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探讨

时间:2022-12-09 03:54:56

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探讨

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全部活动,包括课前准备、上课及课后评价反馈等环节,是教师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的综合反映。然而,在广西部分民办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化”或“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体系的建构。

一、教学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备课的规范化

有效的备课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广西民办幼儿教师的备课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单一,存在重识字写字及计算、轻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课程的现象;教学目标比较空泛,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教学方法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学习;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学习和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等教育理念。所以科学实施《指南》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幼儿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事先做好学期计划,接着做好月计划和周计划,最后是课时计划。为贯彻《指南》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不仅要确保每周都有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注意合理地、综合安排不同领域下各种类型的活动,如语言领域应包括听说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等;艺术领域应包括唱歌、跳舞和美术,其中美术活动应涉及涂色、绘画、欣赏和手工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与均衡,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教师在钻研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根据《指南》提出的各年龄段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典型表现以及本班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制定全面、适宜、具体的教学目标。全面指规范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且难易适度;具体指各目标的表述要有明确要求,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可操作性明显。此外,目标表述时应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运用恰当的行为动词描述出幼儿在活动中具体的学习行为及行为产生的结果,并附上产生行为动词的条件。如大班《学习自编应用题》教学目标:①通过模仿、观察与思考等活动,能够根据要求自编口述应用题;②通过自编应用题初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③在看、听、想、说、做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材料的准备

教学材料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包括教具和学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和设置内容多样、安全卫生、数量充足的有操作性、趣味性、探索性和层次性的玩具和材料。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由于幼儿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品质差、集中注意时间短等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教学活动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活动性、灵活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如教师应多选择游戏法、操作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做到每一个教学步骤清晰,动静结合,从易到难,环环相扣,时间安排合理,活动过程完整。即导入部分如何做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基本部分如何做到重点难点突出,以幼儿活动为主,紧扣活动目标设计语言简练清晰的有效提问,充分给予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的机会,并合理设计游戏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做到玩中学,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结束部分如何做到简洁明了地总结升华或自然延伸。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上课的规范化

教师备好课只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上好课才是关键。要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则必须注意口头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和体态语言的适度化。

(一)口头语言表达的规范化

语言表达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核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民办幼儿园的一些教师还存在使用一些不规范语言的现象,如使用方言混杂式语言、网络式语言、训斥式语言、口头禅式语言、随意式语言等,这不仅不利于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还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他们的语言发展,大部分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在幼儿园,尤其是在集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将是幼儿学习的典范,幼儿可能对教师的每一句话甚至某种口头禅都会模仿,他们往往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中习得了教师的语言,并由此逐渐转化、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因此,幼儿教师规范的语言表达,不仅要强调科学性,而且应该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词汇、语调和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体态语言的适度化

教师的体态语言即教态,指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姿态和动作,是教师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得体、活泼、自然就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轻松领会所学内容。相反,如果教师教态生硬呆板,没有什么手势变化或者手势变化太快,幼儿可能会很紧张,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很害怕教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会被带动起来。因此,幼儿教师应注意衣着大方得体,色彩协调,不佩戴夸张饰物;表情要面带微笑,态度应和蔼可亲;手势舒缓、优美适度,与口头语言有机配合;目光亲切,多与全班幼儿接触。

三、教学实施后的评价阶段:评价的规范化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幼儿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对已有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与修正完善。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指南》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教学评价要尽量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与情感状态,如幼儿是否认真倾听教师讲课,是否认真倾听同伴发言,是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喜欢与同伴交流或讨论,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是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清晰,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到快乐或满足等。总之,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将影响整个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加强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化既是时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作者:赵美音 单位:广西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