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实现形式多样化探讨

时间:2022-12-23 09:57:55

养成教育实现形式多样化探讨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各地各校都在挖空心思搞,但费力不讨好的例子大量存在。德育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丢掉实现形式,德育无从谈起。养成教育亦然。养成教育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除必要的说教外,还包括“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治理育人”和“技术辅助育人”等。

1.环境育人

环境是育人的隐性因素,生长环境对人的品性有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此道理。孟子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玩杀猪的游戏,孟母又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之后,孟子就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就不再搬家了。环境建设为各校所重视,但软环境建设的力度较硬环境建设相较为弱。环境建设应该更深入、更有内涵。比如,新生进入学校后,能强烈感受到净、静、有序,那对他的卫生、说话、做事等习惯都会产生同化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2.制度育人

制度强制力对行为习惯养成有强大作用,有的军人退役后依然保持着军人作风,如内务整洁,做事利落等等,这是从军时在制度“熏陶”下所留下的终身印迹。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七人分粥”的故事可以说明制度育人的重要性。七个人每天分一大桶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到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又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然而互相攻击扯皮一通后,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分粥者不得不把粥分得平均,就算有不平,也只能认了。从此,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养成教育可从“七人分粥”中汲取制度设置的智慧,比如制定校规、班规甚至组规时,多想想某一制度是否能扬善而扼恶,比如自己座位周围不洁,就罚扫全屋,这对维护公共环境十分有效。

3.治理育人

“治理育人”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治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互利的社会运行机制,也可达到育人的效果。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独龙族。他们虽过着较为原始的生活,但民风淳朴,至今还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无独有偶,广西上林县西燕镇覃浪村的“无人菜市”,摊位不用看守,顾客买菜、买肉自助称重、付款,买卖全凭自觉与诚信,现已存在10多年。这在当地根深蒂固,是一种乡村文化。在学校养成教育中,也可借鉴其治理经验。比如诚信考场、校内无人售货文具站、自助招领站等,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诚信、勇于担当等优良品质。

4.技术辅助育人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运用到“育人”过程中,也可起到辅助功效。例如,为防范金融风险,有些银行为客户建立了诚信电子档案,如果有不诚信记录,在许多消费或其他方面都要被限制。再如,应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令“扶老人被讹’事件显著消减,车辆“闯红灯”现象也可被有效遏制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高,部分因素是制度完善、管理技术先进,奖惩的可操作性强。一些“文明”的西方人来我国后出现不文明现象,一个原因是少了顾忌。试想,如果我们能为每名学生都建立一套终身跟随的品行档案,以此作为升学、求职的重要参考,那学生对自己的言行就会更谨慎,自觉控制恶行冲动。

作者:李嘉萱 单位:衡水中学