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改进措施4篇

时间:2022-08-07 02:34:33

会计信息失真改进措施4篇

第一篇

一、目前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我国。从2001年底开始,美国也发生了一连串公司巨额假账丑闻,涉及假账丑闻的公司有世界通讯、安然、施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南方保健、微软、通用电气、思科、默克等。有调查显示,多大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企业有盈利报告造假的嫌疑。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逐年增加,越演越烈,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公司罔顾国家法律法规,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构财务报表,这些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秩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断的恶性会计造假事件使公众丧失了对会计的信任,难怪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二、文献回顾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对会计信息失真一般都会分为合法性失真和违法性失真。如唐国平、郑海英(2001)认为区分“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十分重要,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要把企业置于整个市场环境中进行考察。吴联生(2003)则首次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即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因此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域秩序、信息不对称和人类有限性等三方面造成。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吴联生(2001)认为违法性失真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会计法》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单位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首先修订《会计法》和《刑法》中有关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相关条款。王雄元(2003)从责任主体会计信息失真的收益和成本两方面处罚,也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法律责任的不完善。蒋尧明、罗新华(2003)则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源于当前我国对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因此失去了一支能有效监督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市场力量,因此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关键在于培育真正的会计信息市场需求主体。娄桂莲(2013)认为会计规则制定者、会计规则执行者及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基于力量对比和行为动机的不同而展开的博弈促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首先规范各方行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把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所有者从管理者处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从企业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新的分类方法扩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外延,建立了更加全面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体系。第二,本文主要从监管机制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

本文开头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后已经提出,本文讨论的会计信息失真仅指主观性、故意性的会计造假行为。从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这样的会计信息失真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所有者从管理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二类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从企业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

(一)企业所有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

现代股份公司的双层委托关系,使得公司的实际所有者逐渐远离了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实际活动,只能通过管理层的财务报告了解公司运行状况。然而,所有者与管理者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这种双元控制主体的矛盾,使得管理层愿意并且能够实现内部人控制,为满足个人利益而忽视所有者的利益,这是管理层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必要性。从博弈论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会计信息失真实现的可能性。假设M、N是市场上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A公司希望会计师事务所能本公司出具一份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如果M愿意接受这一要求而N拒绝,那么M将获得A公司的青睐,夺取这一市场份额,M、N的收益为(R,0);如果M坚持准则拒绝这一要求,那么N将获得这一市场份额,M、N的收益为(0,R);如果M、N均同意顺从舞弊,那么M、N分享市场份额,获得收益为(R1,R2);如果M、N均拒绝这一要求,那么A公司将会寻找其他会计师事务所,M、N均失去这份市场份额,获得收益为(0,0)。因此,M、N的占优选择都会是顺从A公司的要求参与会计舞弊。另外,在我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所有者形式,即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我国会计稳健性的有效需求本身就不足,国有企业由于缺乏人格化的组织或个人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职责,更是缺乏追求会计稳健性的动力。

(二)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区别于原来采用的计划经济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根本上说,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于企业从会计造假中得到的收益大于其违规成本。那么,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就要从下面的等式中展开:法律风险=被发现的概率*惩处力度公式中的“法律风险”是对企业违规成本的衡量,“被发现的概率”取决于监管机制的效率效果,“惩处力度”主要依赖于当前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就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首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界定并不清晰,这就为会计的执法带来了许多认定上的不确定性。其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会计信息失真量刑过轻。如我国《会计法》规定,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以及藏匿或故意销毁应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在通报的同时对单位罚款5000-10万元,对个人(直接责任人)罚款3000-5万元。④对企业或企业集团来说,这样的罚款相比于其从违反法律法规进行会计舞弊中得到的收益而言无疑是九牛一毛,威慑力太小。最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乏配套性,不能很好地相互补充、相互牵制。如《会计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现行《刑法》中并未对这其中提及的“刑事责任”进行配套的解释说明,这样一来,“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就成为了无法可依的一句空话。

