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职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26 09:57:04

建筑类职业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的现象也暴露出来,课程体系的建立未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成为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对建筑类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不同的职业对课程设置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贯彻以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张扬为职教课改的新理念,使各专门化的课程改革,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重开发,又要注重各课程方向、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构建,同时还得兼顾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要解放学生的思维、灵魂、个性,使其成为拥有个性和潜能的全方位人才。只有这样,职教课程的改革才能培养出行业所需的新型人才。

1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1.1课题体系改革的思想。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来实现,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拥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但由于知识内化的能力不等于能力;知识和能力内化的素质也不等同于素质,可见,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应作为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所以,本专业课程的改革必须贯彻能力本位、终身教育的思想。1.2模块化。所谓的“模块化”,即“宽基础、活模块”。这种课程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的束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共适性和实践价值。“宽基础”教学内容宽泛,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通用技能课为一体的,涉及到的是一个或一群相关职业岗位群,主要特点为拓宽学生的择业面、满足不同岗位要求,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而“活模块”的教学内容具有侧重性,目的是使学生适应某一岗位而应具有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得以升华。所以,模块化符合我国建筑业人才素质培养对课程体系的要求。1.3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1.3.1课程综合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需以课程综合化为基础。课程改革的综合化,既是相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所以,课程的改革不但要注重专业性,还要兼顾综合化。建筑类职业教育之所以要课程综合化,主要原因在于:①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一线,从事管理和技术岗,如果这些技术人员仅掌握一种职业技能是无法适应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将会被社会、行业淘汰,只有那些拥有宽泛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才能够在将来的技术发展中适应时代的变化;②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人员不再主要依靠经验,素质型、实践型、复合型的一线从业人员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没有学科内容交叉与渗透的综合课程是难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1.3.2以职业能力为要求进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众所周知,建筑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众多,虽然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职业标淮和工作内容,但其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共同之处。另外,各专业方向的设置都是以相关职业岗位为基础的,从业范围简洁明了,设置课程模块时要以行业对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基础。首先,为找出各专业方向在专业知识和实务上的共性和异性时,在考虑其具备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到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的要求,以此设置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和各专业方向岗位技术课程。其次,为使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融合,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确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的内容,确保各专业方向能与相应的职业岗位一致,以此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综合化时,要将同一专门化课程合理综合,也要考虑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同一门公共基础课上的合理综合,如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将《建筑制图与识图》和《房屋建筑学》整合为《建筑识图与构造》;把《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把《建筑施工组织》和《工程项目管理》整合为《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这样把以学科为中心、交叉、重复甚至多余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有效地提高上课效率,并使之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确定课程体系组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为例,将全部课程综合为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公共专业基础课和职业岗位技术课三部分,总学分约160分。其中,按相关规定需将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学分占总学分的20%;各专业方向公共专业基础课部分占总学分的30%,职业岗位技术课(专业课)部分可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其学分占总学分的50%。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教学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40%。为了做好课程综合化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做好宽基础与各专业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建筑识图与构造》作为公共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应以建筑制图和识图为主,内容应包含画法几何及建筑图识图,在教学中学生必须熟悉相关的制图标准及识图技能。所以,为合理确定各专门化职业岗位技术课的组成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职业岗位或从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要求来确定。所以,课程模块化、综合化改变了原有的单科分段式课程结构,将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理论课程适当综合,把实践性课程也进行整合形成实践性综合化课程,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将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例

建筑类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输出了一批批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覆盖领域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等数个岗位职业群,虽然各职业群所涉及的工种众多,但各专业工种之间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选择“宽基础、活模块”式课程结构形式能满足建筑类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为建筑企业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及测量员等方面的工作或从事建设监理工作。因此,人才培养不是面对单一岗位而是相关岗位群,岗位群中既有重技术的,也有重经济或管理的,所以采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能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根据这种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若干个专门化方向,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模块。为了能够最大化地体现各专业方向的特色,模块可由专业发展趋势、实际的岗位需要和学生本身的个性需要动态设置,同时还得考虑未来可能的岗位变化以及"四新”的要求进行调整或增设。课程体系具体组成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这种模块式课程既可以让未来的从业人员获得较为宽泛的基本就业技能,又可以让他们在某一职业群(或岗位群)的相关职业内自由选择就业,或者进入某一特定职业后仍然具有灵活转换职业的能力。可见此类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不但能满足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需要,而且能满足个人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结语

探讨建筑类职教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课题。课程和教学内容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生成的过程中,起着中介的催化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持续地研究如何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借助于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和强化。

参考文献:

[1]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6):34-3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4):36-39.

[4]王作兴,高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交流材料[Z].2004.

作者:申启飞 单位:南通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