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的分析与实践

时间:2022-12-24 03:47:49

中职语文教学的分析与实践

一、注重导入艺术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

紧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入导语:同学们,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起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位于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上的壶口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呢?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魅力。这样的导入使全体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成功授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讲求提问技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1.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问题过难与问题过小、过浅、过易,都无法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内二三秒内就有多数学生举手回答是不值得称道的”。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其实这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费时且低效。教学杜甫《登高》这首诗时,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的作品和李白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上有什么不同?”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一脸茫然,无言以对,课堂氛围陷入尴尬的境地,最后只好由自己来回答。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个问题太深奥了,对于中职学生过于勉为其难了。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还是尽量不提,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度,这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2.课堂提问要宜精而恰当。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有位教师在一堂课上提问学生60多次,平均每分钟提问一次,学生陷入了问题的海洋,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每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最后课堂变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独角戏”,课堂效率低下。所以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要宜精而恰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很容易分散。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提问过多,便成“满堂问”,往往会淹没教学重点;提问深了,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大量泛滥的、并不能启发多少思维的课堂提问的弊端,避免教师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也要给学生的自由提问留出机会和时间,从而形成一种师生互动问答的良好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框架,让答案具有多维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雷雨》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周朴园三十年来对梅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周朴园对梅侍萍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当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时,他们在发散思维的激引下的见解也就丰富多彩了。有些文章的情节常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要是在这些情节的“空白”处设置问题的话,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也更容易得到激发。

三、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

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套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主要手段。经常有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教师却不能教好学生的现象,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面对着的是缺乏学习热情、基础普遍低下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与“注入式”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采取点拨启发、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问题讨论、自学合作等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例如,在上《天山景物记》时,针对导游专业的学生,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你们现在正在带团,你们就是张导、李导,这是一个新疆团,我们下一个要参观的景点是天山,请你为你的团友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自读课文,每组分别由部分同学饰团友,由两位同学饰导游,一位同学饰旅行社经理。在刀郎的《新疆好》的歌声中,新疆团天山一日游出发了,团友按照旅游进程(本文的游览顺序),从外到内,一路“游”一路提问,导游一一解答,最后由团友向经理反映对本次旅游的满意程度和对导游的意见来决定导游表现的优异程度,并评选出最佳导游奖。整堂课气氛活跃,成效显著。这种开放与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使学生们愉悦地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这需要教师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现代教学意识,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作者:许宏相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