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习惯养成教育

时间:2022-02-24 03:25:39

浅谈读书习惯养成教育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丰富多样,不同体裁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默读、朗读,有序读、跳读,有精读、略读和研读,有学习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等。根据阅读时声音的大小,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课是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默读指无声地读课文;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略读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让学生养成速读的习惯,力争做到“一目十行”。速读亦即快速阅读,是指能从读物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它不仅只求时间上的快速,而且还重视读的质量。当今社会就是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其特征就是信息过量。要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学就必然承担着培养学生速读能力的艰巨任务。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泛读的习惯。早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倡阅读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因为广博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切实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努力提高课外阅读质量,让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夯实学生阅读的基础

(一)重视语感培养,奠定阅读基础。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能领会含义,识别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二)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形成习惯养成的载体。语文课进行语言教学,主要是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阅读的意思,读的是别人的书面语言。而写是语言在书面上的实际运用,听的是别人的口头语言,说则是语言在口头上的实际运用。诚然,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要真正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效率,读必须与写、听、说紧密结合,而且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阅读材料,更要通过阅读提高学生书面和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督促学生勤做读书笔记

阅读过程的本质就是获取信息,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能力。做阅读笔记就是捕捉信息、积累材料的直接体现。老舍先生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样积累,就写不丰富。”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勤做读书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勤做笔记,记住重难点。遇有疑难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平时,要求学生备好便于携带的小笔记本或小卡片,遇到好的内容、词汇、名言警句、精彩片段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或小卡片上。特别是偶遇灵感来临,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意见,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和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对读书笔记的整理,可让学生分门别类:如时间篇、青春篇、立志篇、文学佳作欣赏篇等。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阅读细节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在平时教学实际中也总是反复向学生说明这一道理,让他们一读书就拿起笔,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甚至书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同时,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学生绝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是在学校形成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好学成风的校园,使校园成为学生悉心求索的情感动力场,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发展和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王正伟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