2.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监督是政府监督的一个环节。但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后,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但需求者却是社会性的,这二者的矛盾使得会计不可能独立地履行监督职能。现行会计法重构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然而,这种监管机制在现行的实践中仍然很不健全。比如单位内部监督,它的主体是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然而会计人员由本单位直接领导,必然不会忤逆本单位领导人的意图来揭发会计造假的行为。对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由于其自身的独立性,很难对单位内部的隐秘的会计行为做到完全了解。对于国家监督,其监督对象数目庞大,监督成本高,不可能对每家企业都进行监督。正是由于这些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监管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被发现的概率非常小。目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惩处力度小,且由于执法不严、监管不力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被发现的概率低,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违规成本低廉。将这项违规成本与违规收益相比,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势必会进行会计造假,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机制创新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首先应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而且针对目前会计监管机制的缺陷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进。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同根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机制也要立足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创新

既然企业内部所有者从管理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当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制度造成的委托问题,那么要从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当前的产权制度做出一定的调整,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但是国有股在许多公司股权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国有股的改造与监管是当前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创新的主要突破点。现阶段在上市公司中,国有股转让的倾向是通过增加法人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法人股大股东的引入来实现的,使上市公司从“所有者缺位”导致的治理结构混乱中找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法人治理主体。除此之外,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实现管理层收购,管理者成为公司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管理层收购后,委托制下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等的问题都会得以解决,监管成本也都会大大降低。

(二)企业外部监管机制创新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然而,自2000年以来,美国一个个著名大公司在短时间内相继爆出财务造假丑闻或申请破产保护,其中既有安然、世通等声名显赫的上市公司,也包括著名的审计机构安达信、普华永道,还有顶级的世界金融机构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林证券等等。这些舞弊丑闻震惊了美国政府,也给世界经济笼罩了前所未有的阴影。之后,美国总统、国会、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证交会”)等各部分纷纷采取了大规模、大力度的整治措施,这些措施效果显著,非常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1.重新分配监管力量

我国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并未发挥应有的监管效果,原因在于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公司内部监督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奥法案”)规定:创立一个5人组成的“上司公司审计监督委员会”,对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拥有调查、执法和惩罚权。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处于行业自治状态,其监管未纳入法律规定,国家监督最具独立性,然而最不可能接近企业内部来了解企业各项信息,所以,国家监督的对象可以重新界定为国有单位、与公众利益有关的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对象为其他单位,这样,各种监管力量适当分工,彼此协作,增加了会计监管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加大处罚力度

美国2002年7月通过的《萨奥法案》重新规定了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创立一项有关证券欺诈的重罪,最高徒刑可判25年;对企业高管欺诈罪行的惩罚由原来的5年徒刑提高到了20年;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我国立法机关面对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现状,不仅要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处力度,还要进行民事和刑事责任的制度建设。总之,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这样,企业才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结语

现代经济中,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的纽带,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政府、社会公众都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从内部来说,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从外部来说,主要在于违规成本低于违规将会获得收益。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各种监管力量应该形成合力,建设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另外,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增强执法效果,这样,才能最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作者:段倩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第二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况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原始资料失真。大多数的企业为了自己的私利,会千方百计的制作不真实的凭证。比如残缺的、不合理的原始凭证,违反法律规定建立账户,更有甚者不设立账本。

2.利润指标不实。有的企业不是根据有关会计记录如实反映,他们努力制作虚假的企业经营成果,比如说:调整分配方式,改变计算利润方法。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会虚报企业利润,故意漏记或者不记企业的收入等等。

3.费用不实。核算方式违背标准,改变费用使用的真实性,很多应该被提及的费用不会被提及。在成本计算方面也会做许多手脚,肆意改变成本和计量方法,减少成本的罗列。

4.所有者权益不实,数字不准。比如,接受账款方面作假;不能很好地管理固定资产,账目记录不完整;不遵守正确的程序对资产进行处理,比如:资产的清理、转让、报废等。

5.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偷逃税收。在业务预算方面大做文章,虚构费用,大幅度提高职工福利和职工的工资,还有隐藏业务利润,让利润隐藏在流动账务之中等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的职业生涯会因失真的信息受到影响。会计的宗旨就是统计真实的数据。这也就意味着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直接的影响会计这个职业日后的发展。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管理者经营公司,利于公司发展。当然,这些也正是体现会计的价值和真实会计信息的给公司的利益。换言之,失去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一文不值的,会使会计工作失去意义。另外,它还会影响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

