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下的职校产学研合作探析

时间:2022-12-04 02:51:10

供需下的职校产学研合作探析

一、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供需网特性

鉴于高职院校的特点,相比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虽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正从初级发展步入高级阶段,但目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含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这三个方面导致的产学研合作被动局面,供需网模式不仅综合了共建模式的优势,也能够突破局限有效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在供需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合作要素也被称之为供需网节点,其内涵趋于多样化,它可以是单个学校,也可以是由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已形成的产学研联盟或合作子网,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可能是需求方,同时也可能是供应方。其供需流除了物流、资金流之外,更强调技术、人才、管理理念、信息等供需流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真正实现1+1>2的集成功能。通常高职院校与某个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时间较长,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较固定,以供应链等联盟结构存在,然而以核心创新主体为依托的供应链组织结构呈现出的合约性、有限功能性、链式结构、静态稳定性、半开放性等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导致了传统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模式的局限性,而科技创新供需网模式正好可以克服上述这些局限性。在开放的供需网环境下,其节点间的信息可以通过人才流、技术流、知识流等供需流的交互作用得到充分地分享和交换,以实际需求寻找合作节点。

二、基于供需网模式的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角色活动模型

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产学研联盟都是产学研合作的供需网节点。从高职院校层面,教师(包含教辅人员)、学生是该节点的主要角色,工程师等员工都作为单个企业节点的主要角色,科研人员作为单个科研机构节点的主要角色,角色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得所在的供需网节点更容易形成新的合作子网或重构合作子网。有关供需网的IDEF模型在构建过程中有5个阶段,分别是市场机遇识别、动态合作子网的目标确定、伙伴核心能力识别、伙伴选择与优化,组织与运行模式的选择,以及运行与反馈。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学生除了基础的理论学习外,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可以在强稳定合作伙伴信息库中搜索是否存在满足合作条件的企业信息,使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在毕业实习阶段得到锻炼,合作企业可委派具有资质的工程师前往学校作为校外兼职人员,为在校学生传授实际经验和操作技巧,指导学生实训、实践。除此之外,遇到技术攻关难题,在人才流、技术流、文化流、资金流等供需流的作用下,不断加入到其他合作子网中,寻找合作节点的具体角色参与到应用性研发或科技创新工作中来,而且通过政府的作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益。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角色活动。在供需网模式结构中,从高职院校层面出发的产学研合作不存在核心科技创新主体,网中的任何节点都是平等的,不再是固定的某一企业或科研机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的匹配情况灵活地选择合作伙伴,合作结束,其他角色的互动活动可能马上产生另一个合作子网,所以节点间的合作信誉记录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把他们输送到适合所学专业的企业节点的第一线,通过其生产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人格、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果该角色活动停留在短暂的简单操作训练上,那么就需考虑是否中断与该企业节点的合作,寻找更适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节点,使企业节点真正参与到学生的人才培养中来;教师深入合作节点,去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共同解决技术难题。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必须要兼顾企业的需求与利益,否则就如现状般,合作多方信息不匹配,企业参与热情度不高,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是有力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关键。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可为企业节点或科研机构节点提供咨询服务,为其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或再继续教育培训。各节点的不同需求会产生不同动机的合作子网,由于供需网的网络型、多功能性、开放型以及稳定性四大主要特征,在良好信誉的保障下,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会停止,伙伴选择环节会更加优化,角色活动会更加频繁,真正实现育人、研发、盈利一体化;输血、换血一体化;教师、工程师、教学一体化;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供需网理念将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节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生态环境,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科技创新效果和经济成果。首先,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深化合作程度;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再次,提高教师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合作;最后,整合资源和力量,建立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服务,满足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三、结论

在供需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产学研环节中的合作形式不再简单停留在形式,合作节点根据角色活动发生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从整体上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有助于获得全球性合作机遇,也能确保产学研的充分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丽陈荔罗尧成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规划与科研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