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

时间:2022-03-01 10:25:17

职业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

一、从学科角度对贫困问题进行界定,分为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

1.能力贫困一般认为能力贫困指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职教研讨会的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2.权利贫困罗伯特•坎勃(Chamber,1995)对贫困人口的无助和孤立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激发了经济学家们对于脆弱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兴趣,为贫困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提出权利贫困的概念,即贫困包括收入和支出水平的低下,人的发展能力低下,脆弱性(暴露于冲击、压力和风险之中的外在方面和孤立无援的内在方面)、无话语权和无权无势及社会排斥。无论何种贫困,都会对社会、贫困人口个体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贫困人口自身多表现为受教育程度(或者知识水平)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低下、总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少、脱贫的动机与动力不足、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困群体表现为机会缺失、话语权缺乏甚至受到社会排斥。在众多的扶贫方式中,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最佳途径是输血式扶贫,输血式扶贫中最持久有效的方式是教育和培训。

二、教育扶贫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明瑟(Mincer,J)、舒尔茨(T.W.Schultz)等学者提出教育程度与经济收益提高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劳动力质量越高;人力资本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重要特点;人力资本有助于重塑人的道德品格与精神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

(二)教育有助于增进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一般而言,受教育较多者有较好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一般较好,死亡率低。如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对北京市顺义县、东城区、宣武区的调查资料表明,教育程度与死亡率有密切的关系。②教育程度高的比教育程度低的死亡率要低。教育程度高者一般具有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能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有较强的劳动适应能力,易于形成健康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保持心理健康。

(三)教育有助于提升家庭人口整体的受教育程度与生存能力家庭生产理论的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教育能带来较好的私人非货币收益。格罗斯曼(SanfordJ.Grossman)等人的研究发现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都有积极作用。③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教养的子女一般也难以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教养的子女取得的学业成就也较高,一般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高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相对而言社会生存能力越强,在以学历、资历等为筛选标准的招聘机制下,受教育程度成为制约获得期望工作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与作用——比较的视角

(一)从教育目的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能更快融入工作获得就职初期的较高收入,收益更快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的首要目的都是培养人,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略有差异。教育目的决定了选择的教育对象、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及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就教育目的而言,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甚至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普通高等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通识性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要培养掌握够用的科学知识和足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初级、中级或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因其培养的是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的专门技术性人才,教育内容既有基础理论知识也有切合实际需要的技术培训,因此,受教育者能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尽快融入工作并获得较高初期收入的技术和知识,即职业教育获得收益的速度更快。较为快速的获得较为满意的收入能为受教育者的家庭带来希望,为受教育者个人甚至其家庭成员带来摆脱贫困的信心,尽管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仍可以起到降低个人及其家庭贫困度的作用。

(二)从教育对象来看,职业教育的对象范围更广、层次更多,且其中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大,扶贫覆盖面更大就我国而言,基础教育基本上仍是以适龄儿童为唯一教育对象,以无行为能力和半行为能力儿童为主,受儿童年龄偏低限制,此阶段的儿童尚无法在短期内为家庭带来收益。尽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已接近100%,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农村学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流失率仍居高不下,教育对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影响还不明显、不稳定。接受高等教育是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与社会地位向上移动的捷径和可靠途径。但是,尽管高等教育招生对象范围放宽,但普通高等教育仍是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其次是需要教育深造者;同时,虽然从目前的高考升学率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鉴于我国各级教育的逐级筛选制度,加上家庭教育、教育机会选择能力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尤其贫困适龄人口数占适龄人口总数的比例很低,占贫困人口的比例更低;普通高等教育学制时间较长、学费较高、授予的知识基础性强,从而使学生短期内难以为家庭带来可观收益。也有多项研究证明,受教育层次高的人收入达到顶峰的年龄都比较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后的收入高峰高于接受其他教育形式后获得的收入高峰,但受教育层次高的人收入达到顶峰的年龄都比较晚,或者说经历的时间却比其他教育层次要长得多。近年来,贫困人口通过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提升的渠道变得狭窄,获得机会也有所减少。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受升学录取制度限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生源仍以在升学过程中落选的成绩不良学生为主。职业教育因其由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构成,类型有全日制和业余班、学历型和非学历型等多种,生源有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还有高中毕业生,教育对象涉及的范围广、层次多。而且职业教育教育对象中的贫困人口所占比例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是比较大的,涉及的贫困人口类型也较多,包括妇女、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需提升者、残疾人、未成年人等。

(三)从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来看,职业教育传递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能紧贴教育产品的市场需要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传授学生将来专业发展、人生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识性的;技能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基本技能,属于生存教育层次。这些对增加经济收益并无直接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以进行专业教育为主,设置的多为基础性学科类的专业,但这种专业教育仍以系统的、完整的、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般性的技术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这类知识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但这些知识发挥的作用是在实践中缓慢释放并增值的,在短期内对增加收入的作用并不明显。职业教育也以进行专业教育为主,设置的多是应用类型的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这种专业教育注重更为专业性的技术教育和技能的培养,传递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专业技术和技能主要是动作性技能,操作性强且紧跟时代步伐,这种教育更适合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又急需获得工作并取得收入的人群。

(四)从教育方式来看,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一份收入尚好的工作,这对增加受教育者的自信也十分有利受教育对象年龄特点的限制,基础教育阶段以在校的全日制学习为主,此阶段的知识教育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为主,受教育者主要是知识的接受者。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办学类型多样,公办与民办、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为主,一线实习时间较短;职业教育则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实现工学结合,为受教育者提供较为充足的一线实践机会,加快了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增强了技能熟练度和巩固度,使受教育者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一份收入尚好的工作,这对增加受教育者的自信也十分有利,尤其是对于贫困者。

(五)受扶贫政策和受教育成本的影响,职业教育更便于承担大量的扶贫任务,扶贫对象更具体、更直接、针对性更强我国已经出台的多项扶贫政策均涉及到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扶贫,主要包括:(1)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提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改变文化、教育、卫生的落后状态,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改变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一是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二是开展成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2)《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3)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规定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4)《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中要求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而且,受学费较低、教育年限较短、政策补贴更多的影响,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多低于同级的普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对经济贫困人口的吸引力更强,职业教育的扶贫对象更直接、更具体、更广泛。综上所述,对于贫困人口而言,职业教育覆盖面更广,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对贫困人口更有利,无论是经济功能还是心理功能方面,职业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更突出。

作者:征玉韦王德军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