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融入哲学思想

时间:2022-07-22 08:59:20

幼教融入哲学思想

幼儿往往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尝试的冲动,常能以极其朴素和敏锐的观察力,提出许多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若能有意识地对幼儿渗透哲学思想,会有利于引导幼儿用哲学思维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一、在幼儿故事中渗透“哲学思想”

幼儿故事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哲理,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挖掘其中的哲学因素,引导幼儿用哲学思维方式来思考故事,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哲学思维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比如,童话故事《老鼠胆》讲的是一只小老鼠总是愁眉苦脸,因为它非常害怕猫。天神非常同情它的遭遇,便施法把它变成一只猫。老鼠变成猫后又非常害怕狗。天神就把它变成狗,但它又开始怕老虎,天神就让它做老虎,但它又担心会遇上猎人。最后,天神只好把它又变回老鼠,并且说:“不论我怎么做都帮不了你,因为你拥有的只是老鼠胆。”这则故事蕴涵着这样的哲理:我们常希望改变一些不顺利的环境,其实需要改变的常常不是外在的环境条件,而是我们内在的生命;让我们用智慧与勇气,坚定地面对眼前的挑战。虽然这样的哲理对幼儿而言有点深奥,但教师可以结合现实对幼儿进行讲解,如用这则故事引导新生顺应幼儿园新的环境。诸如此类的富有哲理的幼儿故事不胜枚举,如绘本故事《世界为谁存在》通过各种动物的亲子对话追问“世界为谁存在”,来启发幼儿去思考生命与自然。又如绘本故事《风到哪里去了》通过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一问一答,来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永无休止的循环规律。再如民间故事《驴子过河》通过驴子用同样的办法驮着盐和棉花过河而遭殃的事例,来告诉幼儿做事不能总是凭经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思考的道理。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哲学思想”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哲学来思考,比如天冷了要穿衣服,热了要脱衣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又如饿了要吃饭,但只能吃适量,多了就会撑——适度原则;再如登山时上坡容易下坡难,行船时下行容易上行难——矛盾的转化原则;等等。教师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应用哲学来思考这些现象,则能激发幼儿对哲学的兴趣。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曾说过:“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哲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品读哲学故事和书籍,如《小故事,大道理》《水知道答案》、《把信送给加西亚》《心灵的鸡汤》《学会做事》等;也可以参加教师沙龙,在与同行思维的碰撞中提升哲学素养,自觉地对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出辩证的思考与判断;还可以学习名师,从哲学的高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批判地继承名师教学中好的做法,挖掘名师的思想内涵。这样,教师就能学会用哲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哲学”素材,从而运用这些哲学素材来启蒙幼儿的哲学意识。

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哲学思想”

在幼儿游戏中,常常蕴涵着一定的哲理。比如,“剪刀石头布”游戏包含着“循环相克”“矛盾的转换性”哲理;又如“拔河”游戏蕴涵着“团结力量大”“矛盾的相互性”哲理。如果教师能够积极主动运用游戏中蕴涵的哲理教育幼儿,那么必能培养幼儿的哲学思维能力。如,慧慧正在玩“在前还是在后”的概念游戏,教师这样解说道:“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比如我们绕着这张桌子转,一会儿你在前面,我在后面,一会儿我在前面,你在后面。”显然,教师是在引导慧慧小朋友于游戏情境中探寻哲学,理解哲学中的相对论概念。

在游戏中幼儿常常有非凡的创造性,他们主动探索着用过的易拉罐、坏的钟表、丢弃的线头等事物的无穷奥秘,这种探索的倾向无不包含着哲学中追求智慧的精神,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按照各种可能达到的目标去进行。一张纸片既能写字、画画,也能折东西,还能发出声响打节奏,放在地上跨越跳,团成团练习投掷……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应创设各种可以尝试探究的机会,引导幼儿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游戏中所蕴涵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