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校试点转型探讨

时间:2022-08-25 08:40:18

职业教育高校试点转型探讨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由来

职业教育作为全年龄段均可接受的教育类型,能让受教育者获取社会所需的知识、技术、素质等。例如就业前培训,强化培训,再就业培训这些专为即将录取的员工,现在职的员工,下岗需再就业的员工量身设计的培训。除此之外还有各类技校,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等也均属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对学员的选择不高,适应各年龄段的求学者,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技能。我国出现最早的职业教育并没有被称为职业教育,而是另外一个称呼,叫“实业教育”。在洋务运动发展之后,清政府认为靠工艺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工艺治世的人才开始被重视,各种实业学堂随之建立。之后工业机器被陆续带入了国门,技艺人才的地位水涨船高,简单的技艺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了,有着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技能型技艺人才应运而生。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标志是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随后在1922年确立了壬戌职业教育制度,这极大地推进了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自1923年高等实业学堂更为专门学校起,在1925至1926年这段时间里,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着空前的发展,不论是在教育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但这种状况只持续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内忧外患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职业教育在这一段时间落入了低谷。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的1964年,刘少奇同志“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的指导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被再一次推了上来。但是这种状况仅仅持续到了1966年,由于受到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几乎停滞。在当时的统招统分政策下,职业教育的特点已被磨灭殆尽。此时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几近空白。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职业教育提出培养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员。1980年国家教委会批准成立了13所高等职业学校,到了1985年全国职业大学的数量曾达到128所。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十五”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也从劳动型转变为技术型,但至今仍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指教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为基础,加大力度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其既能与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以及其他职业教育相联系,又能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沟通。使职业教育不再是孤单独立的单一体系。

三、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新西兰的职业教育有着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令新西兰人最引以为傲的是他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他们职业教育的很多课程是长期移民或中短期移民短缺的课程(留学生在完成长期短缺名单中的本科及硕士课程,即可以不需要joboffer移民),这种课程的学制不长,只需要1—2年就可以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获得大专学历。该课程采用的是小班制教学,每个班不超过15人,便于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遍布新西兰南北岛的20所国立理工学院负责供给所有相关课程,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理工学院则提供一系列工程类技能大专课程。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也独具特点。它的学制为三年,第一年主要是在校学习,辅以企业培训;之后两个年则主要是企业培训,辅以学校教育。教育对象主要是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企业户主。由州食品部和县林业局合作安排教学课程,全国统一教学教材,企业承担主要经费。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入专科学校继续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是将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主体,依靠专科学校进行实施。专科学校的学生需要通过国家考试才可以成为农业师傅,在此之前还要参加三年的生产实践,它的学制为一年制,培养的是农业实用技术型人才。可以成为大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继续升学的则是两年制的专科学校学生。

四、职业教育高校试点转型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全国各地人民的关注和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这一模式已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2014年6月2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417个字的重要批示。他指出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串能够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国家的发展需要拔尖的创新人才来引领,更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一线工程师来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国家竞争力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6月26日,教育部在介绍我国职业教育的时候表示,我国支持有条件并且有意愿转型的本科高校转型成为应用型高校。

作者:李潇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599.

[2]高奇.职业教育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17,19.

[3]李强.功能主义视角h的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46.

[4]姜大源.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功能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1.

[5]李德方.STW:研究现状、改革实践与内涵辨析[J].职教论坛,2011(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