2.企业会因为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危及自身发展。许多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会因为不真实的信息而无法准确地对企业的未来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规划。工作人员在实际落实计划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一定会影响企业的间的竞争,尤其是在大型的国际性的竞争当中。

3.企业的宏观调控受到会计信息的影响。失真的会计信息会造成许多很严重的经济问题。比如:成本和销售的错误估计、企业资金的流动、职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和领导的错误决策等等。

4.市场经济秩序会受到会计信息失真而受到影响,不能彻底地进行改革。财务监督的失职、经济效率的不真实和失真的会计信息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的秩序,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深化改革开放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5.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诱发一些经济犯罪。如企业和官员勾结,企业行贿,官员贪污腐败。很多的管理混乱也是由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导致的。由此而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的失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经济市场的随机调动,如物价的上下浮动等,还有从业人员不能很好地处理客观因素而造成的信息失真。二是主观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从业人员因私心而进行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而导致的信息失真。

(一)产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的缺陷。从会计学属性的角度看,会计学有两大属性,即方法属性和理论属性。若把两种属性相结合,二者就会产生冲突。从本质上看,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有数据都必须根据严密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但是一部分支持数据的数字却是概念的货币化,这些数字往往根据主观经验估计得出,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呈现的结果有所偏差,作为结果,会计信息发生了客观失真。从会计计量理论的角度看。会计的主要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然而这一假设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它假设货币的价值稳定,然而若发生通货膨胀现象,会计提供的财务数据就会失去客观性,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造成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另外,现在历史成本计价法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却希望利用财务报告对未来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理性的预测。这样,当前依托历史成本的财务报告已无法满足经济决策的巨大需求。

2.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美。现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各类企业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相应地,在会计行业的大整改下,企业也具有了更大的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概率。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各项政策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和制度均由人制定,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还受到了认知对象的复杂程度和制定者知识水平的制约作用,所以导致其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完全贴合实际,据此又导致了受这些规则指导所产生的会计数据与实际不符,导致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另外,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国家政策法规之间也并不能做到完全协调,它们之间时有冲突,例如税收制度和会计准则之间、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之间,都存在大量的冲突和不协调之处。作为结果,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3.会计环境因素。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新的经济情况层出不穷,相关制度还没有健全。毫无疑问,就是在经济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因政策调整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现象。更何况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在很多情况下会计行业在处理经济事项时不是十分明确。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将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甚至有所偏差。大量实践证明,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呈现正相关。另外,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受到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及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水平的影响。例如,在搜集、整理和传输各类会计数据时,一方面要依赖于财务会计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还要依据业务核算和统计等一系列资料,而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应用情况将会对这些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产生较大影响。

(二)产生主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单位领导因素。一是利益驱动。单位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常常与单位领导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一些单位领导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谋取私利,利用上下级关系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制作假的会计信息以换取自身利益,例如:为了偷税漏税和获取贷款而谎报利润等。以上这些行为都可以让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真实,让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二是法律意识不强。很多小型企业的领导缺乏法律意识,在自己的所谓的领导下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让做假账,多户头等情况时有发生。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学历水平不高。甘肃省的平凉地区对5937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会计中的大部分学历不是很高,在这5937人中,大学本科从业人员仅有162名,占总数的2.7%。高中学历以下2367名,占总数的40%。中专学历的从业者和大专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到半数以上。这些数据都可以很好地证明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不高。甚至还有许多没有从业证件的工作人员。二是业务素质不高。很多的从业人员的年纪较小,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当他们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的时候,就觉得十分棘手。另外,很多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够及时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导致新的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这些情况都造成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三是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许多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违背原则,监守自盗,或主动帮助领导造假,完全丧失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

3.会计中介机构原因。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建立一些具有监督职能的社会中介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但是有些机构形同虚设,基本上不能行使自己“经济警察”的职能。在2001年,国家审计署对一部分的注册会计事务所进行审查。审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审查结果表明:大约七成的审计报告出现了严重失实的现象。这个会计信息失实牵扯到41位注册会计师,高达70多亿人民币的造假金额。会计人员在利益面前,触碰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以至于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现象。

