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

时间:2022-03-28 05:27:00

音乐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

新世纪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内容应是更加广泛、更加丰富的,教育的对象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对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升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整体水平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

君不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层出不穷,有针对少年儿童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班;有面向青年人的诸如心理、生理健康咨询等;有专为中老年人而设置的老年大学等。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可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人们学习外语的身影与热情……凡此种种,无不表明我们的国家已把全民的素质教育纳入到民族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全民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除了有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外,还有像社会艺术教育(如青少年宫、群艺馆、业余艺术团体、老年大学等机构),个人艺术教育(如社会上以个人名义兴办的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等。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少新闻媒介中还出现了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的艺术教育方式,使得艺术教育以越来越多的形式和渠道进一步拓宽,覆盖范围也越大,社会成员不分年龄大小,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便捷地找到合适的形式,自觉自愿、身心愉悦地成为艺术教育的终身受益者。种种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既提升了全民的综合素质,也对个人、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纳入到全面素质教育中来,使得我们的教育成为了一种完全的教育。

实现审美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愉悦使人得到陶冶,精神得以升华。假如每个个体,甚至群体都能受到这种审美趣向的感召,则所谓的功名利禄、困惑疑虑、工作生活的不顺都会因此而变得淡然。假设这种超脱精神、审美情怀溶入群体道德意识和行为中去,那么它带来的正面效应将是巨大的,就会像一个巨大的社会过滤系统,排除不良成份,保留并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良性循环体系,有助于社会向着稳定、有序而自由的轨迹前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艺术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艺术教育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易被大众接受、喜爱的教育形式莫过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范围不只是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对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员所进行的教育),也包括国民音乐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大众),而这两种教育都是不分年龄,不分阶段,不分阶层,贯穿始终的。我们知道,音乐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重在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人对美的鉴赏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使人更趋向完美。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的,因此,它不仅具备了美育的非强制性;非乏味说教性;具体形象、情感性;主动创造性;寓教于乐等特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些特点构成了音乐教育的巨大作用力,它作用于人,人反过来作用于社会,使得整个社会水准得以提升。我们不妨就音乐教育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加以探讨。

音乐教育具有审美功能任何艺术,都是用来表现人类情感的。早在公元三世纪,荀子的《乐论》就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揭示了音乐对人的感知觉、性情气质、意识及审美理想的影响。音乐作为最具情感,最擅长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以音响的形式,或可创作,或可表演,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性情。对于音乐的美育作用,先哲们有许多论述。《论语》中就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于斯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国家篇》中:“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深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并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此外,我们还可以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了解音乐对人的积极影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主要通过人声和乐器、演唱、演奏,用特殊的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等)组织起来的音,构成诉诸人的听觉的音响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即使对作品很难一下子就有较多的理解体验,仍能从感官上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这恰恰是获得美感的基点。如若随着对音乐进一步理解,感知能力增加,审美直觉提高,审美想象丰富,情感与音乐产生碰撞,将这些心理审美活动联系起来,使得音乐的审美过程得以完成。人的本能和各种欲望有时会受到制约,不能完全释放,压抑过久易生成负面影响,可以尝试用音乐排解。其结果是把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完成对人性塑造。现在的音乐可谓百花齐放,形式无限,无论你有任何的情感需求,都可在音乐的或轻歌曼乐,或古典深邃,或低沉舒缓,或跌宕暴烈中得以宣泄,精神获得平衡,心灵得以升华。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以情感为基础,否则会苍白、乏力。

音乐教育正是德育良好情感基础的有效手段。它不是强制的、说教的,而是以音乐本身的魅力深入人心底,不知不觉便产生效果。古代思想家荀子《论语》中:“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的论述,表明他深知以乐感人的教育功能。我们说,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懂秩序,守纪律,简单说教费时费力,效果未必,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比如在学校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在社会上以群众自发或有组织的召集等形式组织各种歌咏比赛(比如合唱等),大唱健康向上的歌曲,则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的关系、集体的荣誉感,还会使人懂得如何在群体范围中守纪律,守秩序,在艺术上也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当代青少年更有必要。利用音乐教育的易接受并寓教于乐的性质,用具有教育功能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等教育他们,使他们了解祖国从受压迫到走向自强、走向繁荣的历史过程,唤起他们巨大的爱国热情。更多地接触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则有助于了解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启迪智慧音乐艺术教育还有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脑。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音乐教育,能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提高思维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功,一部分得益于他终身的音乐活动,他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我们以往的学习、工作,只重视于智力。同时倾向于按我们所喜选择专业,可能终身只有一个专长,对我们的智慧的发挥极为不利,这是智育倾向于知识分化的结果。音乐注重的是整体和完满性,它可以作为智育的互补手段,使人成为全面的、富有生气的、宏观思考并创造的整体人格。音乐艺术教育能够以美促健音乐教育有调节人的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

社会越发展,竞争越激烈,人的压力越大。有时,人会由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许多病状的现象,身体素质下降,称为“亚健康”状态。这时,接触音乐可松弛人的紧张神经、缓解疲劳,如果伴着音乐再从事一些体育活动,则能收到双倍的奇效。也就是说,音乐可以使人体分泌有益的物质,产生抗疲劳、助消化、降血压、调节神经系统等作用,所以一种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应运而生,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是古人对音乐的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天再谈音乐艺术教育对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仍有它极大的现实意义。一些发达国家在重视艺术教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所起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国家重视和发展音乐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全民积极地投身到自身素质培养中来,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