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革新若干问题探索

时间:2022-09-06 11:23:10

林业革新若干问题探索

江西山地广阔,资源丰富,是我省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把开发山区,画好“山水画”作为一项战略措施,足见林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如何认识我省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利用这个优势,发展这个优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尚未能很好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纠正了“左”的错误,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改革实践中,可以明显看到林业改革的内容、进程和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讨论。

林业改革的初步成果和启示在短短几年内,林业改革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首先由传统经营林业的副业户,凭借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的剩余以及生产技术优势很快发展为承包重点户,进而发展为以林亚为主亚的专业户,在生产发展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以专业户为基础的各种联合体。目前,我省农村已涌现出林业重点户24194户,承包面积45.7万亩,’植树造林38.7万亩;专业户2101户,承包面积11。4万亩,植树造林8.1万亩;各种联合体1082个,共14459户,承包面积32,6万亩,植树造林15.9万亩,群众自留山4000万亩,植树造林198.7万亩。承包山和自留山共造林261。84万亩,超过了全省260万亩计划任务,占全省实际造林376。8万亩的70%。为了便于分类指导,制定有别的政策,我们根据林业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的不同特点,将各类专业户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开发(造林)型”专业户,“经营型”专业户,“保护型”专业户,“利用型”专业户。“开发型”专业户多在人口多,交通方便的地区,一般只有荒山,没有资源,主要任务是植树造林,通常在幼林郁闭前间种二、三年农作物,生产水平低,一长短效益矛盾突出。“经营型”和“保护型”专业户,一般有间线利用和林地资源利用,经营的外延条件好,矛尼较少。“利用型”专业户多在地广人稀的山区,经济技术落后,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当前我省主要是“开发型”专业户,“利用型”专业户甚少。

从专业户的发展过程和完成植树造林情况来看,林业生产形势是很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是有成效的。改革的实践给我们有如下启示:一、林业生产力从“大锅饭”、“大呼隆”王国解脱出来,那种改天换地、创造新生活的爆发力是巨大的,必将冲击生产关系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而推进林业的前进和发展,各种生产责任制取代了“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只有国营林业、集体林业的一统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以户(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专业户(家庭)林业,这种新型的家庭经济成了发展林业的主要经济形式;三、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冲破了“小而全”的自给或半自给经济的束缚,向着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发展展示了多经济成分,多层次结构更广泛的联合,形成区域性经济技术开发中心的前景,为林业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林业改革还只是刚刚起少,很不完善:专业户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全省各类林业专业户仅40822户,其中专业化程度稍高的专业户和联合体只有1656。户,仅占40%;发展不平衡,重点林区的赣州地区各类专业户只占全省专业户的8%;专业户类型单调,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这些情况表明,适应林业经济周期长特点的有效经营方式尚未能很好解决,林业的副业地位未能很好改变。发展商品生产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一林业经济周期长,解决长、短经济效益的矛后,对林业专业户积极性的持久发展有着决定的意义。而林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又只能在商品生产上开辟道路。当前,突出在我们面前有两个新的问题:一是巩固和发展专业户,引导它们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扩大承包经营的外延,丰富林业经济的内涵,不断提高商品率;二是引导承包经济稳步向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促进多成分、多层次的经济联合,逐步形成区域性经济技术综合开发中心。林业的商品基地主要在山区,改革的重点无疑也要转向山区,而且要采取“以开放促开发,促繁荣,促发展”的方针,才能推进山区商品生产的发展,振兴江西林业。

第一、推进大面积承包专业户的发展大面积承包,是发展商品生产,建设山区的根本出路。大面积承包的意义在于:用扩大面积来扩大资源可利用量,协调林业作业时间短,间隙时间长的矛盾,便于采用专业化的组织形式,作为一项产业集中投入劳动、资金、技术进行集约经营,开发多级多层利用,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承包者把开发山区,建设山区作为终身产业,进行长期经营。要指出的是,怎样认识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家一户的家庭经济突然成了农村经济的主体及其性质,是我们能否放手发展大面积承包专业户的一个重要认识间题。专业户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经济,但是,它根本不同于旧社会的个体经济,也不同于合作化前的小农经济,因为基本生产资料山地集体所有的性质并没有因为承包山、自留山而改变,它是集体经济与一家一户的家庭经济的结合,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一个有活力的经营层次。所以,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支持专业户的发展。我们也要看到,在大面积承包经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种脱离国家控制的“离心力”。这正好说明,我们要加强领导,引导它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时,还要有一些鼓励和限制措施。比如通过合同,通过价格、税收、信贷,以及提供各种服务来进行指导。特别要提出,建立“资源税”、“开发税”,以低税鼓励“开发型”建设,重税限制掠夺性破坏和迫使无力经营者转让。

