易便利,推动经济的发展[3]。近年来,中国在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活动中,投资过度集中在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领域,而资源深加工、高端制造业、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领域少[4],这也说明今后贸易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相比之下,中国的西部地区甚至更值得发达地区的过剩资本流入[5]。这些对西部地区林业建设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目前,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有所增加,而且商品结构正在优化,只是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但这也恰恰是西部地区积累后发优势的机会。在林业经济领域,西部地区应加快林产品深加工建设,改变木材产品出口、初级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格局,发展林业产业深加工配套。例如,对速生丰产林产品体系的扩大、名优经济果林的培育,引进优质苗木花卉品种,在家具、建材、食品领域拓展深加工贸易,力求从多方面提升林业经济产值。

4.3搭建区域合作平台

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仅可以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建设,促进林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和沿线国家搭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新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也在面临与中国西部类似的生态问题,生态合作、生态互补、生态交融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发力点,使沿线各国紧密合作。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西部地区应围绕林业建设问题,在现有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周边国家创建区域合作论坛、举办贸易交流促进会。例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东盟论坛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林业生态方面,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就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扩大贸易市场等领域问题都可以形成新的合作项目,而合作平台正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5结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也是沿线国家谋求和平共荣的需求所在。绿色丝绸之路的打造、林业产值的提升、国际合作的深化对西部地区来说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西部地区应立足长远,积极制定科学规划,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有机统一体,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上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作者:陈开伟 单位:西昌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37-46.

[2]郑涛,左健,韩楠.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09):149-155.

[3]万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机遇[J].中国市场,2015(25):238-239.

[4]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29-36.

[5]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