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探究

时间:2022-10-10 03:25:5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必须深刻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含义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应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教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校园文化熏陶和实习实训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方法与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设和改革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养是指职业领域中的专业素养。它是个体综合素质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风格和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划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两部分。职业显性素养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行为等方面。职业隐性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显性素养是隐性素养的外在表现,隐性素养是显性素养的内在延伸。《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教材中指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个人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青年报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报告》一文中关于“当前就业最需要的能力和专业态度和素质”的调查显示,企业最看重当代大学生社交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与素养。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满足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从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毕业生的职业化是社会活动中用人单位对人才聘用选拔的专业性要求。高职学生职业化的主要表现是拥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毕业就业率关乎着学校的品牌。根据就业市场,许多企业感叹他们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遍偏低。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决定其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如同取得职业许可证一样。因此,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分析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亟需转变

目前,高职教育办学一直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立命之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求。而一部分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即“重理论、重实践、重应用、重训练”。过分强调学生对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往往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重视不够,加上高职学生自身的职业意识不强,导致高职学生的其它各类素质的发展不均衡,在职场中缺乏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核心课教师没有社会顶岗工作经验,授课内容仅仅停留在教学理论层面,面对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研究和无私奉献精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养成。

(三)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高职学生都是00年前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人人为我”的成长环境中长大,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吃亏吃苦意识淡薄,自理和自立能力差,现实中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从而使他们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多元化经济结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弱,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模糊,导致他们对事物的结果急功近利,缺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核心素养能力欠缺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专注度不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把握不明确,加上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能力影响到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学习主动意识不强烈,动力不足,职场上应对突发情况时态度消极,缺乏爱岗与敬业精神,在团队合作中缺乏忠诚、奉献和创新等精神,而这些核心品质恰恰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

三、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学生的市场认可度是对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高职毕业生难就业,就业难等现象日益突显。如何缩小毕业生的质量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差距,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应努力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为指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校园文化熏陶、实习实训锻炼共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一)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从人才市场和就业单位的反馈来看,企业把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放在选用人才的首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不会从学校的专业技能教育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观念要转变,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创新人才发展模式上加强职业素养理论与实践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全方位指导,有效保证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满足市场就业需要。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言传与身教,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专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自己的“双师型”教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引进行业“大师”来学校任教,共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保障。

(三)创建“三位一体”培养环境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单一的。它需要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企业实训来共同培养和提高。

1.课堂教学“养”素质

推进教学改革,切实开展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业务素质的关键。教师要提炼有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经验教授学生,启发学生自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核心能力与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质。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自觉地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2.校园文化“提”素质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还需校园文化作补充。积极拓展图书馆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利用读者节活动开展校园人文素养讲座,百科知识竞赛,读书节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激发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高职学生亦可通过院系和社团举办的各类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自发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的潜在职业素质的提高。

3.实习实训“创”素质

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综合提升提供保障。引入企业实体建立专业培训基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感知和体验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认识,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质。学生亦可通过单位实习,体会到专业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加大实习实训力度,确保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和锻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是毕业生质量的内在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决定其对工作的自豪感和满意度。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离不开学校、自身和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构建。发展源于创新,高职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具备创新的观念。高职院校学生还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不断变化的潮流。只有努力加强整体素质培养,提高职场竞争力,才能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邓秀璋,彭泰中,傅乐仁,等.对发展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6).

[2]刘家璐,唐海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2).

[3]程淮中,王丹.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庄发扬.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

作者:代彬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