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创建思考

时间:2022-05-14 09:06:21

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创建思考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教育部及各高校已经意识到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并针对问题在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措施,但从现状看来收效欠佳。受到市场经济诸如“唯利是图”“利益至上”之类拜金思想以及“四风问题”等长期持续性的负面影响,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道德问题频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受到世界范围内文化浪潮的冲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频现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虽然当前大多数青年教师仍能秉承“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部分青年教师仍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教学不够严谨、品行不够端正,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背离的现象。

(一)责任意识亟待提高,理想信念还需加强

自私并缺乏责任感作为独生子女的通病,在青年教师身上及工作中都有体现,个别青年教师讲课照本宣科,应付差事,备课敷衍了事,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看到他们工作的伟大之处,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是为了培育国家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果青年教师的认识都能上升到这个高度,职业道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当前一些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够重视,忽视了对青年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之青年教师自身政治理论素养薄弱,致使部分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高校建设不能只抓教师职业能力的建设而忽视教师思想道德的建设。无论任何工作,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先具备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获得成功。

(二)为师不廉,趋于功利化

最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利益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已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在功利思想愈来愈浓厚的今天,就连最后一片净土的“象牙塔”也被侵蚀。有的青年教师被利益所驱使,无利不图。为了获得更丰厚的收入,在课余时间搞副业,或在校外培训机构做兼职,甚至做起了生意。他们将本职工作的收入作为生活的基本保障,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副业上。在主副业工作时间发生冲突时,牺牲主业去搞副业,延误了本职工作。此外还存在着个别青年教师收受学生贿赂的现象,在学生中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据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关心个人发展前途与经济收入要大于关心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由此可见,个人利益的得失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三)教书与育人不能并重

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认为育人的工作是由辅导员来做的,他们只负责授课工作。即便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也不及时纠正,未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缺少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甚至一个学期课上完,都不能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先,授业解惑次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充分说明了教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很多青年教师并不明白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道理,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到再多知识亦无用。

(四)师表形象欠佳

部分青年教师在生活中不注重自身仪表形象,工作中同样如此。如仪表不整洁,穿着不得体,有的过于前卫,有的过分邋遢。对于个人的行为和情绪也不能很好地掌控,如不按时上下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无故旷课;课堂上肆意宣泄情绪,将不满的情绪迁怒于学生;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关心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学生,刁难有个人成见的学生;另外还存在个别教师言行失范的现象,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也时有发生,未能做到为人师表。

(五)教学能力仍需提升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为非师范类毕业,且从教时间较短,缺少授课经验,多凭自己的理解摸索授课,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缺少互动,也不关心所讲知识是否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所提问题不做认真解答,将授课当成任务被动完成。备课没有尽心尽力,有些教师很少对教案进行修改,教学不思改进,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这样的教学态度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并破坏教师应有的师表形象。在实践教学中也不能很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高校对于教师授课效果的评议缺少实际意义,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对于自己的授课水平放任自流,不求进步,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分析

(一)部分青年教师自身不上进

作为“70后”“80后”的青年教师,思想比较开放,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影响较多。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这两代人,由于相对优越和安逸的生活环境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内心浮躁,并且意志力普遍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部分青年教师贪图物质享受和不太健康的精神享乐,稍有成就便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他们消极倦怠的情绪必然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环境不理想

这里的环境因素指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高校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高校文化软环境建设的滞后,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缺少环境的促进作用。加之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完善,经济结构、分配方式、利益关系趋于多元化发展,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难于同步发展。相对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社会道德问题的频发,“四风”问题等不良风气已蔓延至高校,不少青年教师在面对权钱利益的诱惑时被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职业道德出现滑坡。当前社会大环境乱象丛生,为了博人眼球,一些社会媒体对教师职业的一些不实报道以及恶言中伤,也打击了青年教师的职业自信。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养、考核机制以及职称评定,往往是以教师的科研成果、课时量和学术水平为重点,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往往不被重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形式主义严重。即便当前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而收效甚微。此外,当今的教师职称的评定和晋升等所考核的内容里职业道德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难免教师会把精力都投入到提高业务能力当中。并且我国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对于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缺少实质性的监管。这方面制度的不完善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存在的成因之一。

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渗透到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体现在青年教师的职业行为上,要落脚于高校对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日常管理中。高校是教学工作具体实施的单位,是青年教师日常工作的地方,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所以要想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必须突出高校在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在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同时,应当深入开展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应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丰富学习方式,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坚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使其能正确把握形势,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践行十八大精神。其次,要定期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以便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不当言行。再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导致三观偏移,职业道德更无从谈起。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发自内心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御“四风”的侵蚀,从思想上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2.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监管制度。高校监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由高校、学生和社会同时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监管制度,以监管整个教学环节。监管部门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以合理的制度去规范青年教师的职业行为。同时,要加大职业道德在职称评定和评先选优等考核工作中所占比例,将职业道德考核与收入挂钩;要不断优化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与奖惩机制;还要加大对新聘任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力度,强化职业道德的岗前培训,将职业道德问题遏制在源头。对于不合理的制度应及时修改,及时完善督导组评教、学生评教体系。对于职业道德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应给予适度惩罚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尽快成长为合格教师。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特别差的,给学校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3.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终身档案。教师职业道德终身档案的建立,是为了达到“以他律促自律”的目的。由于职业道德终身档案的影响具有长期有效性,所以可通过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实的记录在案,来威慑那些职业道德缺失的青年教师和即将产生不良倾向的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重视其职业道德的完善。当然,职业道德档案应当同个人档案一样具有保密性,不能被人随意查看,所以高校应当将教师职业道德档案存放于特定的部门管理,唯有相关监督部门和领导有权查看。最后,要确保案随人走。在青年教师工作调动时,高校必须保证档案能够转到其新的工作单位,确保将档案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

4.实质性地解决工作、生活环境和待遇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当前真正困扰青年教师的现实问题。后勤补给跟不上,前线战斗就会失利。环境对于职业道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良好的环境下更有助于高尚道德的形成。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较低的收入待遇形成的反差,致使青年教师心理产生一定的落差。迫于年轻人生活的压力,青年教师群体中难免出现一些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相关领导付诸于实际行动,应时常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状况。相关领导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掌握青年教师的生活状况,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提高福利待遇。只有真正解决了青年教师的这些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二)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

首先,全社会应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面形象,杜绝一切诋毁教师形象的言论,并营造出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让青年教师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是受到全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从而提升其职业自信,使其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其次,要树立优秀的教师典型。典型的树立要贴近生活不能脱离实际,典型也是人间烟火养育的,不能令人望而生畏和高不可及,要树立有血有肉的典型,让青年教师感到这一典型是通过努力奋斗所能达到的。在榜样效力下带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牢固树立“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思想,让他们发自内心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和自豪。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无疑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最有力的补充。

总之,职业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坚定的政治信仰、较强的政治理论、优良的生活作风的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职业道德的建设,必须要渗透到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体现在青年教师的职业行为上。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经过积极的探索和长期的努力,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为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索。(本文来自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杂志。《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鹏工作单位:太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