第二、逐步建立多经济成分多层次结构的综合开发山区的经济技术体系山区的优势是山地,有资源,但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财、物、技术奇缺,综合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商品生产的起点很低,相应的,建设山区的起点也很低。为了把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成商品优势,进而发展为经济优势,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农业区、从城市引进劳力、资金、技术、信息,或提倡城市向山区投资、投劳、投技术、投设备,发展承包荒山造林、改造次生林,开犬林别仁产,综今利用森林资源、林地资源、水资淖、旅游资源等。可以单独承包经营,也可以联合办场(厂)。二、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利用山区资源的一些工厂企业逐步向山区转移,把一些能在山区生产,直接为农村市场服务的产品转到山区生产。三、有计划地把山区资源引向农业区和城市,发挥这些地区的技术、劳力、资金、设备优势,进行深度加工利用。四、按自然经济区进行综合开发建设,逐步建成经济文化发达的山区。发达的山区经济特征是,资源质优富有,利用率、商况:率高,信息发达,自然环境优美。

第三、建立和发展各种专业服务组织随着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力必然要冲破原来意义上责任制的范围,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向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扩展,因而广大山区群众迫切要求社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比如生产、技术、信息、加工、储运、资金和信贷、供销以及经营管理等服务,‘以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和发展各种专业服务组织(公司、站、队、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大步骤‘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村技术、人才、资金相对集中,形成优势,提供服务;有步骤地把一些全民林业企事业一单位转为服务部门;鼓励退职或在职技术人员兴办服务事业。但是兴办社会服务组织,要根据群众需要,条件成熟一个办一个,切忌形式主义,“一刀切”;切忌脱离服务对象,在上面搞空大的“花架子”;切忌包办,搞成“官办”机构。按照林业二重性调整林业生产结构从生产过程来石,森林培育城于种植业,森林采伐属于采掘工业;从生产效益来着,森林有汽接经济效益和问接生态效益。

林业广分这种二重性属性表明,培育一与采伐,保护与利用,始终是林业结构的中心环节。然而,林业二重属性是统一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之中的,在这个过程中,既形成森林自身,又孕育了极为丰官的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建造和改善着自妙环境。因此,调整林业生产结构要冲循以下原则。

第一、系统论整休性原则林业是有复杂结构、层次和功能的系统,‘它是目,生态一一技术-一经济^::’’因素构成的小系统所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其教休功能存在于组成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互影响之中,而大于要素功能之和。所以,生态、技术、经济这些因素之间的状况及其关系,对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从生态、技术、经济这几方而失认识系统的雄休特征,进而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山区自然资源多数是可再月的,丫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再生性是人类永续不竭利用的基种。同时,绝大部分又是生物资源,有一个缓慢的自妙生一长过程。这种增长的有限性.决定了开发利用必须适度,才能持续保持利用优势。在利用过程中,还右两个日标,即:扩大森林资源,主要是更新、造林、绿化荒山荒地,提高森林质量,主要是抚育改造,集约经营。总之,调整林业生产结构,最根本的是彻底改变“重采轻育”、“重利用轻保护”、“一单一木材”的错误思想指导,调斡好采与育、利用与保护、单一经营与多种经营的关系。调整林亚生产结构,还要调整和改善林种结构、材种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蓄积结构,分布结构,以及农、林、竹土地利用结构。

第二、维护生态平衡原则森林是具有时空性质的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方面,‘臼是有巨大生产浴力和重要经济价值的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又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控制中心。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不断调整和改善系统的结构,提高系统的功能。在自然状态一F,生态系统的发展总是朝向结构复杂、层次有序、增强功能、提高生物量、控制和改造环境的最优状态发展,也就是向“高功能“高积累”的稳定状态发展。“高功能”、“高积累”,对人类来说就是“最大保护”,“最大生物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两者不可缺少,同等重妥。实际上,人们利用自然资源时,往往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最大生物量”,忽视了“最大保护”,破坏了系统的结构和平衡,出现了一系列危及人类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生态危机。自然资源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开发利用要有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资源自然生长率,它限制着利用量不能超过生产量,也就是不能破坏自然资源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这个基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要按生态工程建设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建造自身的有序结构和层次,充分而有效地分层分级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进行能量循环和物质转移的高功能效率与高生产效率的统一系统。人们摸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层次而进行重建人工生态系统的工艺体系,就是生态工程。这种“工艺”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刊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按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搞好林业技术改革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是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林业改革的基本目的。林业劳动生产率是林业生产力的综合反映,显然,林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只能以林业劳动生产率来体现。然而林业劳动生产率很低,经济效益也很差,林业产值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5.6%,这与林业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很不适应的。改变这种状况,要从战略上决策。

第一、把林业置于科学基础上任何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林业生产是劳动力利用生产资料作用于自然力的过程,林业生产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结合。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效地利用自然生产力,科学技术就成了决定的因素。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0一80%是靠科学技术。因此,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林业生产力,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打好基础。比如,按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条件,进行林业现代化建设区划;逐步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森林生产力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工程研究,良种建设,建立科学技术管理体系等等。总之,要把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林业技术体系联系起来决策,力争在本世纪内,使传统经验,经营粗放,生产原始,结构单一的物质技术体系转到以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系列化、信息化为基础的物质技术体系,实现中国式的林业现代化。

第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低的劳动者,不可能创造高的林业劳动生产率。这也表明,开发山区甚为紧迫。一方面,在开发山区的过程中,把科学文化带进山区,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发展林业教育,特别要大办初级林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不断向山区输送“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