4.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现在,会计工作需要调节各级的工作,需要而不得不服从领导的要求也是致使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这一切都是由于会计部门在一个企业中是不断地运转的,该部门属于企业的管理层。它行使着很多权利,例如:人事权,分配权和理财权。这一原因让该部门的难以很好地行使。换言之,现在会计部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可以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如果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5.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审计和税务监督、财政与会计监督等不同经济监督的标准存在较大冲突,没有做到完全一致,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各自为政,功能在一些情况下存在大量重复,有时候又无法进行有机结合,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十分不理想。另外,现在很多的企业的制度不足够完善,或者说有一部分的企业制度形同虚设,很多的违章现象不会被及时发现。企业制度几乎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致使很多违反且规定的情况层出不穷。

6.对会计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执法不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使有关部门查出了问题,很多的时候,制度可以很好地被执行。但是由于很多的惩罚措施不足以让人引以为戒。还有的现象就是:虽然做到了违法必究,但是执法不严。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不真实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些中介机构,帮助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按上合格标牌,这个也是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制造者更加猖獗的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从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上看,会计学的两大属性无法完全做到协调一致,冲突必然会发生。然而,在进行估计工作之时,会计从业者却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自身的主观性为会计数据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在收集数据时必须提高计算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精确。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合理修正,针对具体项目的不同使用相应的计价方法。鉴于商品的价格具有不稳定性,时常会发生变化,所以历史成本会计无法为相关人员提供精确的会计数据。在此背景下,物价变动会计能够有效地纠正历史性会计信息带来的弊端,对物价变动为数据信息带来的各类影响予以充分的展示。对于如何对物价变动会计模式进行选择,在此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国内实际物价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做法,制定科学可行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2.提高会计准则、制度制定的完美性。要想最大程度地降低客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概率,就不能忽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问题。对此,我们应把会计规则制定得更专业、具体。作为结果,在开展具体的经济业务时,不同的待摊费用和应计项目等能根据具体的会计规则,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另外,在会计规则制定人员的组成上,必须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的人员;而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使当前的会计行业能够保证发展的稳定性,第二,能够使会计从业者对会计环境的潜在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未来环境不确定性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消极作用;使准则中的各个定义准确无误,释义要清晰,解释要合理,对于那些有多种理解的定义,必须做出具体阐述,并列出其适用的情形,避免误解的造成。另外,尽量避免适用模糊性的词语,如“或者”“也许”等,并且使相同或类似内容的规定保持一致。在不同会计法规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上,应在充分考虑当前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大力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学习其会计准则的相关表述,使不同的会计法规保持一致,使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改善会计外部环境。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要注意是否适用环境的变化,要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比较科学和超前的分析和预测,并且能够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会计行业。例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使用电子计算器,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效率都会得到提高。在确保既有的会计核算数据的前提下,应按照当前物价的实际情况和其对企业开展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不同,选择那些受到较大影响的项目,遵循成本理论,对其采取适当的调控,并把具体的调整做法通过会计报表予以说明,方便管理层制定出更为可行的决策。

(二)主观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加大会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会计方面的宣传工作十分必要,不仅要认识到客观真实性事会计的生命,还要意识到在理论和法律上会计具有监督职能。各新闻媒体和专业报刊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地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虚假的危害、国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归属及其惩处等宣传,使作假的人有所畏惧,监督的人能负起责任,使受骗的人能有所警觉并在发生损失时能得到补偿,形成一个人人能关心会计信息质量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群防群治。

2.规范企业领导人的领导机制。实行激励政策使领导者利益得到一定保证,避免受利益驱动而干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设立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的领导奖金等。领导人应实行竞争上岗,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根据业绩决定其去留。建立单位负责人领导财会工作负责制,把企业财会工作好坏、有无违纪行为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的重要内容,对重大违纪事项,依法追究领导人的法律责任。

3.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会计法》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种强制性约束,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很好地执行它。即企业领导实行自己的监督职权,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不断地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从业人员可以正直、客观的处理处理好个人和工作的关系。另外,还要加强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工作人员依法整理资料,不做假账等。从各方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社会监督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努力加强中介本身的职能。当然,不也就得涉及到中介机构的制度完善。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之中,也要有政府部门对其的监督。比如:审计、税收等政府部门的管理。此外,还要加强中介的独立性,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最好的发挥自己的职能。最后,还应提高对会计从业者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做好后续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

