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差距

时间:2022-03-01 10:27:26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差距

一、专业老师工程实践能力问题

基于教学工作实际要求和校企合作保障,南洋理工学院对在职教师职业能力继续培养和知识体系更新得到了有效实施。“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最主要的教学特色,教学工厂的核心要求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实时对接。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自编讲义为主,大都没有固定教材。教师讲义内容源自教师本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并以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和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支撑。“教学工厂”理念框架下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必须实时掌握企业技术进展状况,否则就达不到教学要求,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项目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要。

南洋理工学院每学期都设有“学期项目”,其目的在于以“学期项目”为引领,对本学期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应用训练。“学期项目”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企业岗位工作实景,或者项目教学内容直接源自企业实际需求,项目本身就是一个企业工程实景。在学制三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为期6周的“毕业项目”。“毕业项目”更是通过教师将企业实际需求引进教学过程,由教师联合学生依据专业技能予以实现。“毕业项目”解决的是企业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的能力必须高于企业员工、学校的硬件设备必须优于企业设备,这样学校才有能力为企业提供项目服务,同时这样的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师职业能力与社会企业技术革新之间必须实时同步,甚至提前。这种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职业能力,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我国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源自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缺乏企业经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是现阶段严重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这是南洋理工学院校园文化的另一条重要理念。作为国际物流与金融中心,新加坡具有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条件,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将总部设在新加坡。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新加坡本地企业已经完成了转型,实现了以高科技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企业建设,这样就为他们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沃土。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具备以下几个校企合作基础。

1.人脉基础专业教师源自企业高级员工,并且在教学期间以毕业项目作为载体长年与企业保持业务往来,熟悉企业的技术更新及用人需求,并且与企业之间结下深厚的合作情谊,这为校企合作奠定了丰厚的人脉基础。

2.技术基础南洋理工学院专业教师源自企业高级员工,其工程技术能力超过企业一般员工,能够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能够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南洋理工学院要求教师在技术上必须具有“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指学校的技术发展相对于社会需求必须有一定的提前量,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并且正确预测未来技术需求。南洋理工学院每年至少会投入30%的人力财力用于超前技术分析和超前技术研究,有了超前意识和超前意识引领下的技术成果,南洋理工学院始终占据技术潮头,这也正是他们牢牢把握校企合作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

3.硬件基础南洋理工学院的工程系具有世界先进的科技中心,能够持续为新加坡国防部、新加坡机场、三星公司等提供技术支持。只有学校的硬件水平超过企业,才能为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基本保障,这是南洋理工学院吸引企业主动走进校园寻求合作的源动力,也是企业能够深度融合一个重要条件。具备了这三个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合作就变得简单很多,互利共赢成为校企合作最自然的现象。国内高职院校在企业服务能力方面普遍存在欠缺,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有限,企业普遍缺乏对职业院校的信任,校企合作只有利益基础,缺乏深度互利共赢的合作。

三、校园文化凝神聚力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一种宽泛的意识形态,也是学校上下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校园文化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为学校骄傲,让教职工为工作自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累,需要人文关怀。经过上世纪60年代起步,到90年展,然后再到目前的成熟,南洋理工学院形成了“组织无界化、处处创新、超前意识、终身学习”为主的校园文化,并且广大师生人人熟悉,人人遵守并为之奋斗。南洋理工学院实行“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训环节一切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依据,这就要求不同专业之间要打破界限精诚合作,固步自封则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任务。他们的“组织无界化”就是基于这种基础和需求形成的,并且一经形成就深入人心。“处处创新”是南洋理工学院始终走在世界职业教育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会有特色。南洋理工学院鼓励师生人人创新、处处创新,在创新方面他们不只是叫得响,更为重要的是做的实。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关联,使他们的课程发展和专业建设无时无刻都在创新。“终身学习”源自于他们对教师知识和技术能力“货架寿命”的正确判断,他们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就像货架上的商品一样具有失效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会跟不上企业技术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更新,则知识陈旧的老师教不出社会需求的学生。南阳理工学院教师没有寒暑假,除了正常社会假期,教师具有每年20天左右的带薪假期,这在国外大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休假制度。学生放假期间,教师从事企业项目研究或者继续教育学习,有效保障了教师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南洋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切合实际,并且非常实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转换为每个师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柱,这种对待工作的信仰是我国职业院校所欠缺的。

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

职业教育重在实践,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以实际项目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核心课程开发是南洋理工大学非常成功的做法。南洋理工学院学制和我国的高职教育一样也是三年,课程体系也是以理论课和实践环节相互辅助构成。他们的特色在于每个学期都设置“学期项目”,毕业学期设置“毕业项目”,这些项目均具有企业实景特点,或直接源自企业实际需求,且项目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展开,从而有效保障了课程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展开,且要体系完善。同时项目的开展需要课程内容紧跟企业技术发展实时更新,这就对课程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南洋理工学院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也为他们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他们的课程建设真正做到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课程内容源自企业实际技术,且能实时更新。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国家骨干性职业院校建设、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等项目实施情况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以前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课程设置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但是相对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依然不够完善。

五、教师的职业精神问题

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源自于教职员工对工作岗位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活的幸福指数,在满足这两项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南洋理工学院的教职员工敬岗爱岗的职业精神给访问人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专职教师课堂上对待学生的亲近程度和课程开发中的自信与激情让人难以忘怀,他们的管理人员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待他人的热情服务态度也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这些软实力上的差距其实是国内外职业教育之间最大的差距,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目前最为欠缺的地方。相同的学制,相似的生源质量,共同的职业教育目标,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南洋理工学院之间的差距确实明显的。在本文阐述部分以外,在机制体制、教育环境和职教氛围等方面国内外职业教育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只是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浅显比较。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有价值的经验,目的在于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赵明威王晓江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