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分析

时间:2022-05-14 08:40:30

带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分析

1促进护生职业道德的形成

医院的一切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用文明的语言,热情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中心任务。有一位护理专家曾说:“护理,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无疑会对护生起到示范作用,带教教师在带教中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无疑会使护生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从而提升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人格、心理的全面发展。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在医疗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护士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和主观上的护理职业道德认识与客观上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的统一[3]。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信念与道德品质,影响并决定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行为和护理质量。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社会地位的前提。而护生良好的道德一旦形成,就能学会换位思考,把病人当亲人,学会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树立病人利益高于一切,医院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

2促进护生职业行为的养成

国内知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曾说:“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学问。”在我国古代,先生对自己的弟子,除传授学问之外,常常授之以为人之道[1]。用今天的话说“,德艺双馨”才是衡量良师的重要标尺。带教教师只有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带教教师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领会教学大纲和护士的精神实质,熟谙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引进有价值的案例教育和影响学生。带教教师较高的学识素养能促进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影响护生的精神状态与思想品质,也影响着护生的职业行为[4]。它能引导护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护理活动中造就护生的素质,教会他们如何去关心、爱护病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为护生树立了行为榜样,规范了护士的日常行为,比说教更具说服力。

3促进护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临床带教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帮助护生“文以化人,德以修身”。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演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因此,护士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文化底蕴深厚、道德修养完美、个性人格健全、理想追求崇高、人际关系和谐。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促进护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护士的全面发展单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文化素质来完善其职业素质。在我国现行护理教育体系中,护理人文教育滞后,各级各类护理院校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设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且课时量少,学分比例小,师资力量薄弱。为了弥补这个“先天不足”,临床带教教师必须做到集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于一体,并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护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要求护生树立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的人生目标,要有为病人竭诚服务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有南丁格尔那样的人格魅力,要展现“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护患关系才能和谐。临床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帮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做到语言文明、动作轻柔,学会换位思考,多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遇事不浮躁,度量要大,学会宽容,笑容要多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白衣天使”。(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促进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

护理工作很辛苦,而且充满挑战。它的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护士的倒班制,使其常感身心疲惫。有的病人因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感情和意志较脆弱,常会将疾病痛苦所造成的怨恨迁怒于护生。这时护生就需要用良好控制力来调节自身情绪,不能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应换位思考,以体贴关怀入手,耐心说服、劝导,以消除病人不良情绪。护士面对的是生命机体,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病人是弱势人群,关爱生命,善待病人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因此,临床带教教师更要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精神来要求自己,也要以此来塑造护生。

5促进护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职业道德教育较之于知识教育更重视人的主体性,以唤起人的主体自觉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许多新业务、新技术需要护生去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还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基础知识,培养人文关怀、健康教育、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形成爱岗敬业、乐业、勤业的良好品质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成为一名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白衣天使。总之,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护生的生活目标、人生理想、道德标准、审美观念、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要从教育角度把人的发展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促进护生的身心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

作者:郝碧海何水英张茜袁玲娣工作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