5.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是相当必要,因为它可以在让会计职能的更好的行使。但是一个总会计师的制定需要更加完善的内部稽查监督制度。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着手:按照会计审核程序办事,严格的按照各种审批程序,做好一切的基础工作。此外,还要中介部门积极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各个部门的法律责任感,促使中介部门更加严格的完成自己的义务,公正的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各个部门还要相互协调,但又不回违反制度,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职能。

6.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治理,大力惩治会计违法行为。执法者知法犯法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财税、审计、工商、行业主管等政府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对注册会计师队伍进一步强化其独立性,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检查,从而使虚假信息不至于流入社会。过去由于对会计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扩大查处范围,加大查处力度,建立一定的处罚制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四、结论

在当今现代信息社会里,会计行业的地位和会计工作者的价值均通过其提供的信息来体现。真实、有效、客观的会计信息能有效地协调国家、企业、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规范和调整各种经济行为。虚假会计信息会危及企业自身发展,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失误。不管是在主观方面,还是在客观方面,若操作方式不当,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理论与方法上的缺陷及一些会计环境因素等客观原因能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与此同时,主观原因主要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中介机构弄虚作假,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不同,在对策的制定上也应该有针对性。如对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应从改善外部环境等方面来考虑。针对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则应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应对。总之,我们应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工作有效进行,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运行。

作者:张里荣 单位:凯里学院

第三篇

一、导致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存在不健全之处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之一。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和漏洞为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机会。目前,虽然已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但有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缺乏操作性和严密性,如会计准则中起修正作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未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规定,而完全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给某些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以重要性为借口,拨弄数据,达到粉饰会计信息的目的;谨慎性原则的规定也如此,使一些会计人员利用此原则,在企业业绩好时,多计可能的损失、多提准备,对于应确认的收益不确认,隐匿收入、少计利润,为企业经营业绩差时虚增利润做准备,还可以使亏损尽量集中于一年,造成以后年度业绩稳步增长的假象。这都将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的利益。

(二)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根源。许多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轻视应有的会计责任,有的甚至执法犯法,暗示甚至纵容胁迫会计人员在数据上做手脚,会计人员不得不执行,即使他们明知是违法,但为了保住工作岗位,或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为占小便宜而执行。

(三)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乏力,是导致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监督体系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目前会计监督体系不太完善。

1、企业内部监督不健全,内部管理失控。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少内部牵制机制,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财会管理处于失控状态。如有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账目混乱,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记账随意,手续不清,会计资料散失,这些都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单位没有设立审计机构,有的虽设有,但不能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能,很难做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及时纠正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本身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内部制约措施无法得到落实。

2、单位外部监督乏力。一些执法监督部门对企业、单位监督不力,查账往往停留在从报表到账本、从数据到数据,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潜亏虚假现象难以发现;另外,有的个别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不惜国家利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他们得到的利益,起不到应有的惩罚作用。再有就是由于审计中介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事务所的聘用制度,这些中介机构出于生计和营利目的,不愿得罪客户,往往选择接受对方的说辞,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屈从于企业的压力,甚至视而不见;再加上目前法规不太完善,执法不太严格,缺乏足够的震慑力,使会计师事务所铤而走险,不惜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能够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但我们也应看到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政治素质低,听领导话的会计人员担任了会计机构的重要职位,会计人员政治素质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有不少人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为不法经营者出谋划策,编造虚假会计资料等,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二、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律体系。要加快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建设,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具体性,从源头上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各项法规的宣传工作,创造一个全社会维护财经法规的氛围,保证法规的彻底贯彻执行,使一切经济活动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二)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保证。

1、创新财政监督模式,加大国家监督力度。充分利用审计机构、财政部门、纪检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监督监察机构和群众监督,协调联动,切实维护财经法规制度的权威和尊严。开发区财政局每年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大联查,聘请注册会计师加入检查小组,并建立举报制度,形成以政府监督为主,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为辅的财政监督体系,提高了监督检查的客观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开辟实用有效的社会监督渠道。积极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在互联网上设立监督电子信箱,便于社会各界对违法现象进行举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提高社会公众对其信任程度;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订才能有效,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职能,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在审计工作各环节、每一审计项目各阶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审计质量;同时注意社会舆论监督,以确保全方位的社会监督。

