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分析

时间:2022-01-10 03:22:02

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医卫类高职院校历年来为国家培养并输送了大量医卫类技能型人才。国家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大专学历护士的比例分别为42.5%、45.4%和47.5%。但令医学教育工作者深感不安的是,国内护理行业的离职率却逐年攀升,且进入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相当数量表示毕业后不会从事医务工作。职业素养堪忧。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可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结论。首先,我国大多高校的医学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以致大多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偏低,对其职业发展的自信心不够,并认为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及职业态度的有无并不会影响其未来的职业诉求。其次,当前“90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从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到逐步形成专业发展意向和职业生涯规划,正处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阶段,但却存在自我中心主义较强、缺乏团队意识、功利主义明显等问题。再次,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完善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制度,相应的教育部门、高等医学院校、医疗机构也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也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机制。最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我国医学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专业化人文师资还比较匮乏,同时大多教师也认为医学专业教育才是主要培养内容,只注重传递知识,不注重提升职业素养。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在具备丰厚专业底蕴的同时,必须具有崇高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当下存在的药品回扣问题、医疗虐待及暴力行为、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益激化。毋庸置疑,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医卫类历年来为国家培养并输送大量医卫类技能型人才,但高职院校医卫类人才的培养却非常强调“能力为本”“技能本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长期下来势必造成学校培养的医学人才缺乏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职业创新意识等,导致医学学生进入医疗体系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弱,且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对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职业素养会影响医学学生对职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医学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时,因学习与工作环境的重大差异,同时受到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无法适应和个人职业素养缺陷突出的问题。职业素养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拥有高职业素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业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及较少的未来担忧。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使医务工作不再是重复机械的技术操作,更使医务人员坚定自身职责,积极配合患者与医生,使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其次,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会影响医学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满意度。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恶性影响也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到护理群体身上,李炜龙等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医患关系满意度、工作怠倦和护士职业素养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美国密西根大学的FordY教授研究发现,培养护士积极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减少其离职倾向。最后,职业素养是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反映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如德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它的双元制教育制度要求职业素养指导课程或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阶段甚至终身。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外在体现,是一个人敬业、爱岗、勤政、执着的象征。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人的职业素养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经过这几十年不的地努力培养和提升,日本人的职业素养已提高到令世界各国都敬佩的地位。

三、展望

医学学生是未来我国医务事业接班人。近年来,对医学学生的报考意愿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是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或父母意愿选择护理事业,绝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偏低或者是几乎为零。医学学生肩负着“推进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要求”的使命,其职业素养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行为、效率与效果,进而影响到医卫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会影响到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医卫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研究,并认真付诸实践,不断提供医卫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晓奕,赵邦,袁利.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卫生软科学,2015(12).

[2]李炜龙.医患关系满意度、工作怠倦和护士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3]FordY.DevelopmentofNurseSelf-ConceptinNursingStudents:TheEffectsofaPeer-MentoringExperience[J].Th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2015(54).

[4]翁震华.教育渗透性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启示——以德国职业人群入学德国高校资格为例[J].江苏高教,2016(2).

[5]刘佳.从供餐员职业培训内容看日本人的职业素养[J].才智,2015(35).

作者:钟焱 刘美萍 佘金文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