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时间:2022-03-10 11:12:49

艺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摘要:当前艺术类院校由于扩招等原因,造成了学生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弱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选取民族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与学生互动等形式,探索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试图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质;民间艺术;田野调查

九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致力于“以美育代宗教”,他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之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现今的大学艺术专业教育,以培养人的艺术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己任,应该是最接近于蔡先生的教育理念的。但是,大学的扩招、艺术专业教学思维的僵化,都不符合现代教育给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大学艺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必要性

中国的大学艺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专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生根发芽,专业涵盖了造型艺术、艺术设计、综合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当前的大学艺术专业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以下困境:(一)艺术专业招生条件的先天不足。艺术类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由于高校扩招、高考招生政策等一些原因,导致学生中存在过于偏重专业技能而轻视文化学习的现象,如:大量的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低,没有培养爱好读书、如何读书的习惯,国文水平不够,不关心民族艺术等现象,造成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高。(二)大学教育的功利化趋向造成的后果。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规模的日益庞大,曾经提出的“教育产业化”“学生就是上帝”的思潮是否应该反思?名之为大学,就应该为莘莘学子们提供“博、审、思、辨,行”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建造“贩卖知识”“混文凭”“找个工作”的名利场。大学教育对于人格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单凭一两门课程能够解决人文教育问题。教师的严谨的治学、科学的方法、慎独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三)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误区。艺术对于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艺术教育工作就要运用人类长期实践的所总结的审美和创造规律,去训练和影响人的感官和心理。但是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往往重实践,轻规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基本是“放羊式”的管理,这不利于现代教育的趋势与发展,也难以承载扩招后的教育现状。此时,我们应重视现代教育学中科学的方法论,与艺术教育现状相结合寻找出符合当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二、大学艺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一)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选取民族丰富的人文资源。一是差异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类的学生比较有独立的意识,创造性思维活跃,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找到每个人的差异,进行合理引导。我们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与保护,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在抢救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的时候,他们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传承民族文化,担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二是学者与学生的人格互动。“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先进行知识储备工作,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相互影响,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研究多年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三是选取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多年以来,艺术教育忽略了民间美术、民间说唱艺术等植根于民间沃土的广大资源,学生一般的学习方式是从课堂到课堂,没有深入研究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我们寻找到于北方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通过追溯青龙皮影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厘清文化渊源,强调民族性与民俗性,带领学生进行考察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二)研究方法。首先是查找、总结文献资料的能力。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是艺术类学生比较欠缺的一种能力。我们主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来查找当地县志、图文资料、案例等,进行田野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这些资料需要搜集成册,进行分析和论证,在其中找到有价值的数据、图文和材料,以深化研究内容。其次是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它通过实地考察、参与观察等方法观察、了解、认识被调查者的文化与社会。这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过程,比较深入地去理解一种文化的发生、发展的内外因素,从中寻找文化传承的线索。还有是比较研究。在对于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调查的同时,深化资料,进行国内不同地区、民族出现的类似种类的比较研究,找出共同点和区别,研究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该特点在本区域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打破艺术门类的限制,研究在不同领域该艺术特点的延伸。如在电影、动画、新媒体等综合艺术领域,某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如何发展的。(三)改革艺术专业教学方法,强调深入调查与研究的体验式教学。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介绍和传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主提出方案,进行论证,实地考察,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中提高了独立思考和组织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体系的完备和自由创作的目的。(四)建立于完善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展,怎样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及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何评价呢?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此体系必须是从实践中来,并能够分项进行综合评价,在不同的大学、艺术专业都可以推广试行。

三、大学艺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艺术系动画专业借鉴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独特的“二段式”培养模式,即通识教育与工作室培养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应对动画专业向“泛动画”发展的趋势,在第二课堂提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依据此方针,我们打通美术基础课、实验动画创作、艺术考察、民间美术研究等课程体系,将某一课题贯穿其中,应用“走出去”、“做中学”等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一)确立适用的课题研究。历史上的奚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孕育了青龙皮影独特的的造型、唱腔、制作工艺等民间艺术特色,2009年被列入秦皇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立足于河北省深厚的民间艺术根基,结合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为课堂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方向。在民间美术课程中,教师结合青龙皮影的文化内涵,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教授学生该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对本课题进行搜集资料,达到初步理解的目的。(二)打通实践环节的教学,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我们结合青龙皮影的调研,将大学艺术教育课程中写生、艺术考察、实验动画创作、毕业创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乡村,进行田野调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向。以2012级为例,在写生过程中增加了到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考察皮影的教学环节,对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三)将传统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动画专业具有新技术、新媒体方面的优势。在工作室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皮影艺术资料库的建立的选题研究。直至毕业创作,先后有多名同学进行了皮影艺术与动画创作方面的研究,并创作出独具民间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四)建立好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在教学安排上的专业实习考察、专业拓展、第二课堂环节,通过专业教师选报课题、学生自由报名的方式保证教师带学生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觉性。这几门课程为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尤为重要。该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提交成果报告、答辩、教师考评一系列的措施,形成常态化的管理与考评机制。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已经基本完善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多提出一些适用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能够在调研、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念,提高艺术感受力和人文素质。

作者:苏静 徐春丽 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广利.《青龙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2]张太保.《浅谈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

[3]刘锐华.《冀东皮影史探讨与论述》.唐山戏曲资料汇编第3集(《冀东皮影戏专辑》)(内部资料).

[4]江世华.《细雨催春,老树新芽—回忆皮影工作推陈出新的有益尝试》.承德戏曲资料汇编,1996.

[5]龚鹏程.《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