3、建立职责权限明确的内部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密设计,严格执行。单位负责人、财务、会计、审计要职责权限清晰,分工明确、相互牵制。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加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力度,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尽力把会计信息失真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努力建设一支懂政策、精业务、善理财、守道德、讲诚信的会计队伍。

1、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把法制教育、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培训结合起来。①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全面提升公信力。会计人员一定要坚持诚信立业,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②各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大力宣传《会计法》,使会计人员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③会计管理机构的领导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的洞察力;④发动广大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行监督举报。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①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②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继续教育,针对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会计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③充分发挥会计学会的作用,全面提高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应用能力。调动更多的会计人员参与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积极性,为会计改革和会计监督献计献策,及时解决在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各项会计法规、制度落到实处。总之,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只有会计工作搞上去,经济才能够发达,只有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切实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以使会计秩序逐步规范,使会计信息系统沿着健康、有序、客观、高效的方向运行下去。

作者:朱香娟 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会计监督科

第四篇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现金流的情况,如果会计信息发生变异和失真,必然影响债权人的利益。有的企业隐瞒财务上的资不低债的情况,以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结果造成企业破产而告终,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有的企业以假信息吸引投资者,以30%的净利润作引诱,吸引投资人上千万元资金,结果造成投资失误。信息变异失真,不仅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影响社会运行秩序。

二、会计信息发生变异与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弄虚作假。经济利益支配人们的行为,有的公司为了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在财务情况不够好的情况下,通过会计变异手段,修正数据,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发行新股的目的;有的公司为了在发行股票时获得较高的溢价,也是通过会计变异手段,调高每股收益,达到溢价发行股票的目的。

2.企业为减少税收支出而变异会计信息。企业所得税是企业一项重要税负,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在税前会计利润基础上,算出应纳所得税额进行缴纳。但有些企业为了减少税负,隐瞒当期收入,虚列当期成本费用,降低当期净收益,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

3.企业高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变异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特别是集团制企业群体中,大多采用两权分离制,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委托制。在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存在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经营高报酬。企业董事会为发挥经营者的作用,对经营者的职责、权限、利益作了明文规定,在采取激励措施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特别是在企业财富大幅度增长,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能满足经营者需求时,经营者会采用会计信息变异手段,增加自身激励收入,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

4.会计监督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变异失真。首先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不到位,原因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属于所在单位,无法履行真正独立的审计职责,受各种因素干扰,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企业的外部监督,涉及财政、税务、审计、会计事务所多个部门,大家各自为政,对企业的违法行为,都可以过问,也可以都不过问。由于监督主体不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变异失真较为普遍,而且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主管部门也没有责任,政府也不追究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这是会计信息变异失真既较为普遍又成为顽疾的重要原因。

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策略建议

1.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只有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才能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作假和失真,特别是企业领导,要带好诚信经营这个头,身体力行,给企业员工树立诚信经营的榜样,并教育财务、会计人员和企业全体员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办一切事情,有了这样一个铺垫,企业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有了良好基础。

2.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要杜绝企业会计失真变异现象的发生,必须发挥制度的作用和威力,对于据实办事,自觉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对于擅自做假账会计人员,给予批评处罚;对授意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领导,企业主管部门要进行严厉处理,并规定严重作假行为的不得再担任领导职务。有了这样严明的奖惩机制,企业会计信息变异失真将大为减少。

3.加大外部监督和处罚力度。会计舞弊多数是领导人员授意、指使会计人员操作进行的。对于会计舞弊,只有通过外部检查和监督才能发现和揭露,为此,要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监督检查,扩大“会计委派制”的范围,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

4.明确企业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要真正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变异失真的问题,必须明确企业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要开展调查研究,模清企业做假账的真实情况,分别轻重缓急,订出工作计划,派出工作组。制订奖罚政策,分期分批解决问题,通过三.五年努力,使企业做假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5.坚持正确方向,营造健康氛围。在会计群体中,营造诚实守信、依法办事、不做假账的氛围,在会计立法中加以提倡和推广,从根本上促进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好转和改善,构建一个健康诚信的会计群体氛围。在会计行业中树立不做假账的工作导向,使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得到增强。

作者:陈晓娜 单位:苍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