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建议

时间:2022-11-03 08:27:57

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建议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各种指导性政策和行动计划相继出台,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各种倡导让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建议不绝于耳。然而,幼儿教师专业化不只是教师个人努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在教师专业角色定位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让幼儿教师像专家学者一样,花费大量的精力,遵从严谨的学术规范和研究范式,在教育实践和教学现场,去总结或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这都是超出了教师个人努力能达到的水平和职业角色应有的定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教授曾倡导:“幼儿教育实践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考虑是否与‘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没有一种或数种理论能够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中面临什么困难,又该从哪儿切入,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发现,予以说明。

二、幼儿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水平低,研究议题重复、抄袭严重

从研究的成果方式来看,幼儿教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和理论体会文章的水平上,而研究水平较高的行动研究和研究报告则较为少见。经验总结的内容也大多是对教育现场中的某些行为片段进行“想当然”的反思和解读,反映的是教师作为观察者主观的评价和判断。限于个人理论水平和思维深度的不足,幼儿教师无法通过思辨或者经验总结的方式,论证某项工作做法或论证某项教育措施的科学性。利用统计数据、遵循科学严谨的实验范式的研究,就更加难以胜任。实践中常发现,幼儿教师在选择研究议题上往往陷入雷同重复,经验总结的观点往往是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已公开的类似文章,进行改编和加上个人在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加工而成的,抄袭严重,缺乏研究的价值。

2.缺乏严谨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行文规范习惯,写作质量不高

目前,大多数幼师都是中师毕业后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由于缺乏高中和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作文写作训练和学术论文规范,导致幼儿教师在总结教育研究成果时,出现很多概念性的错误,行文表达存在很大的问题。下面,以幼儿教师教育研究过程中的“教学反思”为例,说明其写作在行文规范和逻辑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说课式回顾与评价。如:“上完这节课后,我总体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对某些问题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活动开始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我分别是怎么做的;针对个别孩子,我是怎么做的。”这种对教学反思的总结,其核心只是对自己做出评价和回顾,回避问题本身。行文表述时也基本上是“东一下西一下”地举例子,例子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第二:关注突出问题,但条理不清。如:“整个活动进展得很顺利,孩子基本明白老师的要求,在环节一中,孩子发言基本正确。但孩子也存在某些问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导致进行不下去,等等。”这种教学反思更像是说课式的自我圆场,把现象、分析和措施三部分混在一起,自说自话。大多幼儿教师对教育研究的问题反思水平停留在这个阶段,认为“经验总结”就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解释。但这种“经验总结”从方式和结果看,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第三:学会概括,分得清问题、分析和对策的差别,但都归咎于幼儿的问题。如:“描述问题:通过这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最后完成比较好,评价时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吵闹,有部分孩子没完成……分析问题:因为老师的示范讲解中,先抓住了要……(说明自己没做错)吵闹的幼儿基本上年龄较小,他们不安定影响到其他幼儿,没有完成的幼儿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准备活动,等等。改进措施:鼓励他们,用语言提示,积极表扬,进行集体检查作业等等。”这种反思和“经验总结”往往回避教师自身可以改进的地方,说出改进的措施往往都是逻辑正确、完全通用但缺乏建设性的经验做法。

3.获取不到免费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规范的渠道

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最终主要是以论文为成果形式。然而,幼师在职接受的关于论文规范和写作培训,并未获得关于如何查阅和免费获取学术文献的渠道。众所周知,查阅文献的能力高低是阻碍幼儿教师是否能了解研究课题的前人研究,并按规范的论文要求写作的关键问题。培训幼师的这些专家学者,自身所在的学术研究单位定期购买了中国知网、维普网的使用权限,有足够的学术资源支撑。在培训时经常对如何获取学术文献这个问题轻描淡写,一笔掠过。除了提出让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通过购买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充值卡或到当地图书馆借阅帐号等建议外,没有更为便捷、免费的渠道。幼儿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获取学术文献的时间和费用难度,成为了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拦路虎。无法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前人研究,无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规范,再怎么培训如何成为“研究者”,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授人以渔”。

三、对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建议

1.从行动型研究切入,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行动型研究是指教师提出并论证进行某项教育工作的设想,并按照这个设想完成该项工作获得(有物质形态的)结果。这类研究形成的成果是以准研究报告为主要的形式。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首先是对自身教育行为是否有实质性转变的研究。当前,幼儿教师知行不合一、知行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求幼儿教师从实践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有效经验”,无异于强人所难。因此,应将教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自身教育行为是否能“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的行为历程上。行动研究是在问题产生的自然教育情境中进行,并且最好由该情境中经历到问题、体会最深的教师参与进行,最能得到结果。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师愿意参与研究,就能受到研究结果影响而改变行为。这也是提倡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应有之义。行动研究也最符合幼儿教师的研究水平。传统的学术研究,堆砌了大量的文献数据,要讲究信度效度、要注意控制研究历程、讲究选择样本、要借助统计数字的证据等,甚至报告的书写格式还受到严谨的限制。行动研究不必遵循学术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研究形式,研究报告也不受限于一定的格式,其研究框架简单易懂,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因此,这种基于幼儿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研究范式,是适用于幼儿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向。

2.教育反思应从记录教育故事开始

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是开展各项教育研究的基础性能力。然而,带着“反思”的压力反而是促使教师过早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草率下定义的最大动因。改变这种反思习惯,需幼儿教师放弃用道德判断代替描述行为的“标签式”的教育反思方式。如,“幼儿不听从老师的指令,所以……”,这种用老师的判断代替事实行为的反思方式,无法了解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幼儿教师应以教育观察者的角度,学会用欣赏和客观的描述,对孩子行为背后潜藏的经验故事进行合理化的假设。例如,“孩子站在群体旁边一分多钟,没有参与到同伴的角色游戏中去,猜测其原因可能是在观察别人是如何扮演的,自己还不清楚要扮演什么。2分钟后,很愉悦的选了两个角色帽子,主动要求扮演角色了(假设后通过观察不断修正和验证假设)”。这种基于客观行为的观察描述和思考,能不断提升教师对幼儿行为和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意识。

3.掌握免费获取文献的渠道和方法

目前,幼儿教师可通过网络的方式,免费获取学术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公开的渠道。第一,“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联合目录平台。该平台是我国公共、教育、科技系统图书馆建立的首个跨系统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联合目录基本覆盖我省三大系统主要图书馆的馆藏。第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全国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可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这两种公开的数字共享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和免费服务政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链接进入。对幼儿教师而言,这是一座跨越研究数据鸿沟的桥梁。

作者:洪洁州 单位: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